[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念学——佛教心要的现代理解与应用(温宗堃)
 
{返回 佛教心理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2

  正念学——佛教心要的现代理解与应用

  台湾福严佛学院 温宗堃

  提要:

  阐述当今西方医学、心理治疗、脑神经科学、教育学界对佛教正念禅修的研究与应用,连同当代佛教学本有的对正念禅修的研究,已累积相当的资料,足以形成一门跨学科领域的“正念学”。由于正念禅修是佛教修行的核心,并能广泛地应用在医学、心理治疗与各级学校教育,是自利利他不可或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着重培养佛教人才的学术单位、寺院与僧团,实有必要积极学习、发展“正念学”这门与当代科学及社会密切相关的整合学科。

  一、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老师,各位嘉宾,还有各位辛勤的义工,大家早上好。感谢苏州西园寺给我这个机会来向大家学习。

  我来自台湾。苏州对我来说长期以来是个“穿越”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是在课本上读到的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感觉非常美好,现在它变成了当下的环境,我有点兴奋。此前,我经常通过互联网看到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情况,感到这个研究所在办学和教育上有很多成功之处,今天来到这里认识了研究所的法师们,我非常高兴!

  对于这次戒幢论坛的主题——正念,我很感兴趣。1998年,我第一次接触佛教的正念禅修,2000年,我专程到缅甸学习禅修,后来陆续翻译了一些关于正念禅修的作品。我的博士论文主题也是正念禅修。我一直希望能把正念禅修的方法介绍给更多的人。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正念学——佛教心要的现代理解与应用》。

  “正念学”这个概念并不是我的发明。几年前我就在国外的网站上看到一个词组,英语原文是The Sciences of Mindfulness(正念的科学)。

  当代欧洲的有的学者和修行人把正念称为The heart of Buddhist meditation(佛教禅修的心要),正念禅修也可以说是整个佛教最重要的部分。

  很多不同的学科都在应用正念的技术,这是当今社会科学的一种潮流。这种潮流的开端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本世纪初形成风潮。正念禅修在欧美国家逐渐受到重视,主要是受到了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根植于佛教圣典、缅甸佛教“干观”禅修传统所大力弘扬的四念住(或云四念处)。

  现在我站在佛教教育的立场上提出和探讨“正念学”。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有佛教内部对于正念禅修的深入研究,同时也可以吸收和参照各个不同学科(包括医学、心理治疗学、脑神经科学、教育学等领域)对于正念的应用与理解。

  二、一夜贤善

  我们知道,佛陀被称为“大医王”。《杂阿含经》有一个记载,世尊说具备四个条件的人名曰“大医王”。哪四个条件呢?“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知道种种的疾病,知道疾病的根源,知道治病的方法,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疾病已经去除。这四个条件分别对应佛法的四谛:苦、集、道、灭。

  佛陀医治的是众生的轮回之苦,他给出的一帖药名叫“正念”。

  当今的社会科学已经把正念运用在不少领域,我们可以积累到很多相关资料,正念的科学可以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我觉得“正念学”这个名词在英语里可以造成一个词:satiology。“sati”是巴利文中“正念”的“念”。对于学佛的人,正念更是不可或缺的知识与技能。

  关于正念的内涵在佛教经典里有不同的描述。

  南传的巴利文大藏经是五部“尼柯耶”,包括《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内容与北传的四部《阿含经》对应。其中《中部》里有一段话,中译文如下:

  慎莫忆过去,亦勿期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处处当观察;不坏不动者,智者应修习。

  《中部》里有四部经都阐明上述这段话所说的“一夜贤善”是经文的重点。所谓“一夜贤善者”除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因彻夜修习毗婆舍那而拥有美好的一夜之人”,也可理解为“典型的好乐独住者”。

  在北传的《阿含经》里与此相对应的内容是“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佛说尊上经》中,此偈为“贤善偈”:

  过去当不忆,当来无求念;过去已尽灭,未来无所得。

  谓现在之法,彼彼当思惟:所念非牢固,智者能自觉。

  《瑜伽师地论》称此为“造贤善颂”:

  于过去无恋,不悕求未来;现在诸法中,处处遍观察;智者所增长,无夺亦无动。

  总之,这个偈颂说的是不思维过去也不期待未来。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到来,重点是对现在的种种身心现象加以观察。智者应该修习这样的观察,正念不为外境或烦恼所动,才能达到涅槃。这就是佛教经典里对于正念修习的一个重要指导。

  佛经中说,经常有天人在凌晨两点到早晨六点之间(即“后夜”)去找佛陀问法。有一次,天人向释迦牟尼佛提了一个问题,就是比丘们的气色为什么那么好。世尊组建的僧团每天只吃一餐,经常坐在露天的树下,受到风吹、日晒、雨打……物质条件如此艰苦,可是这些出家人肤色鲜明、神情愉悦,这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相应部》中的记载,世尊回答:

  于过去无忧,未来不企求,依现在而活,肤色常鲜明。

  与此对应的《杂阿含经》里的内容是:

  于过去无忧,未来不欣乐,现在随所得,正智系念持,饭食系念故,颜色常鲜泽。

  看来正念可以应用在美容业——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的。气色好的原因就在于观照当下的身心。参加过禅修营的人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人禅修之前,皮肤干干的,整个人紧绷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禅修之后,脸上变得红润光滑,眉目舒展,和颜悦色,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这是正念的一种明显作用。

  根据佛陀教导的方法修习正念就能身心愉悦,包括起到美容效果。这使我联想起台湾流行过一种化妆品,名叫“蜜丝佛陀”,意思是怀念佛陀。这名字很有意思,是吧?

  三、正念学的内容

  乔·卡巴金,“正念减压疗法”(MBSR)创始人,他将正念的技术引入了美国主流社会。他很喜欢用两个中文字来表述正念疗法的操作重点,这两个字是“今心”。这个可能会被中文系的老师骂,因为它是个生造的词汇。可是它确实符合正念禅修的要领。把心放在当下,如实觉察当下的身心现象,这就是正念的修习。

  心理学界对于正念的操作性定义,基本上是指以接受的态度不加评判地观察当下。

  MBSR带动了西方各个领域对正念的研究。西方采用的正念技术大部分来源于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尤其是缅甸的内观禅;还有一部分与禅宗有关,很可能是从日本传过去的。

  正念本来就是佛教的修行传统,僧俗二众都把禅修作为自我成长的一项重要功课。所有正念禅修的理论和技术都可以在佛教文献里找到。但是如果我们把视野打开一点,可以吸收其它领域关于正念的经验,帮助我们对正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以便在当代社会契理契机地弘扬和运用佛法,自利利他。今天我们在戒幢论坛上与心理学界对话,意义也就在于这里。

  当然我们在这种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正念技术在世俗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它领域提及“正念”的时候,含义可能已经有点偏离佛教的本义了。契理和契机,二者不可偏废。关于正念的世俗化,下文再具体讲。

   

  目前正念学的内容可包括下列五项:佛教学的正念、医学的正念、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的正念、神经科学的正念、教育学的正念。

  (一)佛教学的正念

  佛教学的研究应该包括文献学、哲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藉此了解:

  1、佛教典籍与佛教古德如何描述正念禅修(以及与之同类的禅修)的实践方法与身心利益;

  2、正念禅修及其它的佛教教义(如四圣谛、慈悲、缘起、中道等)、佛教禅修方法(如慈心禅、死随念等)之间的关系如何;

  3、当代佛教正念禅修传统(如马哈希尊者、葛印卡、一行禅师等)如何诠解及实践佛典中与正念禅修相关的记载;

  4、现代以正念禅修为核心的重要组识、团体有哪些,各有何特色。

  义理、文献上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佛教的正念不仅仅是用来研究的,更是用来身体力行的,所谓“人能弘道”。

  (二)医学的正念

  这方面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医学的角度了解正念的利益与可能应用的范围,以及将正念运用在疾病治疗上的具体成效。

  将正念技术用于医疗的项目,包括以正念减压疗法,还有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的一些课程,比如“正念分娩与育儿课程”。正念减压的课程至今运用在下列疾病的患者身上:牛皮癣、多重硬化症、纤维肌痛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大肠急躁症、慢性疼痛、癌症、后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热潮红、偏头病等等。大量实例表明这种疗法可以促进免疫力的提升、血压降低、疼痛适应、各类症状的减轻、幸福感的提升、疾病引起的压力与焦虑症状减低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运用正念技术确实很契机,他们为不同的人群开发出了一系列不同的正念课程。

  疗效是经过试验的,比如治疗牛皮癣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在接受医学方法治疗的同时,一组人练习正念禅修,另一组人不练。结果发现练习禅修的那组人,治疗速度快了四倍。

  佛教的禅修理论提到过这方面的效果——禅修可以让血液变得清净。所以禅修对皮肤病的疗效比较明显,刚才说的美容效果也是这个道理。

  缅甸的马哈希禅师写过一本书《Dharma Therapy》(法的治疗),其中记录了一些个案,各种年龄段的禅修者经过正念禅修而身体疾病得到痊愈。其中包括恶性肿瘤患者禅修后痊愈的事例。

  佛教的禅修确实很可能治愈重大疾病,不过医学界无法向患者保证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疗效与个人的努力精进有很大关系。医学界也不可能要求患者像闭关的佛教徒一样每天至少禅修十几个小时,而且这样持续禅修一两个月。

  (三)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的正念

  从心理学包括临床心理治疗的角度了解正念的应用范围及功效,这方面内容我应该向在座心理学界的诸位老师讨教,你们一定比我更清楚其中的知识。

  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的正念用于治疗人们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此外,对于没有心理疾病的人,正念禅修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积极正面的心理特质。预防胜于治疗,没病的人学习禅修有一种“打预防针”的作用。

  正念减压疗法同时运用在身心疾病两个方面。在心理治疗上,这一疗法可以针对焦虑障碍、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失眠、恐慌症、强迫症等。

  还有从正念减压疗法衍生出来的一些疗法。比如在英国发展得比较好的“正念认知疗法”。

  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预防忧郁症的复发,亦能作为躁郁症的辅助治疗方法,并且预防自杀倾向。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八周正念课程”来帮助患者康复。

  又如“正念复发预防”,用于防止药物滥用及其它上瘾行为的复发。

  又如“正念饮食觉察训练”,用于帮助暴食症、贪食症、厌食症等与饮食相关的心理疾病之患者。

  (四)神经科学的正念

  主要目的是从神经科学的视角,了解正念禅修如何在大脑神经系统产生正面的改变与影响,从而解释正念禅修有助于强化身心健康与学习能力背后的神经机制。

  例如,有研究指出,“八周正念课程”能够活化负责积极正向的左脑前额叶的活动,甚至改变大脑的结构,增加了与记忆、学习相关的海马回的灰质,和其它与自觉、悲悯、内省相关的结构,同时与压力、焦虑相关的杏仁核灰质也变得减少。

  根据2007年的一项研究,神经科学告诉我们,以正念觉照当下身心的正念禅修所产生的神经回路(直验回路)如何不同于平常思惟过去、未来时的神经回路(叙事回路)。

  还有研究显示,正念禅修的“标记”技巧能够启动右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同时降低与情绪相关的杏仁核的活动。

  我们吸收这些知识,可以让广大的非佛教徒认同或者修习佛教的正念。

  (五)教育学的正念

  从教育的领域了解正念的利益与可能运用的范围。此项目的数据,帮助我们了解欧美的教育界如何立足于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的研究,将培养正念的训练,融入到各级的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成人教育,乃至特殊教育的领域,比如运用于医师、咨商师、心理治疗师、护理师、律师的养成教育。

  除了那些医疗领域的人士以外,律师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他们需要很强的自觉能力。有一个专门为律师开发的正念课程,名叫“在法律学校中寻找平衡和成功”。

  有一位美国明星歌蒂·韩(Goldie Hawn),她有一个“韩氏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开发了一个课程Mindup Program(心升课程),简单地说,这个课程运用在幼稚园到初中这个阶段,帮助少年儿童培养正念。由于是针对孩子的,所以方式比较活泼,目的是让心专注、平静,对当下的情况有所反思。

  美国的另一个正念课程是Mindful Schools Program(正念在学校),这是另外一个单位,它的课程面向学校里的学生。

  英国也有一个面向学校的正念的课程,名叫wellness works in the classroom(教室里的健康工作)。一共八堂课,总共大约历时八小时。这个课程先在学校里教老师,然后再由老师在班级里教学生。

  此外,欧美许多大学的学生服务中心也为学生和教职员提供正念禅修的课程。

  除了一般教育外,在美国、印度的监狱、矫正机构也为收容人提供正念禅修或内观的课程。

  四、关于正念禅修的世俗化与去宗教化

  佛教徒对于佛典和佛教僧团具有相对强烈的信心,因此容易信受正念禅修是获得现世利益、来生利益乃至达至佛教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一般的非佛教徒而言,佛典与佛教僧团并非他们知识与行为的指导者。若能融入医学等现代科学的诠释,有助于正念禅修在非佛教徒的群众与医院、学校等机构之中推广,令这佛教心要得以利益、造福更多的人群。

  在西方医疗机构、中小学校推行的正念禅修,是一种去宗教化而注重现世利益,可谓世

   

  俗化的正念禅修。这种世俗化的正念禅修之教导,不涉及佛教仪式(如皈依、礼佛)和正念以外的佛教教义(如业果轮回、三世二重缘起),而仅关注正念禅修所带来的现世身心利益。

  因此,西方的佛教人士亦曾有人担心正念禅修被过度世俗化、现世化,会导致人们忽略了佛教寻求解脱轮回与最终开悟的目标。

  我认为,正念学吸收医学、神经科学、心理治疗、教育等学科的知识,自然也认同并鼓励将正念禅修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非宗教场合的理念。毕竟佛教重视世俗与出世的双重利益,而二者常是相互关联的:能带来真正现世、来世的世俗利益的,必然会是产生出世利益的基础;而能引生出世利益的,必定也会带来现世和来世的利益。

  至于去宗教化的正念禅修,也就是非佛教徒亦得实践正念禅修并获得其利益的观点,在“尼柯耶”中不难发现许多非佛教徒是在证得第一阶的圣果,成为“预流者”之后,方才皈依三宝成为佛教徒。此外,《长部》的《优昙婆逻师子吼经》记载,佛陀曾允许非佛教徒在修习佛法时保持其原本的信仰,尊敬原来的老师,过着原本的生活。

  从佛教整体的发展来看,我觉得佛教应该注意的是可能出现“被边缘化”的问题。情意神经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在2011年7月提及佛教禅修在西方风行的情况时曾说:“从现在起二十年后,人们将以我们现在视身体运动为理所当然的方式做着心之运动。”“人们将会以完全非宗教的方式来做,他们不会知道这些练习的源头来自传统的佛教。”也就是说,随着正念技术的推广,人们可能普遍修习正念,却不知正念禅修的源头来自佛法,这显然不是佛教界所乐见的。

  面临这样的问题,佛教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能从理论与实践皆深入正念禅修的师资,使其具备指导一般世俗正念禅修课程的老师的能力;二是为非佛教徒提供非宗教性的多元的正念禅修课程,作为一种利他与接引的方便。正念学的发展,正能为这两种因应策略奠

   

  定一个良好的基石。

  当佛教寺院或僧团在世俗化的正念教学上获得和医疗教育体系同等甚至更高的权威时,非佛教徒的人们,将不会忽略正念禅修的源头来自于古老佛教传统的事实。

  五、结论

  由于利他弘化的需要与避免被边缘化的危机,佛教内部实有必要学习与正念相关的医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与教育知识,建立一门整合性的正念学。正念学基于佛教本有的理论与实践,融合来自医学、心理治疗、脑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的现代诠释,能够充分开显正念各层面的深度以及广泛的应用方式,理当是现代佛教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希望正念学能够在汉地佛教发扬光大,成为二十一世纪汉地佛教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此,谨以记载于《相应部》的一段经文作为结语:

  比丘们啊!那些你所怜愍的,那些认为你[的话]应被聆听注意的——无论是朋友、同事、亲人或家人,你应该劝诱、敦促、安顿他们于四念住的修行。哪四个呢?

  比丘们啊!在此,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于受……于心……于法随观法而住,精勤、正知、具念,灭除对世间的贪爱与忧伤。

  比丘们啊!那些你所怜愍的,那些认为你[的话]应被聆听注意的——无论是朋友、同事、亲人或家人,你应该劝诱、敦促、安顿他们于这四念住的修行。

  讨论

  朱建军:正念禅修在很多领域被推广,但是其中包藏着一种倾向,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化”:世俗化、工具化、实用化、自然科学化。这样的转化当然有用途,比如对于我们心理咨询师来说就是很有用的。但是我有点担忧,当正念的技术被大规模使用之后,从佛学的角度上来说,它会让大家更接近于佛教想要传播的最基本的理念呢,还是反而会使大家远离了佛教的基本理念?

  从实用化的角度说,通过正念可以收到很多功效,大家会不会因此把正念作为一种满足世俗贪欲的工具?

  从科学化的角度说,经过脑科学领域的研究,人们进行正念禅修之后,大脑里的一些结构可能发生改变。我相信,只要禅修修得好,大脑结构是会发生改变的。但是西方的科学家进行这种研究的时候,似乎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假设一些心理品质的改善是由于正念禅修先改变了器质性的大脑器官,然后由于器官的改变而导致了心理品质的改变。实际上,我们的定力增强是心理上的改变,至于器官的改变只是一个副产品。

  这“四个化”会不会使人们对佛法的理解有所偏差?如果真的有这种危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听众A:关于脑神经科学对正念禅修的研究,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禅修造成的身与心的变化,用西方人的说法是corresponding(对应的),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不存在矛盾。

  张天布:我们现在讨论的“正念”概念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体系之下。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修行方式可能还是以定为主。至于朱老师谈到的问题,汉传佛教在古代早已面对这个问题,就是从印度传来的佛法理念要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结合,让人们理解、吸收,走向证悟。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就已经解决得相当好了,禅宗在中国的兴盛就是一个证明。当然,世俗人理解佛法可能不到位,或者仅仅流于口头,比如参禅的人修了个口头禅,甚至野狐禅。

  温宗堃:张老师说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修行可能以定为主,这应该是一种误解啦!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共同目标。尤其是南传内观禅法的修习并不强调定,而是强调慧,所以称为“干观”或“纯观”——以慧观为主。

  张天布:谢谢!这是我的一个知识缺陷。

  韩岩:请问,你们认为研究正念出现偏差的具体情况可能是怎样的?能不能举个例子?

  朱建军:假设我是一个非常相信自然科学的人,我相信正念禅修可能有作用,练习了一段时间。然后,通过核磁共振等方法,我发现自己大脑里的一些结构发生变化了,我就很开心,知道这样练习确实是有效的。可是我临终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几十年辛辛苦苦练习出来的大脑结构马上就要消亡了、被火化了,于是我认为禅修的功夫也会消失。

  听众B:一个人经过正念禅修,心境可能平静下来,于是他发现通过修行可以变得更加幸福。这种幸福感是在内心发生的,不是通过科学制造出来的。

  朱建军:对,我对此没有疑义。我是说一个特别相信科学但是缺乏佛法见地的人,他会有那样的误解。

  宁铂:现在社会上研究正念所产生的效果,其实仅限于研究正念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对于完整的正念的理解。佛教中完整的正念由四种念正知构成,而现在很多人研究和练习的正念只是这个阶段——如实、平静地观察目标。如果系统地研究这四种念正知状态下的大脑,研究结果可能更加明确一些。

  关于正念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在知识阶层进行。那么不免会有人怀疑,对一般人来说正念到底有没有作用?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说一件事情:云南思茅地区景谷县有一座东那缅寺,我去过三次。上世纪20年代,这里出了一位比丘召松列,他到缅甸禅修过两年,然后带着一些经书和禅修方法回来,在这座物质条件比较艰苦的缅寺住了40多年。经过他的弘扬,讲经和禅修成为这座寺院的传统。我在这座寺院看到很多居士,他们在做“帕瓦那”。

  听众B:“帕瓦那”就是毗婆舍那的意思吗?

  宁铂:不,“帕瓦那”(bhavana)的原意是“禅修”,包括“止禅”和“观禅”的修行。他们做的“帕瓦那”是“安般念”的最初阶段。

  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去做“帕瓦那”的人,大多数是当地一些普通的农夫农妇。他们对佛教的教理不见得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但是禅修的体验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有些本来很容易发火、经常跟家人闹脾气的人,经过学习“帕瓦那”,性格变得安静下来,能够与别人比较和谐相处了。于是大家都非常喜欢做“帕瓦那”。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那里的佛教活动就是讲经开示和“帕瓦那”的修习。

  朱建军:宁老师所说的一些农夫农妇,他们学习正念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因为他们原本虽然不知道多少佛法的教理,但是也没有多少与佛法正见相冲突的其它学识。科学家和学者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头脑中很可能充满了与佛法正见不一致的见地。

  济群法师:朱老师提的问题,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正念技术的世俗化,能够促使人们把把正念运用在医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当然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样一来,会不会在运用正念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呢?我觉得,如果在佛法的发心、正见等各方面都跟不上,修行确实会出现偏差,而且很可能出现错误。

  既有正确的发心,又有正确的知见,又有正确的修行方法,在这些前提之下建立起的正念,才是真正如法的正念,它必然导向解脱,必然导致贪、嗔、痴的瓦解。

  听众C:我来到本届论坛的第一天,济群法师告诉我,佛教的正念不仅仅是觉知当下,而是与戒定慧三学都有关系。

  我觉得,如果没有佛法正见和戒学的基础,只是利用正念当中的某些技术,一时可能很受益,但时间长了还是可能发生问题。当然,这些偏差可以请禅修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帮忙纠正。可是今天纠正了这个偏差,明天又会出那个偏差。总是需要别人帮助,或者忙于纠正偏差,我们的修行怎么能够保持增上呢?“悟”字是竖心旁加一个“吾”,觉悟要依靠我自己的心来完成。正念的意义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全面理解佛法的观点。

  界文法师:正如济群法师所说,使用正确的态度修习正念,并且得到合适的指导,就可以防止朱老师担忧的这些问题。

  我们采用正念的技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是否会让我们的贪心变得更加炽盛?是否会让我们对世俗中的东西变得更加执著?事实上,正念有一个特质——平等心,所以我们也不必担心它过于世俗化。

  一方面,当我们修习正念,对生活的感受可能变得更加细腻,所以幸福感增强。比如,我们带着正念喝茶,体验到茶的各种美妙味道,就会觉得生命品质提高了。另一方面,正念又可以让我们不再那么贪著。随着正念的增强,内心里那种非常胶着的欲望就会相应减少。我们真正用正念体会一杯茶,我们就会安住于对于这杯茶的体会,而不是渴望得到更多的味道和更多的享受。我们变得能够静静地体会甜的味道,也能够静静地体会苦的味道,而且能够体会到这些味道的生起和灭去,不仅仅沉浸于味道本身。

  因此,正念会帮助我们趋向中道。


{返回 佛教心理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心理平衡的思维调适(渊如)
下一篇:佛教心理学(陈兵)
 从超个人心理学看佛教中的濒死经验及其灵性(刘秋固)
 佛教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
 正念学——佛教心要的现代理解与应用(温宗堃)
 穿越和当下——临床对话过程中正念的运用(徐钧)
 慈怀普治世间疴(济群法师)
 准提法修习过程的心理治疗作用浅议(傅文青)
 佛教心理学的二十六原则
 佛教与心理平衡的思维调适(渊如)
 佛教与心理学(星云法师)
 佛法与心理治疗的对话——正念觉知练习之我见(彭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章[栏目:清净法师]
 业果法则(缅甸 喜戒禅师)[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慢慢修来快快到[栏目:济群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七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义工与志工[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功德圆满[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六祖坛经 第十五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中广电台]
 善根发相 第七[栏目:天台小止观·净莲法师注疏]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六卷)[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