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手册 呼吸止观的差别
 
{返回 禅修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63
呼吸止观的差别

呼吸──奢摩他 (止)

呼吸──毘婆舍那 (观)

1. 以呼吸的气息--触到鼻端(parimukkha,鼻子下面,上嘴唇上面)触点上的气息,为专注的目标。

2.「念」(sati)现前,一再寻(专注目标)、伺(继续专注目标)于触到鼻端上的「气息」。

3. 仅留气息的观察。「完封」其他目标,排除其他目标(如:声音、疼痛、思惟),但须放轻松。

4. 初禅,以声为刺(kantaka﹐「刺」为「障碍物」);第二禅,寻、伺为刺;第三禅,喜为刺;第四禅,入出息(呼吸)为刺;于想受灭定(三果、四果圣人才可以入),想(心的印记)、感受为刺。(A.10.72./ V,135.)

5. 调节呼吸,渐次平息风相(可以听到呼吸声)、喘相(呼吸不顺)、气相(可以感觉到呼吸),心愈静、愈集中,息相(微息,呼吸若有若无),愈显着,以自然得到细呼吸为安定相,靠近禅那。

6. 鼻端的「禅相」(nimitta﹐obhāsa﹐禅相就是气息)出现时,不要看它,直至禅相由灰暗变明亮,乃至透明时,才投入禅相。(通常须要数日乃至数年培育定力,得定之后也要保任(持续复习)。)

7. 禅相呈现透明状时,心自然被禅相吸入而入定,或者将心投向禅相(看禅相)而入定。出定后检察五禅支(注意力放在心(脏),约一秒钟)。进入初禅后,若要晋升更高的禅那,则出定后,舍弃寻伺等禅支,再入较高的禅定。初禅有寻、伺、喜、乐、一心;第二禅只有喜、乐、一心;第三禅只有乐、一心;第四禅只有一心、舍。

8. 于各禅那修五自在(vasita):

1) 入定自在,能够迅速地入禅定。(一弹指至十弹指的时间入定,有些人以五分钟为计。)

2) 住定自在,能够于迅速地住在定中。

3) 出定自在,能够迅速地从定中出来。

4) 省察自在,能够在出定后省察刚证得的禅那的能力。(观察心(脏)中的禅支)

5) 转向自在,是能够迅速地以意门转向心(manodvārāvajjanena)转向寻、伺等禅支的能力。(cf.《清净道论》Vism.154.)

1.以呼吸的「触」(photthabba;samphassa﹐触=地+火+风)--碰触到鼻端上的皮肤,为觉知的目标。

2.「念」(sati)现前,一再寻(=觉知目标)、伺(=继续专注目标)于呼吸的「触」。「有」触即是触的「生」(udaya),「无」触即是触「灭」(vaya)。观触的有无(=生灭)即是「生灭随观」(udayabbayānupassī)或是无常随观(aniccānupassī)。

3. 修观者心具有弹性,对其他目标(如:声音、疼痛)没有排拒性;若心生排拒性是不自觉地偏向止禅,或对所观的目标有执取。当其他目标变得强烈时,可以暂时或长时放开呼吸的触,以新的目标(声音、感受)为目标,即如经中所说的:见只是见(ditthe dittha mattam bhavissati见以见为量)、闻(=听)只是闻(=听),觉(=嗅、尝、触)只是觉(=嗅、尝、触),识(=知)只是识(=知)。若要思惟(主要是思惟蕴.处.界的无常、苦、无我)可进行短暂的时间(数秒钟),当见到生灭之际,不宜思惟(因一思惟就无法保持无常观)。

4. 不以得到禅那(jhana)为目标,因此,声音不为刺,而且必要时,可将它们(声音、听觉)当作观禅的目标,观察它们的生灭相。

5. 呼吸四相:风相、喘相、气相、息相,皆可以持续修观。昏沈、散乱、或增加对生灭的清楚觉知,可以加强呼吸--风相,也可以呼…呼…呼…,吸…吸…吸…,每一呼一吸停顿一下。在「息相」,呼吸若有若无,有时会偏定,须以风、喘、气相来调整。

6. 当杂念减少,禅相可能出现,但此际一慨不予理会,反覆练习(遍作parikamma)触的生灭,有时会见到身体局部或全身的生灭,可以不予理会,继续观鼻端的触;直至见到心的生灭时,才自动转移到观心的生灭,若是观智不成熟,心脏会痛,就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心脏,应该继续观鼻端的触,或是暂时观呼吸的气息(止禅)。在更深沉的生灭,禅相必然出现。

7. 无论任何时候,不看禅相及其光色;在近行定(或剎那定)也有五禅支,但是不予理会。

8. 修观行者可以修到随时可以轻易及迅速地得到无常观,即处在证入涅槃的边缘。已证果者则可再进入(以涅槃为目标的)果定(phalasamapatti)。¶


{返回 禅修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手册 止观说明
下一篇:禅修手册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禅修手册 勤修身至念(身念住)十功德
 禅修手册 十巴拉密
 禅修手册 四念处的实修
 禅修手册 喜心的修习
 禅修手册 禅修初步(前方便)
 禅修手册 修习毘婆舍那禅观的益处
 禅修手册 修习六根
 禅修手册 十戒之效益与免难
 禅修手册 四界分别观
 禅修手册 止观说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布施度”谈佛教慈善济世的另一救度功能[栏目:觉真法师]
 什么是“缘起性空”?[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明秀~平望道中[栏目:禅诗三百首]
 写好一撇一捺这个“人”字[栏目:传喜法师]
 福报如存款[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十三届:开幕式的讲话(宗舜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一字禅(云涛)[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印光大师说故事 96、高声念佛 含笑往生[栏目:灵岩故事]
 我想去坛城参加共修,但是怕人多,容易起烦恼,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1[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