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九章 我们真正的家
 
{返回 阿姜查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545

第九章 我们真正的家

针对一位临终的老人、她的家人与看护者们的一段开示

现在请下定决心,恭敬地闻法。当我在说话时,注意我的话,就如佛陀本人正坐在你面前一样。闭上眼睛,让自己保持舒适,安定你的心,让它专注一点。谦虚地允许智慧、实相与清净三宝安住于你的心中,以此向圆满的觉者致敬。


即是佛陀 也无法避免死亡
今天我没有带任何物品来送你,只有「法」——世尊的教导。你应该了解,即使拥有广大福德的佛陀,也无法避免身体的死亡。当他年老时,他交出身体,放下沉重的包袱。现在,你也必须学会对依赖多年的身体感到满足,你应该觉得它已经够了。

想想你已使用了很久的器皿——杯子、碟子与盘子等,当你初次得到它们时,它们是如此光亮洁净,如今在长期使用之后,已开始陈旧。有些破了,有些不见了,剩下的也都磨损了,它们已不复昔日的光采,而这正是它们的本质。

你的身体也是如此,从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变化,经过童年、青少年,现在到了老年,你必须接受这事实。佛陀说一切诸行,无论是内在的或外在,都是无自性的,它们的本质就是变化。请清楚地思惟这实相。

躺在这里逐步毁坏的臭皮囊,是真实法。这身体的事实是「真实法」,是佛陀无尽的教导,他教导我们思惟这点,并了解它的本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身体平静。佛陀教导我们,应确保只有身体被囚禁,别让心也跟它一起被禁锢。

现在你的身体开始走下坡,并随着年龄逐步恶化,别抗拒,但也别让心跟着沉沦。让心超然独立,藉由了解事物实相,给心能量。佛陀教导我们,这是身体的本质,法尔如是。一旦有生,就会有老、病与死,你正在见证这伟大的实相。以智慧观察身体,并了解这点。

若你的房子淹水或焚毁,让那威胁只及于房子。若有水灾,别让它淹到心;若有火灾,也别让它烧到心。就让外在的房子被淹没或焚毁。现在,是该让心放下贪著的时候了。

你已活得颇久了,眼睛看过形形色色,耳朵听过许多声音,你经历过各种经验,而这一切都只是经验而已。你曾吃过许多食物,而美食就只是美食,坏味道就只是坏味道,如此而已。若眼睛看见美丽的外貌,它就只是美丽的外貌,丑陋只是丑陋;耳朵听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它就只是如此而已,刺耳的噪声也是如此。


一切随因缘在变化 你还想怎么样?
佛陀说无论贫或富、老或少、人或动物,在这世上没有任何生命能永远维持在一种状态上。一切事物都得经历变化与耗损,这是个无可奈何的生命实相。

不过,佛陀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观察身与心,以便了解它们的无自性,了解它们既非「我」,也非「我的」,它们只是暂时存在而已。就如你的房子,只是在名义上属于你,你无法带着它到任何地方去。你的财富、资产与家庭也是如此——它们只是在名称上属于你而已,并非真是你的;它们属于自然。

这实相不只适用于你而已,每个人的情况都一样——甚至包括佛陀与圣弟子们。他们只有一点和我们不同,他们接受事物的实相,了解「法而如是」的道理。

因此,佛陀要求我们彻底观察这身体,从脚底到头顶,再从头顶到脚底,反覆观察。看看这身体,你看到什么?有任何东西是原本清净的吗?你能找到任何不变的实体吗?整个身体都在稳定地衰退。

佛陀教导我们,要了解它并不属于我们所以。身体变得如此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都随因缘在变化,你还想要它怎么样呢?事实上身体老化并没有错,不是身体造成痛苦,而是你错误的想法。当以错误的方式看事情时,你就会有困惑。

就如河水自然往低处流,那是它的本质。若人站在河岸,希望河水能往高处流,那是痴心妄想。无论到哪里,愚蠢的想法都会让他们的心得不到平静,他们会痛苦,是因为邪见,那些想法违背自然。若他们持有正见就会了解,水一定是往低处流,除非了解并接受这事实,否则他们就会感到困惑与沮丧。


让呼吸成为 唯一的所缘
河水一定往低处流,就如你的身体。你的身体曾年轻过,现在衰老,并缓步迈向死亡,别想会有任何奇迹,那是你无力改变的事。佛陀告诉我们,看清事物的实相,然后放下你对它们的执著,将放下的感觉当作你的避难所。持续禅修,即使感到筋疲力尽也要持续,让心和呼吸在一起。先深呼吸几次,然后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并念Bud-dho让这修行持续。你愈感到筋疲力尽,禅定就应愈微细与集中,如此你才能对付任何生起的疼痛感。当开始感到疲倦时,暂时中止一切念头,让心自行重整,然后再回来注意呼吸,只要持续在心里末念Bud-dho、Bud-dho……。

放下外在的一切,别挂念子女与亲属;别执著任何东西,只是放下。让心集中于一点,安住在呼吸上,让呼吸成为你唯一认知的所缘,持续专注,直到心变得愈来愈微细,直到感觉已无关紧要,且内心变得非常清楚与觉醒为止。然后,所有的疼痛感都会逐渐自然消失。

观察入息与出息,就如它们是来拜访你的亲戚。当亲戚离开时,你跟着他们出去,并看着他们离开,你一直看到他们离开视线,才回到门里。我们观察呼吸的方式也是如此,若呼吸很粗重,知道它很粗重;若它很微细,知道它很微细。当它变得愈来愈微细时,持续跟着它,在此同时要使内心觉醒。

最后,呼吸会完全消失,只剩下清醒的感觉,这就称为「见佛」。我们所具有清晰与觉醒的觉性,就称为「佛」 (Buddho)——觉知者,或觉醒者、光明者,这就是以智慧洞见,和佛陀相遇与共住。去世的只是历史上的佛陀,真实的佛陀——清晰而光明的觉知者,今日仍可以被体验与达到。若确实达到它,心就和佛合而为一。


除了觉知之外 放下一切
因此,放下吧!除了觉知之外,放下一切,别被禅修期间心里的影像或声音愚弄。放下它们,别执著任何东西,只要在「一境性」中保持觉知。无须担心过去或未来,只要静止,就会达到不进、不退与不住的境界,那里没有任何贪爱或执著。为什么?因为没有自我,没有「我」和「我的」,一切都没有。佛陀教导要如此空掉一切,别执著任何东西。觉知,觉知之后,放下。

觉悟「法」,就是解脱生死轮回之道,是我们必须独自完成的工作。因此,你要尝试放下与了解教法,专精于思惟,别担心家庭,此刻他们就是他们,未来他们也会和你一样,这世上没有人能逃脱这命运。佛陀教导我们放下虚妄的事物,若放下一切,你就会看见实相;若放不下,你就看不见。事实就是如此,对世上的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因此,别执著任何东西。

若你发现自己在想,那也无所谓,只是要明智地想,别愚昧地想。若想的是子女,要以智慧而非无明去想。无论心转向什么,都以智慧去想它,清楚觉知它的本质。若以智慧去觉知事情,就会放下它,而不会有痛苦。这时,心是光明、喜悦与平静的,是专注与统一的。现在可以帮助与支持你的,就是你的呼吸。

这是你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让别人去做他们的事,你有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无须背负家庭。无牵无挂地放下一切,这会让心安定,你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集中心,让它平静下来。将其他的事都留给别人,色、声、香、味——全都留给别人去关心。

抛开一切,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你的职责。无论心中出现什么,不管是怕痛、怕死、挂念别人或任何其他事,对它说:「别来烦我!你不再是我所关心的事。」当你看见那些「法」生起时,只要持续如此地告诉自己。


真正的家 是内在的平静
「法」①这字是指什么呢?所有的东西都是「法」,没有任何东西不是「法」。那么「世间」呢?世间是此刻正在烦扰你的心境。「这些人会怎么做?我走了之后谁来照顾他们?你们会怎么处理?」这些就是「世间」,甚至只是生起怕死或怕痛的念头也是世间。

抛开世间!世间就是如此。若你让它主宰意识,心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看不清楚自己。因此,无论心中出现什么,都只要说:「这不关我的事。它是无常、苦与无我的。」

想像活很久,将会让你很痛苦;但想像很快或立即就会死,也不对,那也是苦,不是吗?诸行并不属于我们,它们遵循自己的自然法则。对于身体会变成怎样,你是莫可奈何的,只能稍微美化它,让它暂时看起来漂亮一点,就如少女们涂口红与留指甲,但人一衰老,大家的处境都相同。身体就是如此,无法让人称心如意。然而,你可以改进与美化的是这颗心。

任何人都可以盖木头或砖头房子,但佛陀说,那种家并非我们真正的家,它只是名义上归属我们,它是世间的家,得遵循世间的方式。

我们真正的家,是内在的平静。外在与物质的家可能很漂亮,但它并不平静,充满种种忧虑,因此并非真正的家。它对我们而言是外在的,迟早必须放弃它,它不是能永久居住的地方,因此它并非真正属于我们,它属于世间。

身体也是如此,我们将它当作自己,当成「我」或「我的」,但事实上,它完全不是如此,它只是另一个世间的家。身体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遵循它的自然轨迹,现在它衰老、生病,你无法禁止它,它就是如此。希望它有所不同,就如希望鸭子会变成鸡。

当了解那是不可能时——鸭就是鸭,鸡就是鸡,身体一定会衰老与死,你就会得到勇气与活力。无论你多么希望青春永驻,它就是办不到。


一出生 就注定死亡
佛陀说: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②

诸行指的是身与心,它们是无常与不稳定的,存在之后就会消失,有生就有灭,不过每个人却都希望它们是永恒的,这是很愚蠢的。看看呼吸,有进就有出,那是它的本质,它必须如此。入息与出息必须轮替,一定要有变化。

诸行透过变化而存在,你无法阻止它。试想,你能吐气而不吸气吗?这样的感觉会好吗?或你能只吸气而不吐气吗?我们希望事物永恒,但办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一旦吸进来,就一定得呼出去,当它出去后,又会再回来,那很自然,不是吗?

出生之后,我们就会变老,然后死亡,这是再自然与正常不过的。那是因为诸行已完成它们的工作,入息与出息如此轮替,所以人类今日才能依然存在这里。

我们一出生,就注定要死亡,生和死是痛一件事。就如一棵树,有根有枝,你无法只有其中一个而无另一个。看到人们对死亡如此哀伤与恐惧,对于出生则兴高采烈,会觉得有点好笑,没人能看清楚这点。

我认为若你真的想哭,最好是在有人出生时哭。生即死,死即生;枝即根,根即枝。若你一定要哭,就对着根哭,对着生哭。仔细看:若没有生,就不会死。你能了解这点吗?

不要太担心,只要想:「法尔如是。」这是你的工作,你的职责。现在没人能帮你,你的家庭与财产也帮不上忙,唯一能帮你的就是正知。

因此,别再犹豫了。放下,抛开一切!


世上找不到平静之处 除非回到真正的家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吗?看看头发,当你年轻时,是多么乌黑亮丽,现在已脱落,它正在消逝。过去你有明亮的双眸,而今逐渐衰弱,你的视线变得模糊不清。当时机一到,你的器官就开始离开,因为这不是它们的家。

当你幼年时,牙齿健康而坚固,现在它们摇摇欲坠,可能你早已装上假牙。你的眼、耳、鼻与舌等都在试图离开,因为这不是它们的家。你无法打造一个永远健康的家,你只能短暂停留,然后就必须离开。好比房客,以衰弱的眼睛,注视他那间简陋的小房子,他的牙齿 不再坚固,眼睛不再明亮,身体已不再健康,所有东西都在离开。

因此,你无须担心任何事,因为这并非你真正的家,它只是个暂时的避难所。既然来到这世上,就应思惟它的本质,每件事都正在准备离开。看看你的身体,有什么还抱持着它的原样吗?皮肤仍如过去吗?头发呢?它们都不同了,不是吗?

所有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呢?这是事物的本质,它就是如此。当时间一到,诸行就会各行其道。在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信赖——它只是混乱、麻烦、欢乐与痛苦无尽的循环,永无平静。

当没有真正的家时,我们就如漫无目标的旅人四处漂泊,在一处短暂停留后,就再度启程。除非回到我们真正的家,否则不会感到自在,就如离乡的旅人,只有回到家时,他才能真正感到放松与平静。

在这世上,无法找到真正平静的地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成人或小孩,都得不到平静;不止教育程度低的人没有平静,受高等教育的人也是如此。任何地方都没有平静,那是世间的本质。不只财产很少的人痛苦,财产很多的人也同样痛苦。年老苦、年轻苦、富有苦、贫穷也苦——一切皆苦。


只要还未见到实相 我们就仍未回家
当你如此思惟,就会看见无常与苦。事物为何会无常与苦呢?因为它们都是无我的。

包括你这生病的身体与觉知病痛的心,都称为「法」。凡是无形的思想、感受与认识,都称为「名法」③;受病痛所苦的身体则称为「色法」,物质与非物质都是「法」。

因此,我们与「法」同在,我们活在「法」中,我们就是「法」。其实,只有「法」持续生灭。每个刹那我们都在出生与死亡,法尔如是。

关于世尊,我们应如此想,只要他的说法有多真实,他就有多值得尊敬。即使从未修行,只要我们看见事物的实相,就看见他教导的「法」。反之,虽然我们知道教法,并加以研究与修行,但只要还未见到实相,我们就仍未回家。


持续放下 直到心抵达平静
因此,请了解这点。一切人或生物都在准备离开,大限一到,都必须各奔前程,无论富人、穷人、年轻人或老人,都一定得经历这变迁。

当你了解这世间的实相时,就会觉得它是个无聊的地方。当你明白没有真实与固定不变的事物可供依赖时,就会对这世间感到厌倦而不抱幻想。不抱幻想并非指嫌恶,心是清楚的,它了解这事实是无可挽回的,是世间的实相。如此觉知后,你就能放下贪着,以不卑不亢的心放下,透过智慧,看见诸行变化的本质,而得到平静——诸行无常。

无常即是佛,若我们真的看见无常法,就会看见无常的长性:从童年到老年持续地转变,这无常性与变易性是恒常不变的。若如此观察,心就会很自在,当你如此思惟时,就会认为它们很无聊,而不会对它们抱有任何幻想,对世间欲乐的喜好就会消失。你将会了解,若拥有得多,则必须抛开的就多;若拥有得少,则必须抛开的就少。财富就只是财富,长寿就只是长寿,它们并没有任何特别。

重点在于,我们应照着佛陀教导的方式去做,建立自己的家,使用我向你介绍的方法去建设它,建立你自己的家。放下,持续放下,直到心抵达不进、不退与不住的平静为止。欢乐与痛苦都不是你的家,两者都会衰退与消逝。

佛陀了解,一切诸行都是无常的,因此,教导我们放下对它们的贪着。当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我们别无选择,都得撒手。所以在此之前,先把事情放下不是比较好吗?它们只是我们所背负的重担,为何不现在就将负担放下?放下,请放松!让你的家人来照顾你。


「法」的价值是永恒的 让你永远受用不尽
照顾病患会增长善与福德,给人机会的病患,不应增添他们的麻烦。若有疼痛或其他问题要让他们知道,并保持心理健康。照顾病患者应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温暖与和善,别陷入瞋恚中,这是你们回报他们的机会。从出生、童年到长大成人,你们一直都依赖父母,今天能在这里,都是因为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们亏欠他们的实在太多了。

今天所有子女与亲属都聚集在此,看到母亲如何变成你们的小孩,从前你们是她的小孩,现在她变成你们的小孩,她愈来愈老。直到她再度成为小孩为止。她的记忆力衰退、视力模糊,且耳朵也失灵。有时她的话颠三倒四,别让它扰乱你们。

照顾病患的你们一定也要知道如何放下,别坚持己见,要尊重她的意思。当小孩不听话时,有时父母亲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维持和乐的气氛。现在母亲就如那个小孩,她的记忆与知觉都混淆了,有时会叫错你们的名字,或想要盘子却请你们拿杯子,这很正常,别因它而心烦意乱。

病人应记住照顾者的仁慈,他们耐心地承担苦受。在你们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别让心散乱,且别增加照顾者的负担,让善德与仁慈充满那些那些照顾者的心。别憎恶那些令人厌恶的工作,如清理痰液、尿液与排泄物等。尽你们所能,家中的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你们只有一个母亲。她给你们生命,她曾是你们的导师、良医与护士——她曾是你们的一切。她善尽父母的职责,将你们抚养长大,与你们分享她的财富,并让你们成为她的继承人。所以,佛陀教导要知恩与报恩,这两者是互补的。若父母困乏、生病或有难,我们都应该尽全力帮助他们,这就是知恩与报恩,是维系世间的美德。它能使家庭免于破碎,而获得稳定与和谐。

今天,在你生病的时刻,我带来一份「法」的礼物。我没有任何物质上的东西可以献给你,在这间屋子里,似乎已有许多那样的东西。因此,我给你「法」,它的价值是永恒的,让你永远受用不尽。收到它之后,你可以随意将它转赠给其他更多的人,它永远不会减少,那是实相的本质。

我很高兴能带给你这份「法」的礼物,并希望它能给你对抗痛苦的力量。

[注释]

①法(dhamma):现象或心境。请参考名法(nama-dhamma)、真实法(sacca-dhamma)、有为法(sankhata dhamma)、戒法(sila-dhamma)、世间法(worldly dhammas)。

②传统上于葬礼唱颂的偈子。

 


{返回 阿姜查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十章 四圣谛
下一篇: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八章 正见——清凉地
 如实之道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三章 与眼镜蛇同住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前言 关于这颗心
 心灵的资粮 - 正定——在活动中离执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二章 法性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二部分 定 第十章 正确的修行――稳定的修行..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十五章 趋向无为
 静止的流水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二部分 定 第四章 心的训练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第三部分 慧 第九章 我们真正的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七讲[栏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