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清净道论》讲要 第三讲:止业处 第一节、七清净
2007年6月讲于江西佛学院
{返回 玛欣德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32

第三讲:止业处

第一节、七清净

今天将进一步来学习《清净道论》所教导的修道次第。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清净道论》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教理思想的最完整、最详细的作品,或者可以称它为南传佛教的百科全书,很多国家的佛教学者都认真地研究它、学习它。然而,《清净道论》的真正意义并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详尽深入和理论上的完整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禅修者可以由一个凡夫通过修习止观,乃至在今生今世断除烦恼、证悟涅槃的实修过程,也就是修道次第。

《清净道论》的总纲是戒、定、慧三学。但我们也可以把《清净道论》的“清净”理解为七清净。因此,《清净道论》是指导修习戒、定、慧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修习七清净的方法。

是哪七清净呢?它们依次是:

1. 戒清净(sãlavisuddhi)

2. 心清净(cittavisuddhi)

3. 见清净(diññhivisuddhi)

4. 度疑清净(kaïkhàvitaraõavisuddhi)

5. 道非道智见清净(maggàmagga¤àõadassana- visuddhi)

6. 行道智见清净(pañipadà¤àõadassanavisuddhi)

7. 智见清净(¤àõadassanavisuddhi)

这“七清净”在《长部》和《中部》都有记载。在《中部》有一部专门讨论七清净的经典,叫做《传车经》 。这部经通过对话的方式探讨了七清净,说明七清净的次第关系,它们并不是一跃而成的,而是循序渐进的。

《传车经》用不断转车到达目的地的比喻,来说明修行七清净的次第。当时,沙利子(Sàriputta,舍利弗)尊者得知本那·满答尼子(Puõõa mantànãputta,富楼那满慈子)尊者很有辩才、有智慧,但素未谋面,因此前往拜访他。互相问候之后,沙利子尊者问道:

“贤友,你依我们的世尊住于梵行吗?”

本那满答尼子尊者说:

“是的,贤友。”……

“贤友,为何目标而依世尊住于梵行呢?”

“贤友,为了无取着般涅槃而依世尊住于梵行。”

“贤友,是否戒清净是无取着般涅槃?”

“不是,贤友。”

“那么,贤友,是否心清净是无取着般涅槃?”

“不是,贤友。”

“贤友,是否见清净是无取着般涅槃?”

“不是,贤友。”

“那么,贤友,是否度疑清净是无取着般涅槃?”

“不是,贤友。”

“贤友,是否道非道智见清净是无取着般涅槃?”

“不是,贤友。”

“那么,贤友,是否行道智见清净是无取着般涅槃?”

“不是,贤友。”

“贤友,是否智见清净是无取着般涅槃?”

“不是,贤友。”

“那么,贤友,是否除了这些法之外得无取着般涅槃?”

“不是,贤友。”

“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问你戒清净是否无取着般涅槃?你说不是。心清净是否无取着般涅槃?你说不是……问你除了这七清净之外得无取着般涅槃,你又答不是。那么,贤友,请你让我知道这些话语的意思是什么?”

于是,本那满答尼子尊者举了一个例子来回答:

“贤友,犹如住在沙瓦提城(Sàvatthi,舍卫城)的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Ràjà Pasenadi Kosala,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要到萨葛答(Sàketa)处理一件紧急的事情,他从沙瓦提城到萨葛答城之间必须转乘七辆车。贤友,当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从内宫门口登上第一辆车离开沙瓦提城,乘第一辆车到达第二辆车之处,放弃第一辆车而登上第二辆车……放弃第六辆车而登上第七辆车,乘第七辆车到达萨葛答内宫门口。到达内宫门口之后,他的朋友亲戚问他说:‘大王,您是否乘这辆车从沙瓦提城到达萨葛答内宫的呢?’贤友,您说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会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呢?”

“贤友,正是如此,戒清净只到心清净,心清净只到见清净,见清净只到度疑清净,度疑清净只到道非道智见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只到行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只到智见清净,智见清净只到无取着般涅槃。贤友,为了无取着般涅槃而依世尊住于梵行。”(M.24)

比如说我们想要从宝峰禅寺这里去缅甸帕奥禅林,先要坐车到靖安县,从靖安县坐车到南昌,在南昌坐火车到昆明,从昆明坐飞机到仰光,再从仰光坐巴士到毛淡棉,到了毛淡棉,再打的士到帕奥禅林。到了禅林,有人问你:您是不是坐的士来到这里的呢?答案当然“不是”。那是怎么来到的呢?是一站一站、一步一步来到这里的。在这里所说的七种清净也是这样,它们之间是次第的关系,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

 


{返回 玛欣德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清净道论》讲要 第三讲:止业处 第二节、七清净与戒定慧
下一篇:《清净道论》讲要 第二讲:四遍净戒
 上座部佛教有必要这么保守吗?
 沙门果经4讲
 禅林开示 第五讲 除障与修福
 比库等于比丘吗?
 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
 自受三皈依及五戒的方法
 佛陀教导过智慧之光吗?
 入出息念 第八节、关于禅相
 《清净道论》-十六观智
 入出息念 第三节、去除五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浅谈佛教环保与心灵净化(佛义)[栏目:佛教与环保]
 净土宗师 叁祖承远大师[栏目:圆慈法师]
 念佛持名微妙(西归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寺、精舍、庵堂、莲社有何区别?[栏目:道场法会·净空法师问答]
 三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正修行 第二章 小乘[栏目:卡卢仁波切]
 17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知定法师讲)[栏目:02 经注]
 大悲咒句偈 44.悉唎悉唎 SYI LI SYI LI[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一十四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佛七中开示二[栏目:妙莲法师]
 76.念佛等六念法门的开示[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