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点滴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9

修行点滴—一 海涛 辑

1.佛教的修行者永远专注于此刻当下。当下生起的种种是我们痛苦与束缚的所在,亦即是我们解脱之所在。

2.佛陀所教导的一切,在于当下对此身心的正念,这种智慧是在当下生起的,而非藉由哲学或特殊的训练。

3.佛法是了解苦、苦集、苦灭以及灭苦之道。我们会发觉在观苦的同时就是在观照欲望,因为欲望和苦是一体两面的。

4.欲望好比火。假若我们紧握火,会怎样呢?它会引生快乐吗?当我们如实地思索苦时,我们就不会再去紧抓着欲望不放,因为那会受伤、会痛苦,一点意义也没有。

5.对欲的执着,会导致种种的悲惨苦痛以及所有的恐惧、担忧、期望、失望、憎恨、贪婪与妄想。

6.生命中所有的问题皆来自于贪着及执取欲望之火。如何过平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修行所在。

7.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正念。意思是必须完全地觉知当下,专注内心的活动。正念并不只是专注于一个对象上,觉知到困扰亦是种正念。

8.如果六根接触到外在世界的种种会使我们丝毫无法长久地专注于任何事物,我们可以去觉知那种混乱、兴奋或冲击,也可以警觉我们心中的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正念。

9.我们可以觉知困惑及混乱,也可以觉知平和与宁静。

10.所谓的正念之道,也就是无欲之道。对平静与因缘法的执着,势必会带来恐惧与担忧,因为,任何因缘法都会毁灭。

11.生活中「喜欢」似乎总会转变为「不喜欢」,而「不喜欢」总会变成「喜欢」,甚至连愉悦的情境都会变得「不愉悦」,而「不愉悦」的情境终究会变成愉悦的。

12.修行者从「无欲」中所得的平静永不会遭到剥夺,因为他们并不是依赖环境来得到安宁,所以无须寻找、渴求安静或怨恨困扰。

修行点滴—二 海涛 辑

1.当我们思索佛陀的教导时(观苦、集、灭、道),我们会明白他正是在教导「无欲」之道。

2.假若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忙乱或不安的环境里,或是担负着许多责任与要务时,就不该对高境界的禅定有所期待。

3.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应该观照我们所拥有的生活,反正,生活是会一直变化的、是无常的,不用太烦恼。

4.我们应该对无常保持觉知,并随顺事物的本然,不要对它们有其它的要求。我们必须随顺一切事物,不管是与我们共住的人、住的地方或所处的社会,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也要与自己安然共处,这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学习课题。

5.要与自己安然相处是极困难的,我发觉大多数人都非常厌恶自己,其实与我们的身心安然相处,比与其它任何事物共处都来得重要。

6.更不要强求一切完美或自己必须完美,乃至一切必须完好。我们要与好、坏皆安然共处。

7.佛陀说:「你们仔细地找,能找到任何永恒的事物吗?好好审视!仔细深入观察。要做一位觉知的、观照的人,不要做个瞎子。」

8.一个只会随顺自己习气的人,犹如上了发条的机械玩具,维持不了多久就会停摆。

9.身为人类的我们,具有反省的能力,没必要形同行尸走肉——我们不必成为习气下的牺牲者。

10.我们所拥有的身与心,是我们暂时租用的,也是我们的老师,它正在教导我们一切因缘所生法的本质,这是我们今生今世所必须学习的课题。

11.如果修行者真心厌离对无常事物的执着,厌离认同对那些经由感官而经验的片段,或厌离对毫无价值的财产所生执取等梦幻泡影……,一旦厌离了这一切,就是所谓的佛教徒了。

修行点滴—三 海涛 辑

1.身为佛教徒就必须以智慧、觉知、正念来生活,时时反观当下的一切。

2.盲目地沉溺在情绪、魅力或憎怒之中是无意义的,我们必须停止,必须学着打断、学着看透、学着去面对。

3.一旦我们认同了欲望,我们将永远受它所牵制,它会不时将我们拉得昏头转向,搞得我们发疯!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只会持续不断地增长。

4.身体只是身体,念头随因缘来来去去,好的念头、坏的念头,不管是什么,一切都只是人性的一部份,但是没有一个是属于我们的。

5.所有事物都是因缘的生起与消逝,分分秒秒都在生生灭灭。透过觉知,我们将不再认同与执着这些念头,这便是趋向不生不灭了。

6.心是会散乱且迟钝的,但是,只要十五分钟的专注呼吸,心就能再度敏锐起来。

7.确实地将心安住在入息与出息上,同时也是在对其他种种的抑制——压制所有其它的感官接触,以便专注于一个感官接触上。

8.佛教的「不预设立场」方式,并不是去设立另外一个立场,而是要你去反观每一个立场。这对心而言是无比轻松。

9.我们非常容易执着于方法、话语、概念或任何东西。我们会说:「给我个公式、给我方法、给我咒语。」仿佛有一个咒语或方法可以替我们解决一切。

10.一旦有了「正念」,我们就可以在适合专注的时刻专注,而在不适合专注时,就不专注。

11.如果我们正在专注所做之事时,某事情发生了,我们就能够省思如何去解决事情或做其它处理,而不至于陷入不好的情境,也不至于困扰别人。

修行点滴—四 海涛 辑

1.反观就是正念。昨日已过,那只是回忆,而明日也是未知,能知的唯有此刻当下。

2.反观就是意识到事物的本然:我们坐在这里,察觉到我们的动机,觉知目前的状况以及内心发生的一切,觉知一切影响我们的事物。

3.要正确地生活是需要大智慧的。假使我们认为这世界是理所当然的,而从不去反省,那么我们势必将遭受年老、生病、死亡、绝望与苦恼。

4.即使我们秉持一颗善心,有时还是会有一些恼人的习气!因此,我们须留意不随意去打搅别人,并试着以有益周遭人事的方式生活,不为境转,反观学习。

5.我们担心、抱怨、责怪,并在心中造作种种的悲苦,这一切仅是因为世界不如我们所愿而已。

6.当我们禅修时,我们会开始了解自心——没有规范、没有「我是」、没有「我是男孩」、「我是女孩」等知觉的心。

7.在禅修中,所有的心法与概念都会在心中消失。一切世间法,在禅修的内心中,都将消失无疑。禅修就是「让世界止息」的修行,剩下的就是觉知、正念与了然。

8.当我们修习「观呼吸」时,不要认为:「这是我的入息,这是我的出息。」

9.「无我」绝非指自我的毁灭,而是如实地看清自我,不再去认同它,乃至执取一个「我见」。

10.身体里充满了生命力,它是一种心理能量,并非单单来自于身体本身。我们能使身体充满力量,亦能令心充满能量,使它警觉、当心。

11.心,有如一面镜子,具有映照事物的能力,它能映照各事各物:美丑、好坏,不过,这些都伤不到镜子,无论它映照了什么,都仍然安好无缺。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人都需要爱
下一篇:在生活里修行
 菩提心犹如摩尼宝
 心灵甘露精选集
 菩萨利生愿
 认识无常
 皈依根本要义
 趣入大乘之法
 修行的基本
 菩萨修持法
 慈悲与勇气
 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习欣赏与赞美 - 结恩不结怨[栏目:从心沟通]
 种种化身佛的显现[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栏目:学诚法师]
 略释“教观总持”[栏目:月悟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M 1052经、1053经讲述“恶法”与“真实法”。[栏目:界定法师]
 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栏目:玄奘研究]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第二章 正修止观工夫[栏目:蒋维乔居士]
 难遇难信难解的药师法门(普光)[栏目:药师佛·文集]
 证入三果和四果的圣人可以入于果定,入于果定是不是相当于暂时进入涅槃界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幸福就在不同的方式里[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