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电子化探索
我们已处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处理信息与获取知识的手段,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佛教文献整理和知识的普及方面,数字化需求也日益突显,并成为全球化的普遍趋势。在数字化技术水平较先进的地区,如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佛典电子化,特别是佛教大藏经的电子化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一批从事佛教研究的有识之士在乌·阿浦博士的主持下,决定建立禅知识数据库,并在之后的几年中将几十种禅学文献录入电脑,发行了名为《电子达摩》的光盘。继起者还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京都禅文化研究所等。他们,特别是乌·阿浦博士成为佛典电子化的开拓者。
1993年4月,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电子佛典推进协议会(EBTI)在发起人美国柏克莱大学兰卡斯特教授的家中正式成立,兰卡斯特任会长,乌·阿浦任主任。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推进和协调世界各国佛典电子化的工作。
在这个组织的推动下,1993年起,韩国海印寺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高丽藏》数字化全文本项目启动了。这项工程的主管是海印寺的宗林法师,工程得到韩国三星公司在资金、人员及设备方面的全力支援。海印寺及三星公司的电脑专家和佛教学者在汉字编码、输入法及汉字缺字处理等各方面作了大量的创新工作,终于在2000年5月完成了《高丽藏》电子文本全部的制作工程,现已有光盘传世。
与此同时,由日本全国各大学组成的佛典输入团体SAT正在建立“大正新修大藏经原典资料库”。SAT肇始于1994年成立的“大藏经原典资料库研究会”。该研究会得到日本政府资金的支持,也得到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的认可。原典资料库启动的时间是1997年的6月17日,计划用10年时间将日本《大正藏》1-85册的全部经文,包含注文制成电子化全文本,并通过internet向世界公开;85-100册的图像部和目录部资料库也将在之后被列入计划。就是说,在可预期的时间里,另一项可以与海印寺电子版《高丽藏》媲美的宏伟工程将惠及国际佛教学术界。
在电子版大藏经制作的众多组织中,我国台湾地区的佛教学者更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早在1993年,台湾的萧镇国先生就独自主持了佛典的录入工作,将《阿弥陀经》、《六祖坛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十几种佛典制作成电子文本。在此基础上,自1995年起,他又在内地深圳开始录入日本《大正藏》,至1997年,完成《大正藏》前25册的文本录入,从而开台湾佛教界制作电子版大藏经之先河。之后,萧先生提供了《大正藏》前25册电子文本,授权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进行后续处理。以恒清法师为代表的台大佛教研究中心,于1997年11月 6日成立25T小组,将制作电子版《大正藏》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紧接着,在恒清法师的奔走下,电子版《大正藏》的工作首先得到中华佛学研究所创办人圣严法师的支持,中华佛学研究所在圣严法师的指示下,为电子版《大正藏》项目提供人力和财力等全方位的支援,实际上成为电子版《大正藏》的主办方。1998年2月15日,在“中华佛学研究所”、“北美印顺导师基金会”的赞助下,“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在台北法鼓山安和分院成立,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副所长惠敏法师任主任委员,该所网络资讯室主任杜正民任总干事,恒清法师任常委。自此,电子版《大正藏》工程全面启动。
CBETA的电子版《大正藏》事业,得到台湾及日本、美国和大陆佛教界同行的广泛协助,进展神速。1999年12月举行的第二次成果发布会上,CBETA展示了已完成的1-32册的成果;至2001年4月完成1?55册及85册的普及版光盘的制作,并在Internet上提供免费下载。台湾版《大正藏》光盘现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成为电子版大藏经最流行的版本。 到2007年2月,CBETA又完成了《卍续藏》文本的录入。
应该说,电子佛典的事业不仅反映在电子版大藏经一个方面,如同早期日本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的《电子达摩》那样,在日本、美国及台湾地区,这种电子佛典的活动不胜枚举。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在高田时雄的主持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正藏》“史传部”的电子化工作;东京的三友健容则在立正大学建立了日莲宗文献数据库;驹泽大学的曹洞宗宗学研究所建立了曹洞宗宗学数据库等等。
在美国,1993年沈家祯博士在纽约成立了佛教电脑咨询库功德会,他们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制作完成了十多种专集的光盘,包括地藏菩萨专集、观世音菩萨专集等,他们将这一具有系列化的电子佛典总称曰“藏经阁”,实际上是电子版大藏经的另一种形式。
总之,目前国际佛典电子化事业的现状,正如王雷泉教授在其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已经驰入了“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尤其是佛教大藏经的电子化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相对而言,我国大陆的佛典电子化工作起步较晚,但也在奋起追赶。面对国际佛典电子化的大潮流,我国大陆的佛教学术界在佛教文献的整理方面,尤其是佛教大藏经的普及方面也在加快步伐。
一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佛教界、学术界及出版界以空前的速度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将我国现存的大藏经珍贵版本如房山石经、《初刻南藏》、《永乐北藏》、清《龙藏》及民国年间的《频伽藏》等影印出版,以仿原版形式影印的明《嘉兴藏》也已面世;加上此间已被境内外出版商和佛教寺院多次翻印的日本《卍字续藏》、《大正藏》及《高丽藏》等,那种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藏经一部难求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另一方面,佛典电子化已引起大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早在10年前,大陆的佛教界,学术界及信息部门就有过一次大型的聚会,共商编辑电子版《中华藏》之事,只是因缘尚未成熟,故而虽然开了研讨会,但会后却没有展开具体实践。然而,在那之后,我国大陆的佛典电子化工作却在默默无闻中向前推进。
在上海,复旦大学的王雷泉教授一直在为打造佛典电子化的中国国产车而奔走呐喊,也一直在为建立大陆学者佛教论文网而不懈地努力着。在西安,以陕西师大吴言生教授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经过多年的努力,将台湾CBETA的大五码(BIG5)成功地进行了转换,并对电子版《大正藏》文本进行了深度加工,解决了原《大正藏》文本中存在的缺字缺图问题,并提高了检索的功能。同时,吴言生小组正在建立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禅宗典籍全文资料库”(《禅宗典籍大全》),该库入藏的全部典籍均加以新式标点,以GBK码为基本编码,提供简繁两种字体的文本。
在杭州,中华佛典宝库网站曾用自己的软件技术支援台湾CBETA完成了电子版《大正藏》;同时他们自1998年起也开始了相当规模的佛典录入工作。目前最准确的大五码(BIG5)与国标扩展码(GBK)、简化字与繁体字的转码软件Textpro,电子佛学辞典FoDict,佛经浏览器软件FoRead,专为佛典电子化录入研发的菩提五笔输入法等都是由中华佛典宝库开发的。
在北京,类似的组织很多,这里我要特别介绍一下以李家振先生为创办人的民间佛教文化组织——北京古今慧海文化信息交流中心。慧海中心成立于1995年,其宗旨是从清理佛教资源的“家底”入手,进行佛教文献资源及佛教艺术资源的电子化工作,并全面服务于中国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佛典电子化工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慧海中心的清“家底”工作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建立了庞大的佛教文献目录系统,而且在佛教期刊、电子书、工具书、佛教全文资源、佛教多媒体等资源的收集整理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慧海的资源总量已达到4000多GB,慧海佛教资源库的成果包括:佛教文献目录资源(大藏经目录、经录、汉文大藏经校勘目录、佛教典籍联合目录、近现代佛书目录、佛教期刊目录及全文),佛教全文资源(全部约40000多个文件,总计15亿字以上,资源量3.3GB),佛教多媒体资源(拥有大量佛教艺术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电子书资源(目前国内最大的佛教电子书系统),工具书资源(成熟数据约13万余条)。
慧海中心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不仅拥有丰富的佛教信息数据,在技术平台开发及专业团队建设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实力,在硬件设施上亦有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2005年,受海南三亚海上观音基金会委托,慧海中心编辑制作了电子版《观音宝典》,收录涉及观音的佛教典籍及其他文献147种約200余万字。此前,上海龙华古寺与李家振先生就有过选择一部最有价值的大藏经版本制作成电子文本的设想,通过《观音宝典》这次成功的尝试,我们获得了佛典电子化的经验与信心,决定正式开展大藏经电子化工作。2006年4月,上海龙华古寺与慧海中心合作,正式启动《赵城藏》电子化全文本项目,这是中国古版大藏经首次被制作成电子文本的宏大工程,也是弥补大陆佛教大藏经电子化空白的应时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