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戒律、戒体及破戒的问题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419

关于戒律、戒体及破戒的问题
济群法师 

   问:1.对在家居士来说,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2.不受戒能否得到戒体?
   3.破了戒,对戒体有什么影响?
   4.五戒的前四戒和十善的前四善之间有什么区别?
   5.对于在家居士,是否受持五戒就够了? 
  
  
   答:1.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的“五戒十善”和“八关斋戒”这两部分讲得比较清楚,可以作为参考。如果我们在受持五戒、八戒之外,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受菩萨戒。《优婆塞戒经》就是在家居士修学大乘菩萨戒的范本,系统介绍了从发菩提心到行菩萨道的整个修学过程,太虚大师曾大力弘扬。此外,《瑜伽菩萨戒》的开遮也非常善巧,对在家居士修学戒律有极大帮助。而《梵网菩萨戒》是顿戒,相对来说要求会更高,行持起来难度也较大。
  2.对于一般人而言,不受戒是不得戒体的,必须通过相关羯磨作法才能得到戒体。此外,也有不必通过羯磨作法得到的戒,如成就禅定时具足的“定共戒”,成就无漏圣道时具足的“道共戒”。但从凡夫境界来说,惟有通过受戒这一形式,才可能得到戒体。在家居士受持五戒,表面看来比较简单,其实严格做好也不容易。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处处充满考验。为慎重起见,在家居士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分受,受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乃至五分。如果受戒前没有一点把握,也没有彻底改造自己的决心,之后就很容易犯戒。
  3.犯戒和破戒不同。犯戒主要指犯轻戒,而破戒则是犯重戒。如杀人就是犯重罪,会失去戒体,就像茶杯落地后摔成碎片,无法修补得完好如初。而犯轻戒的话,就像茶杯沾染了污垢,清洗之后还能继续使用。所以,犯了轻戒可通过忏悔弥补,这是对治犯戒的有效途径,所谓“忏悔得清净,忏悔得安乐”。一旦犯了重戒,则会失去戒体。
  4.两者的内容基本相同,但评判标准却不同。戒律有自身考察方式,每条戒,都有成犯的因缘。如杀戒为五缘成犯,盗戒为六缘成犯。就像法律一样,犯与不犯,犯轻与犯重,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这是与善法的不同所在。
  另外,戒行有宣誓的前提,有依托的戒体,并且周遍所缘境界。普通的善行并不具备这些内涵。
  5.作为在家人,严格将五戒持好还有些难度。尤其在现代社会,受持五戒会面临很多考验。不杀生就不容易做到,但更难的是不偷盗。现代企业存在很多偷盗问题,常常在有意无意中就会犯戒。至于不邪淫和不妄语,在如今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每天面对这么多诱惑,这么多境界的考验,稍不注意也可能违犯。所以,五戒看似简单,但也不容易持得清净,切莫掉以轻心。
  五戒之外,最好还要多受持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信众体验出家生活慈悲开设的方便法门,可以为我们种下出世解脱之因。当然,解脱的根本是生起出离心。唯有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八关斋戒才能使我们走向解脱。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八关斋戒
下一篇:信仰和个性解放的趋势是否矛盾?
 从中国传统的国学潮流中,是否能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皈依处?..
 对于欠钱不还、冤枉诽谤等伤害,是否不该计较?
 不要过分迷信科学,您认为佛教和科学矛盾吗?
 既然大乘法最究竟,佛陀为什么要说其他几乘?
 “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我为什么会要持戒?持戒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在生意场,如果不喝酒,生意就谈不好,怎么办?
 有人觉得做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呢?
 天堂和地狱究竟在哪里?
 您怎么看待今天这个时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Cure for Death[栏目:Dhammapada Stories]
 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常见的超常状态[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南传法句经 第十:刀杖品[栏目:南传法句经[文言版]]
 四念处禅修开示 四、身念处修行关键解析[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栏目: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佛教的爱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太无情?[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法然上人文钞 问答篇 八、东大寺十问答[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九十八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08-051《燕居阿须伦受决品》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周易奥秘——心理学 第四章 见仁见智的罗夏心理检测法[栏目:刚晓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