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教导什么(法味比丘)
 
{返回 基础佛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698

佛陀教导什么

法味比丘

佛陀教导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学佛的人好好地思考,如果不搞清楚,那么我们都只配称为假的佛弟子,想要有觉悟解脱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事啊!佛陀说:「比丘们!现在和从前一样,我只有教导苦和苦的止息。」这已经明确指出我们一条学佛的修行道路,那就是所有和止息苦没有直接相关的问题都是戏论。
  
  佛陀真的只是教导我们要「知苦」与「灭苦」而已吗?对于xx行者而言,或许会有人有所反驳,进而斥责那是自了汉的修行方式,因为那只是自利的修持,并不是从事利他的菩萨行。如果有这种观念的人,一旦您还没有「知苦、灭苦」,绝大多数都是泥菩萨,要度生死大海都自身难保。
  
  假使我们真的能如法奉行佛陀所教导的「知苦」与「灭苦」,净化心灵不再有错误的知见,纵然色身上仍有疾病的苦痛,但那是不妨碍我们得自在解脱的,因为圣者是「不受第二支箭」的。当我们了解并如实行持佛陀这个最直接有效的教导方法时,我们的修行才有力量,那时自然会乐于跟其它人一同分享法的滋味,因为一位对法有胜解的修行者,是绝对不会吝啬地将佛法隐藏起来,只要他有适当的因缘,即会大公无私地遍洒佛法甘露来润泽大地群萌,而这甘露妙药的精华就在──「知苦」与「灭苦」。
  
  现在请平心静气来回顾自己以往的修行,有没有针对我们生死的根源下手呢?坦白地说,我们还在迷糊中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因为我们从未真正思惟「生死的苦本」,而只会编织许多美丽不实的幻想。当遇到麻烦的难题或病苦时,我们只怪自己「业障深重」,就想藉由花钱消灾来解除痛苦,或者从事念佛、拜佛、持咒……等种种修行方式来消除业障。但往往总是不尽如意,苦痛烦恼依旧常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我们并没有对症下药。而因病与药的首要条件,就是「知苦」──知道导致我们痛苦烦恼的根源是什么。然而,我们却找不出病源,只是盲目地吃药,除了有加重病情的疑虑外,也会因久病而丧失康复的信心。(比喻长久修行而烦恼不减,将丧失学佛修行的信心)。
  
  透过反省及自我检讨,找出贪、瞋、痴生起的根源所在,捉住使我们流转生死的罪魁祸首,然后以「无我的空慧」作药方,来治愈无始以来的无明大病──我、我所。如此将能了知佛陀为何只教导弟子们要「知苦」(知道我、我所是生死的苦本)与「灭苦」(从心中除灭有我、我所的观念),这种拔本塞源、釜底抽薪的最究竟教法。
  (《嘉义新雨杂志》第30期)
  


{返回 基础佛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圣谛(智敏上师)
下一篇:为什么要学佛?
 缘起无我和四法印(林崇安教授)
 初机学佛必备基本知见 (诺那华藏精舍编辑室著)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
 佛学常识课本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向智识份子介绍佛教 (于凌波居士著)
 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李恒钺居士讲述)
 圆瑛大师文集—宗述 (圆瑛大师讲述)
 因果可转变 (佛教通俗讲座) 李炳南老居士讲
 情到深处人孤独 (黄威南居士著)
 念佛入门白话解 (律航法师遗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五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评宋明学说与佛学之真诠[栏目:太虚法师]
 为何要等待[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不瞻病苦戒第三[栏目: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九 (9)[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讲录笔记[栏目:能海大师传]
 慈悲喜舍盂兰盆˙满子孝心报亲恩[栏目:禅林衲子心]
 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9 积极随缘[栏目: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