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教导什么(法味比丘)
 
{返回 基础佛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519

佛陀教导什么

法味比丘

佛陀教导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学佛的人好好地思考,如果不搞清楚,那么我们都只配称为假的佛弟子,想要有觉悟解脱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事啊!佛陀说:「比丘们!现在和从前一样,我只有教导苦和苦的止息。」这已经明确指出我们一条学佛的修行道路,那就是所有和止息苦没有直接相关的问题都是戏论。
  
  佛陀真的只是教导我们要「知苦」与「灭苦」而已吗?对于xx行者而言,或许会有人有所反驳,进而斥责那是自了汉的修行方式,因为那只是自利的修持,并不是从事利他的菩萨行。如果有这种观念的人,一旦您还没有「知苦、灭苦」,绝大多数都是泥菩萨,要度生死大海都自身难保。
  
  假使我们真的能如法奉行佛陀所教导的「知苦」与「灭苦」,净化心灵不再有错误的知见,纵然色身上仍有疾病的苦痛,但那是不妨碍我们得自在解脱的,因为圣者是「不受第二支箭」的。当我们了解并如实行持佛陀这个最直接有效的教导方法时,我们的修行才有力量,那时自然会乐于跟其它人一同分享法的滋味,因为一位对法有胜解的修行者,是绝对不会吝啬地将佛法隐藏起来,只要他有适当的因缘,即会大公无私地遍洒佛法甘露来润泽大地群萌,而这甘露妙药的精华就在──「知苦」与「灭苦」。
  
  现在请平心静气来回顾自己以往的修行,有没有针对我们生死的根源下手呢?坦白地说,我们还在迷糊中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因为我们从未真正思惟「生死的苦本」,而只会编织许多美丽不实的幻想。当遇到麻烦的难题或病苦时,我们只怪自己「业障深重」,就想藉由花钱消灾来解除痛苦,或者从事念佛、拜佛、持咒……等种种修行方式来消除业障。但往往总是不尽如意,苦痛烦恼依旧常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我们并没有对症下药。而因病与药的首要条件,就是「知苦」──知道导致我们痛苦烦恼的根源是什么。然而,我们却找不出病源,只是盲目地吃药,除了有加重病情的疑虑外,也会因久病而丧失康复的信心。(比喻长久修行而烦恼不减,将丧失学佛修行的信心)。
  
  透过反省及自我检讨,找出贪、瞋、痴生起的根源所在,捉住使我们流转生死的罪魁祸首,然后以「无我的空慧」作药方,来治愈无始以来的无明大病──我、我所。如此将能了知佛陀为何只教导弟子们要「知苦」(知道我、我所是生死的苦本)与「灭苦」(从心中除灭有我、我所的观念),这种拔本塞源、釜底抽薪的最究竟教法。
  (《嘉义新雨杂志》第30期)
  


{返回 基础佛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圣谛(智敏上师)
下一篇:为什么要学佛?
 中科院院士 朱清时 佛法解释物理学 语惊四座——《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
 甚么是佛法 (沈家桢博士著)
 佛教要义 (李恒钺居士讲)
 八苦(明旸法师)
 佛学基础知识 (广超法师主讲)
 佛教律学入门 (虚云老和尚讲述)
 佛门礼仪
 佛学浅释 (苏行三博士编释)
 八苦 (斌宗法师讲述)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空法师主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说菩萨要特别注意不犯谤毁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中观宗 第二节 诸法实相[栏目:中观宗简介]
 220.泐潭文准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Digesting Experience[栏目: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话说大悲咒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生命的价值—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吴若权、陶喆的对话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性广法师)[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二讲[栏目:南亭法师]
 不识字念佛能往生吗?[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