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三、法念处修习法要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00
十三、法念处修习法要
  1.结 缚
  现在继续再跟大家来介绍法念处。「四念处」里面的法念处,以及出入息安那般那的法念处,它是相同、相通的。在「四念处」的法念处第一个具体的内容是,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是否有打结。根、尘接触之后,如果有起贪、瞋、迎拒之心,就是有打结。也就是你的心被境界牵着走,你的心成为境界的奴隶,你的心没办法安止下来、没办法解脱自在。成为境界的奴隶就像牛被穿鼻孔之后,使唤东你就得向东;使唤西你就得向西。处在无明苦海的众生,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而不知不觉,一直在怨天尤人,也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打了结,被境界缠缚而不知。这方面,你必须要有相当敏锐的明觉度、觉察力,你才能清楚地觉察到。当你能清楚地看到你的六根被六尘、被境界牵着鼻子走,这时候,你才有可能打开这些结。所以,如果没有心念处作基础的话,法念处你是看不到的,你没办法看到那些打结的根源、源头。
  2.五 盖
  法念处第二个具体的内容是,你当下是否有五盖——有没有贪、瞋、昏沉、掉举、怀疑?平常我们都是在贪、瞋、掉举、怀疑的世界里面运转,你的心够明觉,你才能够照见到原来自己就在五盖的世界里面。这些盖住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没办法如实知、如实见;没办法了悟真理实相。禅修就是让我们透过身、心明觉,让我们很稳定地活在当下。当你心的敏觉度、明觉度提高,这时候你就可以照见当下是否有五盖。当你还有五盖的遮障,那表示你还在无明的世界;还在我慢的世界里。你能够照见到,这个无明结才有可能破除掉。
  3.七觉支
  法念处的第三个具体内容是,你要有七觉支。当下是不是有这些七觉支呢?如果有的话,你是在哪一觉支里呢?有没有正知正念呢?有没有精进?有没有择法?有没有轻安、喜觉支、定觉支这些?七觉支,那是在修行以及平常闻思过程中,都要随时来检验的——有没有出离的心?有没有精进的心?有没有解脱的心?有没有道心?还是现在生起的是在五盖、我慢里面呢?七觉支,那是迈向解脱很重要的善法,这方面要越多越好。
  4.正知明觉
  修四念处,这是培养正知明觉。但是要知道喔!目的是要透过正知明觉去深观到你内心深层所打的种种结缚,尤其是要应用到在历缘对境、在日常生活中。在种种实际考验之中,你要现观贪、瞋、痴、我慢、我是、我能种种的结缚。而且你要深观到,那蠢蠢欲动的潜伏心态;要深观到,习气、习性的反应;要深观到,那个怕无常、怕空、怕无我、怕死亡,而仍然抓得很紧的自我。但要深观到那个很狡猾的自我,非常不容易啊!你没有很敏锐的明觉心,是不容易看到的。你被自我所欺骗,在那里怕无常、怕无我,你不但不以为然,你还会找很多的理由来为自己注解。但是你还有没有在怕无常;还有没有在怕无我,明眼人一看是很清楚的。因为只要你还有自我;只要你还有我慢,你的苦就继续,你的不安就继续。只要你有自我、有我慢,你就继续在苦海里面。只要你还在苦海里面,你的身口意的展现、你的眼神的展现,那是没办法欺骗人的。只要你还没有来到涅槃彼岸,你的心一定是不知「一」归何处,你不知道究竟涅槃界的家在哪里。当你还没有真正回到涅槃界的家;还没有真正溶入法界,你的心因为不知「一」归何处,所以它是不安的,它会继续绷紧;它会继续寻寻觅觅。这都是掩饰不了,也欺骗不了的。
  
  5.小 结
  修行真的是要回来如实面对自己,不是懂很多、很有学问、很有成就这些所能够掩饰的。内心安、不安,要回来问问自己,不要自欺欺人。只要还有苦、还有烦恼、还有不安,就要继续找寻,不断地闻思修证,虚心地学习。这样,你才能够把那十个结一一地照见、一一地去除。而「四念处」的身、受、心、法,这样扎扎实实的修行功夫,就是要让你开发出稳定的身、明觉的心,然后能够照见那十个结。当你十个结照见到之后,你才能一一地去除。你去除了多少,你的身心就自然展现出多少的柔软,那就是证果的指标。所以证果越高,那代表你的身心越柔软,越懂得感恩,越知足,越安祥,你的生命也会渐渐地充满着喜悦,来到迈向究竟解脱,逐渐地解脱自在。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四、出入息与法念处的结合
下一篇: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二、「动」中体悟无常、 无我与涅槃寂静
 2010年9月章华寺禅修中秋晚会前的祝福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七章 听闻正法 问答
 解脱道和南传佛法的不同之处(给大陆同修的公开信)
 2010年10月空海法师福建灵峰寺开示(一)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八章 止观双运开智慧
 体悟《心经》的深义(一)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四章 惭愧心
 空海法师讲授:《中庸》之道(一)
 “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三)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九章 正知正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僧团之父 大迦叶尊者[栏目:[南传佛教]人文历史传记]
 Ive been told that you should never put a scriptur..[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五十年来的慧能研究——对以大陆学术界为主的考察[栏目:董群教授]
 浅显解说,切中时弊[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转变身边的恶缘[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心经广义 第一章 破五蕴 第三节 五蕴空相[栏目:冯达庵居士]
 什么让世界如此动荡[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三十六世 牛头智威禅师[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随他人修善,喜他人得成[栏目:卢志丹居士]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A 797经~800经:在本卷中,此三经仍是讲八正道为沙门所修之法。[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