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部 我们为什么受苦
西藏医心术 东杜法王
{返回 西藏医心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94

第一部 我们为什么受苦

    我们的心,产生苦和乐的经验,而发现安详的能力则完全操之在我。心的真性,其实是安详而开悟的。任何人只要了解这一点,就已经踏上智慧之路。

    佛教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为中心。从绝对真理(第一义谛)的角度来看,心和宇宙的真性是开悟、安详、圆满的。藏传佛教宁玛派以“心的真性”来表示“觉醒和开放的统一”。

    相对真理(世俗谛)认为在整个日常生活中,亦即在变动无常的生死轮回中,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经验到的,无非是苦、无常和迷惑,因为真性已经被我执所产生的习气和烦恼所遮蔽。

    “我”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我,桌子的我,金钱的我,观念的我

    在西方思想中,“我”通常是指人格我,或“我、受格的我、我所有”的自我意识。佛教涵括各种意义的我,更把“我”当成我们执着以为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任何现象或事物。“我”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我,桌子的我,金钱的我,观念的我。

    如果执着这些,我们即是在以对立的方式经验它们:一个主体执着另一个客体。这时候,心开始起分别,把各种事物加以分离并贴上标签,譬如说“我”喜欢“这个”,或“我”不喜欢“这个”。我们也许会想,“这个”是好的。执着就产生;或“这个”是不好的,痛苦就尾随而来。我们也许会渴望我们缺乏的东西,或恐惧我们已经有的东西,或因为失去它而感到沮丧。当我们的心因为这些思绪而绷得越来越紧,我们就会感觉老于世故来越兴奋或痛苦,这就是苦的轮回。

    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自我并不真实存在。它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自我也不是独立的实体。佛教认为一切都互相依存,因此一切都没有真正独立的品质或性质

    因为我们的“相对”心或凡夫心在作祟,我们就执着自我为坚定固实的。然而,自我只是一种幻影罢了,因为轮回经验的一切都是短暂、改变和不断坏灭的。我们的凡夫心把自我当成真实存在的独立实体。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自我并不真实存在。它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自我也不是独立的实体。佛教认为一切都互相依存,因此一切都没有真正独立的品质或性质。

    在佛教里,因果律称为“业”。每一个动作都会产生相应的(果);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种子长成绿芽,然后长成树,然后长成果实和花,花果又生产种子。这是非常简单的因果例子。最伟大的大乘形而上学作家世亲(Vasu-bandhu)说:“由于业(种子),不同的世界就因而产生了。”

    执着产生负面的业——负面的倾向和习惯。但并非一切的业都是负面的,然而有些人误以为如此。我们也可以制造正面的业,这就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对于自我执着不放,就会产生负面的业。正面的业放松那种执着,当我们放松时,就可以发现我们平静的中心,并变得越来越快乐、越健康。


{返回 西藏医心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部 我们都是佛
下一篇:第一部 西藏医学的精神治疗法
 第三部 祈请莲花生大士的庄严法相
 第一部 第七章 治疗的能量
 第二部 地
 第一部 了解我们的力量和弱点
 译序
 第一部 人生的要务是什么?
 第二部 行走
 第一部 清净见
 第一部 专注
 第一部 即使小进步也要放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共中士道 十二缘起[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生命有轮回[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南京佛教之传入与发展略述[栏目:吕建福教授]
 今天说很爱你,明天就不爱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济群法师微访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明了的利益:续集[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甘雨滋泉厦 法露润菲新——广安法师生平述评(陈全忠)[栏目:其它]
 《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的内容架构[栏目:林崇安教授]
 现观庄严论序[栏目:太虚法师]
 我们来,就是要开悟![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