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篇 第二章 永恒的佛陀
关世谦居士译
{返回 佛教圣典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24

  第二章 永恒的佛陀

  第一节 慈悲和心愿

  (一)佛的心是大慈大悲的,用一切方法去救度所有的人,这是大慈心。别人有病,如同自己患病;别人有烦恼,自己也觉得烦恼,这就称之谓大悲心。

—观无量寿经、维摩经

  正像母亲之念爱儿女,不曾须臾或离地看顾、抚育和援助他们;佛的心就是这样,并且曾说:‘你们的烦恼,就是我的烦恼;你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是片刻不离的。

——首楞严经

  佛的大悲心,是依人而生的,由于大悲的感召而产生信心,由信心而修持,才得以开悟。由衷地爱念儿女,就是做母亲的本分,儿女们在母爱中也就心安理得了。

  可是,人们却不知道享受这份佛心。人,由于愚昧心而起爱著,才有了苦的感受。日常生活总是在烦恼中打滚,自然苦恼异常。背著罪业的重负,迷惘、气喘吁吁地从山头围绕著山腰打转。

——维摩经、大般涅槃经

  (二)佛的慈悲不只限于我们这一生,而是往长久远的。人们生来就在变,到死还在变,因而迷上加迷,从开始一直继续到现在。

  佛常在人们的面前显示其慈悲护念,克尽其救度的能事。

  生为释迦族的太子,而后发心出家、苦行、悟道、说教,直到灭寂。

  人们的迷惑了无际限,因而佛的度化也无有限量;人们的罪业,深而无底,因而佛的慈悲也无穷际。

——法华经第十六·寿量品

  所以,佛在修道之初,便立下了四大誓愿:‘一、誓救一切人类,二、誓断一切烦恼,三、誓学一切教法,四、誓成无上觉道。’佛的修行以这四大誓愿为主,佛以这样的誓愿修持己行,更充分显示其佛心度众的大慈悲。

——心地观经

  (三)佛陀的修行是:立志成佛,就必须远离杀生的习行;并以这种功德求愿人类得以长寿。

  佛陀持远离偷盗的修行;并以这项功德,祈愿人类凡有所求,都能得到满足。

  佛陀行戒绝淫乱的修持,且以这项功德,求愿人类心无害意、身无饥渴。

  佛陀的修行是:立志成佛,就必须舍弃口出虚谎的语言;且以这项功德求愿人类语出真实、心处平静。

  修持远离一口两舌之行;求愿人类常处和合,互相以道乐叙语。

  修持远离恶口之行;求愿人类心平气和,避免激情暴躁。

  修持远离闲言废语之行;求愿人类培植深厚的同情心以待人。

  还有,佛的修持就是:立志成佛,必须远离贪欲;而且以这项功德,求愿人类永息贪心。

  修持远离憎恨之行;并且求愿人人的心地都能充满慈悲。

  修持远离愚痴之行;并且求愿人类崇尚因果道理,了无乖舛的观念。

  佛的慈悲就是这样地对待每一个人,佛的求愿除了为人类幸福之外,别无所期。佛也正像父母之怜爱儿女,但愿能把人类从迷惘的大海中接渡过来。

——大般涅槃经

  第二节 救度和方法

  (一)站在觉岸上,佛用语言呼唤沉沦在迷海中的人类。但人们的耳朵总是不能轻易地听到,所以佛亲自投身迷海,宣示了救度的方法。

  在此先说一个譬喻:一座城镇里有位长者,一天,他的家中失了火,经常出门在外的长者偶尔回到家里,目睹这种情形甚为惊慌,焦急之余,决计先把孩子们呼唤出来;可是他们正沉湎于嬉戏之中,对火势的蔓延完全茫无所觉,依然逗留在家里。

  父亲大声向儿女们叫喊:‘孩子们,逃命吧!赶快出来呀!’孩子们仍然没理会到父亲的呼唤。

  为孩子们安全而耽心的父亲,急智之下,改口喊:‘孩子们!这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赶快出来拿呀!’孩子们听说有玩具,马上争先恐后地从火宅中急奔出来,幸免了这场灾难。

  诚然,这个世界恰如一个著了火的家,但是人们总是无视于家里著了火,竟自滞留在可能被烧死的环境中,所以佛以大慈心,用种种方法援救每一个人。

——法华经第三·譬喻品

  (二)再说一个别的比喻:从前,一位长者有个儿子,早年离开双亲,只身在外流浪,以致沦入贫困。

  老父念子心切,四处寻找儿子的下落,但是费尽了心神,总是打听不到儿子落脚的去处。

  经过几十年的岁月,处境落魄的儿子,不期然地飘泊来到父亲的城里。

  眼光锐利的长者,乍看一眼,便认出是自己的儿子,自属喜出望外,赶紧差人去接回这流浪在外的孩子。但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儿子惊疑,误以为是出于一种诱骗,因而拒绝回去。

  父亲无奈,再度派人设法笼络儿子,说明想以较好的待遇雇他到家里做工。儿子于是欣然接受约雇,成为长者家里的一名佣人。身为父亲的长者,对于完全不知道是在自己家里工作的儿子,渐渐给予格外的待遇,终至让他管理家中金银财宝典藏的重责。至此,儿子仍不晓得是自己的父亲,一向忠诚服侍,感动得为父的无限欣慰,同时也自觉于不久人世。有一天,召集族人和至亲好友指告大家说:‘这就是我的儿子,是我常年四处寻找的儿子。从今以后,我的一切金银财宝统统都归我这儿子所有。’儿子乍一听这突然的宣告,感觉到一阵莫名的惊喜:‘如今,我不但见到了父亲,想不到更拥有这么多的财富!’

  这段比喻所显示的意义,长者就是佛;迷失在外的儿子,就是一切人类——众生。

  佛的慈悲,就像父亲对独子一般的爱;去爱一切人类。佛对一切人类,如同己子般的接引与关顾,使其拥有觉悟之宝,而各自致富。

—法华经第四·信解品

  (三)佛对一切人类,有如己子的等慈大悲是一体的。为了适应每一个人的不同个性,所以,救度的方式亦因人而异。正如植物同样接受雨露,但草木各自所得到的滋润与实惠,卸不尽相同。

  (四)做父母的,即使有再多的儿女,对他们的眷爱性,都不会有任何变异;这中间任何一个有了病痛,做父母的都会格外地予以呵护。

  佛陀的大悲心对一切人类都是平等的,甚至对罪业深重,或为愚痴而苦恼的人,都是慈悲与怜爱兼施的。

  譬如:太阳在东方的空中升起,照亮了黑暗,孕育著万物;佛陀在人际之间出现,消灭了罪恶,培育著善良,智慧之光遍照一切,消除了愚昧的幽暗,导向觉悟。

  佛是慈父、悲母;佛陀以慈悲心对待世间每一个人,而一无条件,世人如果没有佛陀的慈悲是无法得救的。

  佛陀视人为自己的子女,因而必须接受佛陀的救度。

—法华经第五·药草喻品

  第三节 佛是永恒的

  (一)人们都相信佛是以王子之身示现于世,后来出了家而证得觉悟。其实,在成佛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无尽际的岁月。

  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佛陀经常处身于这个世间,并且熟悉人类的习性,想尽一切方法去救度他们。

  佛说的永恒教法是没有虚妄的,甚么道理呢?因为佛陀了解这世间事物的真实所在,用以教化所有的人类。

  诚然,了解这世间上事物的真实性非常困难。何以故?因为世界上的事物,看来是真实的,其实并不尽然;看来是虚伪的,其实并不虚伪。愚痴的人很难了解人间世的一切。

  唯独佛陀才了解世间事物的真实相,所以,佛陀对世间事既不说是真、也不说是假;既不说是善、也不说是恶;只是原原本本地宣示其真实性。

  佛所施于人类的教化是:针对各人的习性、素行和信心,分别培养他们的善根。

  (二)佛陀不但以语言来教化,并且以身施教。佛陀的寿命是无限际的,但是为了儆醒那些贪婪不厌的人,不惜以死示现于世间。

  例如:一位拥有很多孩子的医师,到远地去旅行,留在家里的孩子们,因为误食毒药而痛苦不堪;医师回到家来,见状非常惊讶,连忙投以解药施救。

  孩子们之中,尚未失去正常心的,服药之后,病症便得以消除;但是已经失常的,却拒服救药。

  做医师的父亲,为了医治孩子的病,想尽种种方法和决心,于是向他们说:‘我必须出一趟远门,如今年已垂老,几时将死,都很难说。在此我预留下药物给你们各自服用,你们必须好自为之;如果一得悉我的死讯,而想恢复健康,唯有服下我的解药。’语罢,便又束装就道,开始长程旅行。许久,打发使者回家来报丧。

  孩子们闻耗,都深感悲痛,并叹息说:‘父亲去世,我们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可资依靠的人了!’旋又记起父亲临别的遗言,便遵照嘱咐,在悲切与绝望中服下药物,因而得以恢复健康。

  世人也许将会责难这位做医师的父亲,对儿女们出此谎言,但佛的作为就恰如这位父亲;佛陀为了挽救那些追逐于世间私欲的人们,假藉这尘世的生与死,以为示范。

——法华经第十六·寿量品


{返回 佛教圣典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篇 第三章 佛的形态与德行
下一篇: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道友篇 第一章 人的本分
 佛陀篇 第三章 佛的形态与德行
 教法篇 第一章 因缘
 教法篇 第三章 觉悟的种子
 教法篇 第四章 烦恼
 教法篇 第五章 佛的救生
 道友篇 第二章 生活的指南
 教法篇 第二章 人心与真实的本体
 道友篇 第三章 建立佛的国土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忍辱述义(能仁)[栏目:忍辱]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三八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节 四大师[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四十二章经[栏目:白话佛经]
 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虽修念佛,危急之时欲求免难,必须念观世音菩萨,对吗?[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七 闻经获益[栏目:陈义孝居士]
 新世纪的台湾新禅学刍议(释性广)[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谛闲大师遗集 卷首[栏目:谛闲法师]
 佛教的环保思想[栏目:济群法师]
 玄奘精神的当代价值[栏目:荆三隆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