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舍无量心,告别娑婆(2)
教授待她稍微平静后问道:“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为什么他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那位女同学,等待着她的回答。
女生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独立了,肯定也会离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没错,这是一个心理游戏,想阐述的主题便是:谁是我们最重要的人。
那么,你也了解自己内心深处所渴望的恒久慰藉吗?换而言之,你清楚自己最终将情归何处吗?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临终前,你最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还是至亲爱人陪伴在你的身边呢?随着“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可以挥霍、可以重复修饰的青春年华一点点逝去,逐渐长大成熟的我们,已不愿去做自己或他人感情记忆的碎片,可惜你是否曾经在成熟中给自己一点时间过滤,真正最重要的是谁?
然而生命的空间本身就很有限,只是我们从来不知道认真的度量,总是想当然的以为,一切尽在把握之中。
在自创的“绽放心中的莲花”团队心灵训练中,我经常会用一个虽然简单但是很有震撼力的试验,和学员共同体悟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真实。
一个很常见的玻璃鱼缸,就是那种长方形、透明的,经常被用来养一些小乌龟之类的,有着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升可乐瓶的容量。
随后,我会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小心翼翼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缸中。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便开始问大家:“瓶子满了吗?”
基本上大多数专注于表象学员会回答:“满了!”。当然也会有一些很有想像力的、善于思考的学员,会回答没有装满。
于是我会伸手从课桌下拿出一桶早已准备好的碎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碎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我第二次问道。
这一次学员们渐渐开始明白,我要装进去的远远不止这些,“应该还沒有。”几乎全部回答道。
“很好!”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我伸手从课桌下拿出另外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缸。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碎石的所有间隙。
又一次问大家:“水缸装满了吗?”
“沒满!”所有的学员大声地回答。
“很好!”就要完成最后一个步骤,我再一次地鼓励大家。接着我拿过一壶水缓缓倒进玻璃缸,直到水面与缸口平行,并由少许的水滴从缸壁滑落。做完这一切,我抬头看着学员,正式发问:“通过这个小小的试验,各位有何收获呢?”
通常此时,一位聪明又心急的学生会举手发言:“这个试验是想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挤出更多地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
这样的答案很精彩。确实这个小试验更多地是被运用在时间管理的课程中,希望启发我们合理的利用时间,完成更多的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还有吗?”我需要分享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要是仅限如此,谈不上什么震撼,至多只是有些感悟。
“我想应该是在职业规划方面。做事情有目的性,分清楚轻重缓急,合理地利用资源;就像那些大石头一样,如果先放一些碎石或水,便很难放进几块大石头,所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要有先后的秩序,否则便很难很好完成所有的工作。”有时候一些逻辑性很强,而且工作经验比较多的学员会给出更深一层次的答案。
“非常好!”我会带头为这样的答案鼓掌。就快要接近真相,不过往往最终的探索也是终止在此。
不妨静下心来,做一个看似没有关联,却殊途同归的假设:如果把眼前的这个普通的、体积不是很大,又很容易摔碎的玻璃鱼缸比喻成我们的生命,先前所做的一切会不会让你想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