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情无取舍
 
{返回 心灵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6

情无取舍
 
 
  慧远法师结舍于庐山,时值东晋南北朝的战乱之时。庐循占据江州,雄霸一方,宋武帝刘裕几次降诏招抚,庐循皆不从命。一场战争势所不免。那庐循虽然身为国寇,对慧远法师却是礼敬有加,前后多次入庐山拜访。原来,庐循的父亲庐遐年少时曾与慧远为同学,同窗学艺,教情也非同一般。庐循既视慧远为父执长辈,又久慕慧远的佛学声名,遂执礼甚恭,常入山问候慧远的起居。

  然而,慧远与庐循的来往却引起了弟子们的担心。他们劝谏说:「师傅啊,你千万不要再与庐循交往了。你想,庐循身为国寇,早就引起宋武帝的痛恨,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卢循迟早为武帝所灭,你与卢循交往,难道不怕别人疑心于你吗?」慧远回答:「你们的佛法是怎么学的,这点道理也不懂。我佛法中情无取舍,随遇而安,对人也不能以其尊卑贵贱而略有差别。卢循虽为国寇,对我来说卸只是佛子一位,哪里是什么国寇了。对此,知道我的人自会明白,我有什么好怕的。」弟子赧颜而退。慧远遂与卢循继续往来,每次相见,必是欢笑尽兴而毕。

  后来,宋武帝果然出兵讨伐卢循,路过庐山。左右进谏说:「慧远素在庐山,与卢循交情深厚,过从甚密。我们是否要把慧远给抓起来。」宋武帝说:「慧远出家之人,情无取舍,他与卢循往来是佛法的本分,有什么可疑的。」不但不找,反而差人送信问候,并送了慧远一大笔财物。

  佛教讲求平等待人,不但是人,即便是狼虫虎豹,也一并平等待之,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生命而已,都是佛法的传播对象。所以,在真正的佛教徒眼光中,人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只有善与恶、虔信与不信的差距。而那些恶人、不信教的人也并非是天生的谬种,他们的心中同样禀受了佛法的善报,只因时机不到、因缘未熟,没有被开发出来而已,一旦时机已到,因缘成熟,便立即成为佛门信子了。所以,江洋大盗不能贱之、拒之,皇帝王公不能奉之、谄之。这便是佛教待人的精神,也就是慧远所谓的情无取舍的含义。

然而,所幸的是慧远遇上了一位心胸宽广,又了解佛教的人物。倘若不是这样,恐怕慧远便终究难逃干系。所以,佛教传法自然也应多加小心才是,慧远的弟子们所虑的也并非全无道理。倘若因一人之不慎而牵连整个佛教,虽然心地无私,天地就未必那么宽了。历史上许多名僧都情愿隐居山林,于民间传教,不愿与王公大臣交往,究其原因,可能便包括了这样的深虑。

  有趣的是,慧远虽然隐居庐山,遇上这样的事劫不止一次。东晋之末,桓玄征伐殷仲堪。殷仲堪是慧远的崇拜者,也曾多次致礼慧远。当桓玄兵过庐山时,派人邀慧远出山相见,慧远声称有病,不往。桓玄遂欲上山拜见。左右说:「昔殷仲堪曾多次礼敬慧远,二人交情很好。你今天征讨殷仲堪取胜,就不必上山见慧远了。」桓玄说;「殷仲堪死人罢了,与慧远佛法有何关系。」遂上山拜见,不以为疑。像慧远这样一生两次遇上这类的事而不被见疑,恐怕只好解释说是因为慧远的崇高名誉。


{返回 心灵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颠禅师
下一篇:忘掉过去
 寻找机会
 神光的断臂
 大象升天
 为父母骄傲
 草木皆佛
 活在当下
 良心如枕
 两棵树的命运
 受托养姑
 尽职尽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的科学性[栏目:仁焕法师]
 博大精深的佛教 走向佛教的光辉生命[栏目:能弘法师]
 从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说到国家社会佛法的中心[栏目:太虚法师]
 有人说,每天晚上放《地藏经》给众生听,给自己过世的亲人听,对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精进是一种迫切 而不是一种勉强[栏目:达真堪布]
 33.襄州庞蕴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吃肉(肉食)之前,可以念十声佛号吗?[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佛教学 第四章 佛教向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栏目:李富华教授]
 把握住当下[栏目:邹相美文]
 Right Understanding[栏目:The Four Noble Truth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