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一) 心意识的研究
 
{返回 佛学入门简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22

(四十一) 心意识的研究

俱舍论说:「集起为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心意识是有情精神的主体,但在有情心里的作用差别上,就分为心、意、识三个名词来说明。

「心」的梵语是「质多」CITTA,义为集起,就是积集种种善业与不善业的种子所在。我们的内心,平日受外来的六尘缘影所薰习,使种子遗留在心内,积聚一起,含藏不失,亦不灭坏。将来遇到外缘的激发,又会生起现行,所以在唯识学上,把这心名为阿赖耶识 ALAYA(藏识),就因它有含藏种子的功能,永远不会失坏,因此得名为心。

「意」的梵语是「末那」MANO,华译「思量」。在唯识学上,说它从无始以来,常执第八阿赖耶识为自我,恒审思量,没有间断,所以独得「意」名。因它恒有审察思考的功能,前六识缘境时,它对于所缘的行相,就生出深刻了别的作用。所以经中说:「依意生识」,可见意的特义,是能生六识,为六识所依,也是外界一切认识活动的枢纽。

「识」的梵语是「毗若南」VIJNANA,主要的意义是「了别」为性。了别有粗有细,粗的了别多在前六识,细的了别则在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前六识善于攀缘外境,而起内在的了别认识功能,如眼识了别色尘,耳识了别声尘,鼻识了别香尘,舌识了别味尘,身识了别触尘,意识了别法尘。由于有六根和所缘有六境,所以中间生起的识亦有六识。

前五色根,是物质的生理机构;后之意根则为精神的,属于心理的。生理机构的五色根,必依意根而起作用。假使意根一旦失去功能,生理的五色根也即时变坏了。生人和死人同样有五根存在,生人的五根有灵活的作用,死人却没有,关键就在意根的存在与否。

无始以来,这心、意、识就不断地交流,成为有情心理活动的现象。


习题:

(一) 心、意、识,这三个名称是何义?
(二) 内心的种子从那里来?
(三) 种子遇到外缘激发时会怎样?
(四) 末那识为何独得「意」名?
(五) 什么是「意」的特义?
(六) 心意识交流的结果是什么?


{返回 佛学入门简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二) 佛教中心教理(三法印)
下一篇: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 五浊恶世
 序「佛学入门简要」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四) 学佛的目的任务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三) 四圣谛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三) 佛经的四次结集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 六根本烦恼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一) 心意识的研究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三) 佛教青年的精神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一) 佛陀宿世传说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四) 三十七道品 (上)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三十八) 四大五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爱面子的山羊[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正辩唯识[栏目:于凌波居士]
 佛法修学概要 四[栏目:佛法修学概要·净界法师]
 《楞伽经》——修学圣道的次第(妙境长老)[栏目:楞伽经思想研究]
 他非即我非[栏目:宣化上人]
 毗婆奢那与上座部佛教等同吗?[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1)[栏目:手绘唐卡精品图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九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入论十四因过解[栏目:吕澄居士]
 别解脱戒(隆莲法师)[栏目:戒律学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