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八课 声闻四果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628

第十八课 声闻四果

佛弟子,闻佛小乘声教,悟四谛之理,断三界见思惑,入于涅槃者,皆属声闻僧。声闻僧,自凡夫位,修到阿罗汉位,乃出三界,这中间,须历四向,证四果,然后成办,并非一蹴可几。

三界内的见惑 (1) 和思惑 (2),能使一切有情,迷乱颠倒,不能出轮回,了生死。所以小乘圣者,必须断见思惑,此断见思惑的次第,也即是历四向,证四果的次第。

第一是须陀洹向,及须陀洹果。译为入流,谓初入圣流也;又译逆流,谓逆生死之暴流也;又译预流,谓得预圣人之流也。此位须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方证得之,当未断尽时皆为向,已断尽为果。第二斯陀含向,及斯陀含果。译为一来。谓其当于欲界的天上人间,各来受生一度也。此位除断尽三界见惑外,须更断欲界思惑前六品,方证得之,当断一至五品时皆为向,已断尽第六品为果。第三是阿那含向,及阿那含果。译为不来或不还,谓不再来或不再还于欲界也。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证得之,当断第七八品时皆为向,已断尽第九品为果。第四是阿罗汉向,及阿罗汉果。此含三义:一为杀贼,谓杀尽烦恼贼也。二为应供,谓道高德重,为世福田,堪受人天供养也。三为不生,谓永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也。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并色无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 (3),方证得之,未断尽上二界七十二品时皆为向,已断尽则为果。

小乘行人,修至阿罗汉,即是已断尽三界见思惑,历四向,证四果,具六神通 (4),入无学位 (5),所事已办 (6),不受后有 (7),为声闻乘中,最崇高的圣者矣。

【注释】

(1) 见惑是迷理之惑,属于各种妄见,由邪分别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见惑品数,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一百十二。
(2) 思惑是迷事之惑,由贪嗔疑等迷情,染著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思惑品数,有八十一,即欲界五趣为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合八十一品。
(3) 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共八地,合七十二品思惑。
(4) 不测曰神,无碍通,六神通者: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足通,六、漏尽通。
(5) 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谓尚须进趣修学也。第四阿罗汉果为无学,谓学道圆满,不更修学也。
(6) 已断尽三界见思惑二惑,故称所事已办,或所作已办,其他位即三乘共通之十地中的第七已办地。
(7) 未来的果报。或后世的心身,曰后有。阿罗汉及辟支佛,已断尽烦恼,则不受后有。


【习题】

(一) 何谓声闻僧?
(二) 何谓见惑?思惑?
(三) 何谓四向四果?
(四) 分别说出: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等所断的惑。
(五) 「后有」「无学」作何解释?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
下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 四圣谛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六课 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六课 三十七道品 (三)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课 中国四大名山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三 六道轮回 (一)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五课 三十七道品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初级佛学教本 第四课 药师佛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五课 十善业道 (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