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37.生活的态度
 
{返回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0

星云法语
37.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每天离开不了生活,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应该怎么样呢?
  一、重于物质也重于精神:因为有了衣、食、住、行的物质,跟着就要想到精神的生活,要追求知识,要读书,要爱情。有了知识以后,又再要求艺术的生活,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我们要有美感,要音乐,要绘画。有了艺术的生活,就想有信仰的生活,就是要超越。因此我们有了物质的生活,更要有重于精神的生活。

  二、重于言说也要重于修行:我们要重于言说的生活,更要重视实践的生活。有语言,人和人之间才能交流、沟通,但光靠语言的协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实践。比方说,你讲慈悲喜舍,但当你面对芸芸众生时,真能做到吗?在气恨之时,真能去除瞋心吗?

  三、重于随缘也要重于不变:在佛教里常听到两句话:“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重视随缘的生活才能随时自在,不会有过分希求的痛苦,但也要重视不变的生活,才能不变原则,不产生波动不已的恐惧感。

  四、重于世乐也要重于法乐:信佛学佛,不是为了受苦而来的;信佛学佛,是为了追寻快乐而来的。因此,我们追求世间的快乐,诸如养花莳草、旅游娱乐的世乐,但更要有增长见识、听闻佛法的法乐。世乐是一时的、短暂的,而法乐是追求真理的快乐、祥悦的快乐,是永恒的、长久的。

  我们每日生活的态度是:

  一、重于物质也要重于精神。

  二、重于言说也要重于修行。

  三、重于随缘也要重于不变。

  四、重于世乐也要重于法乐。


 


{返回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38.自在的生活
下一篇:36.怎样生活
 79.与员工相处之道
 21.自悟修行
 96.一个好公务员的自我要求
 97.做一个健全的社会人
 63.如何济危扶弱
 57.如何为国家庆祝
 4.大乘佛教的精神
 86.如何领众
 76.如何工作处众
 49.学习的目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中的“火供仪轨”[栏目:参考]
 润物细无声(释传谛 式叉尼)[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紫柏老人集卷之四[栏目:紫柏大师]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四地修行中的大小乘差别[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别的佛也是劝你念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五十一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