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法华宗胜义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44

三、法华宗胜义

  《法华》是经名,此宗依经立名,故名“法华宗”。若具称之,应云“妙法莲华经宗”。又因为隋朝智顗大师,居天台山,大弘《法华》宗旨,此宗复依地立名,又名“天台宗”。
  此宗之传承:
  释迦牟尼佛——龙树菩萨——惠文——慧思——智顗——章安——智威——慧威——玄朗——荆溪——其他——谛闲法师等。
  此宗所依经论:
  《法华经》——释迦佛说。
  《法华经》一类的注释——《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
  惠文禅师因读《中论偈颂》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四句时,发明心地,传法南岳慧思禅师,慧师又传法天台智顗(P32)大师,此宗即由智顗大师成立。但其既宗承慧文,何以不弘般若宗,而宏法华欤?其中亦有因缘在。缘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焚身品》文:“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朗然大悟,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喜而告思。思曰:“非汝莫证,非我不识。”此是法华三昧;自此以后遂专宏《法华》。
  此宗系统极杂,传承者代有其人,现在专宏最力者,除已圆寂之谛闲法师外,当推天台山各家。
  释名竟,标传承竟,标所依经论竟,今当释胜义:
  此宗最重要义,为显“一心三观”;开而广之,则有下列的十义:
  (1)八教,(2)五时,(3)五味,(4)三止,(5)三观,(6)三谛,(7)三惑,(8)三德,(9)三千性相,百界千如,(10)阐提(此云断善根)不断善根,佛果不断性恶。
  (化仪四教如药方,化法四教如药味)
  (一)略明八教:
  (1)顿教 分顿教部、顿教相二者。顿教部者,谓佛初成道,为大根众生,(P33)说《华严经》。顿教相者,谓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2)渐教 分渐教部,渐教相二者。渐教部者:谓阿含(此云无比法)为渐初,方等为渐中,般若为渐后。渐教相者,谓历劫修行次第断惑证果。
  (3)秘密 分秘密教,秘密咒二者。秘密教者:谓佛于前四时中,或为彼人说顿,或为此人说渐,彼此互不相知,各自得益。秘密咒者,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是也。
  (4)不定 分不定教,不定益二者。不定教者,于前四或为彼人说顿,或为此人说渐,彼此互知,各别获益。不定益者,前四时中,或闻顿教得渐益,或闻渐教得顿益。
  (5)藏教 藏者三藏,小乘经律论。利益唯局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声闻故。四《阿含经》(《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五部律》(《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解脱律》、《波罗堤木叉》)属之,均以析空为观。(P34)
  (6)通教 通者,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正化菩萨,旁及声闻。方等经属之。方等经,指《维摩经》、《宝积经》、《圆觉经》等,以体空为观。
  (7)别教 别者谓教、理、智、断、行、位、因、果、别前藏通二教,别后圆教,唯化菩萨。《般若经》属之,以次第为观,先空,次假,后中。
  (8)圆教 圆谓圆妙,空假中三谛圆融,不可思议,此教非顿、非渐、显露、决定。《法华》、《涅槃经》属之,以圆具一心为观。
  何以非顿?非假修成故。
  何以非渐?下历阶位故。
  何以为显露?真实而说,不同前藏通别三教权巧方便故。
  何以为决定?一切众生决定成佛故。
  上来“藏”、“通”、“别”三教,为如来权巧方便,后之“圆”教方为真实。
  所谓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权显实”,故圆教乃纯圆独妙。
  (二)略明五时:又分为“别五时”、“通五时”二种:(P35)
  (1)别五时,谓——①华严时,正说圆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教。②阿含时,但说三藏,约化仪名渐初。③方等时,对藏教半字生灭门,说通别圆教不生不灭门,约化仪名渐中。④般若时,带通别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约化仪名渐后。⑤法华涅槃时,法华开权显实,约化仪名会渐归顿,亦名非渐非顿。
  (2)通五时,谓后可通于前,前可通于后。
  (三)略明五味。五味者:
  (1)乳味 乳,未经炼过者,其味浓——喻大法不投小机。华严会上,声闻不知,所谓“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华严经》摄。
  (2)酪味 酪,乳经炼后,其味略淡——喻合二乘声闻之机。犹如小儿,正能承受此等味也。《阿含经》摄。
  (3)生酥味 生酥,酪转生酥,味又渐浓——喻二乘小儿渐大,堪任弹诃,所谓“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方等经》摄。
  (4)熟酥味 熟酥,味又更浓——喻二乘小儿,渐渐成人,堪付家业。《般(P36)若经》摄。
  (5)醍醐味 醍醐,纯味无杂——喻如子已长成,即告众曰:“此是我子,我实其父。”付其家业。此唯《法华》开显,授一切声闻成佛记,余经所无,故唯《法华》乃纯圆独妙。《涅槃经》亦此味摄。
  (四)略明三止。三止者:
  (1)方便随缘止 即是利用四种观法:
  ①多贪众生不净观——此身浓血白骨臭秽不净等。
  ②多瞋众生慈悲观——先取生平最亲人观之:我当拔苦与乐,渐渐乃至生平最恨之人,亦当拔苦与乐。
  ③多障众生念佛观——一心专持佛号,乃至观佛相好功德等。
  ④多散众生数息观——端身正坐,从一至十,数鼻端风,周而复始。遍身胀痛不安者,当数出息。心慌恐乱者,当数入息。心若昏沉者,当停止数息,系心头顶骨。心若掉举者,当系心足底等。
  昔有二人出家,一银匠,一挑粪者,投舍利弗尊者为师,舍利弗尊者令(P37)银匠作不净观,挑粪者作数息观,久不成道,思欲返俗。世尊令二人互更其观,不久均证果,可见吾人依法修行,须审之又审,不可草率从事。
  (2)体真止 即是体达真心,随顺法性,一心安住。
  (3)息二边分别止 即是远离断常二边分别戏论,趣向中道谛理(谛理,即真实之义理)。
  (五)略明三观。三观者:
  (1)空观 一切法皆从缘生,缘生无性,无性之性,即是空性,故泯而归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摄用归体。
  (2)假观 森罗万象,不出缘生,名虽是假,作用非无。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从体起用。
  (3)中观 假是真空之有,故幻有非有。空是假有之空,故真空不空,即一即三,非一非三,体用不二,圆融无碍。
  由此一心三观所悟之理,即为三谛。谛者,决定不谬义,列表以明之:(P38)
  (图缺)
  (六)略明三惑。三惑者:
  (1)见思惑 分见惑和思惑二者,今依藏教四果释。
  云何为见惑?即初果须陀洹(此云入流,初入圣人流类),用苦等智顿断三界见惑,其有八十八使。约依经言,仍在天上人间,有七番生死,但具有信佛、信法、信僧、信戒之四不坏信,永不再堕恶道。
  表于下:(P39)
  (图缺)
  上表贪、瞋、痴、慢、疑五,乃根本惑,如刀背。身、边、邪、见、戒五,乃枝末惑,如刀口。
  上界者:色界、无色界,二处皆无瞋心,故每界只有二十八使,二处合为五十六使,再加欲界三十二使,共为八十八使。
  云何为思惑?兹先明三界九地,再列(九九)八十一品思惑表。
  三界九地:
  欲界——五趣杂居地: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共为一地。
  色界——已离淫欲,惟有形质。计分四地,即①离生喜乐地(初禅),(P40)②定生喜乐地(二禅),③离喜妙乐地(三禅),④舍念清净地(四禅)。
  无色界——不独已离淫欲,且形质亦无,亦分四地:即①空处天,②识处天,③无所有处天,④非想非非想处天等。
  思惑分八十一品:
  (图缺)
  如上九品,以欲界等九地乘之,共为八十一品思惑。二果斯陀含(此云(P41)一来,仍来欲界,有一次生死也)。三果阿那含(此云不还,不还欲界受生,即在五不还天修定)。四果阿罗汉(此云不生,已出三界,断惑证真)。
  (2)尘沙惑 喻烦恼之多,菩萨所断。
  (3)无明惑 最后成佛一刹那断。
  (七)略明三德。三德者:
  (1)法身德……体
  (2)般若德……相
  (3)解脱德……用
  如来一代时教之利益(图缺)
  此宗又有六即佛,六妙门等,兹不细论(欲详细研究,请参阅教观纲宗,及天台宗各著述),惟摄其精义,作一结论:(P42)
  智者大师善巧方便,将如来一代言教,分作五时八教,显发“空”、“假”、“中”,一心圆融无碍之理,注重在“以理夺事,托事显理”。谓一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中又各具十界,每界中又具足十如是,成为百界千如。又正报为一千,依报为一千,五阴为一千,合为三千。再以理事开之,则为理具事造,两重三千。然若事若理,总不外乎一心,总摄之则汇归一心,所谓“圆见事理,一念具足。每界各具十界,十界总共百界”。
  百界千如来表:(P43)
  (图缺)
  若百界,若千如,总不外乎空假中三者,空假中三者之汇流归海,则为:
  (图缺)
  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无不空。
  一假一切假,无中无空无不假。
  一中一切中,无假无空无不中。(P44)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华严宗胜义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般若宗胜义
 成唯识论讲话 自序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二、六度四摄是成佛之正因..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二、得乐希望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八、以逻辑的规则来检讨言论之正谬..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五八、盂兰盆会和焰口施食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四、重建大陆佛教的刍议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四、三细六粗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六、创办台湾佛学院宣言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在家与出家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五四、光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四、台中诺那精舍落成典礼演讲稿[栏目:吴润江上师]
 “嗡 啊 吽”这三个字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如何解说?在密法当中有什么特殊含义?[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一八三 滤水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经典颂古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 七、圆融空有[栏目:吴言生教授]
 现在的人需要有安止定的定力才能修观,这种说法对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净土教言讲记(十一)[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礼拜四十八大愿实修法(释明灯集述)[栏目:净土宗文集]
 草堂思古[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我与中国佛学研究[栏目:方立天教授]
 《冈波巴大师全集》内容简介[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