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华严宗胜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具足称,应云:大方广佛华严宗——依经立名也。此宗至贤首国师,观门表相始备,故又名——
贤首宗:清凉澄观国师,着八十卷《华严疏钞》,宗旨始大成,故又名——
清凉宗:若依其所诠之宗旨,亦可名——
法界宗:所依之经论《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此最完全)及《华严疏钞》等。其传承:
释迦牟尼佛——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杜顺和尚——(中土华严初祖)智俨尊者——贤首国师——清凉国师——圭峰大师——月霞法师等。
此宗判佛一代时教为“五教”、“三时”等。五教者:(P45)
小教——小乘有宗
始教——大乘空宗
终教——大乘空不空宗
顿教——大乘禅宗
圆教——大乘华严宗
三时者,日初照时,《华严》等;日中照时,《阿含》、《方等》、《般若》等;日后照时,《法华》、《涅槃》等。
欲明此宗圆旨,先当澄心钦念作如是观,然后入文:
此宗以圆融无碍,法界一心为宗;凡世间一事一物乃至一色一香,莫不周遍含容,相摄相入,无坏无杂,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兹先举喻:
吾人现前之心:眼能视,耳能闻,鼻能嗅,舌能嗜,身能触,意能想,然用虽有六,而返心内观,则谁为能视之心欤?谁为能闻之心欤?谁为能嗅之心欤?谁为能嗜之心欤?谁为能触之心欤?谁为能想之心欤?详审谛(P46)观,固不见其各个不同之分齐界限,亦不见其处所形像;然而发于行为视也,听也,乃至想也,又分毫不乱,再澄念以观,则了知现前一念,尽十方世界,逼三世时间;莫不周遍含容,相摄相入,无坏无杂,非前际来,非后际去,圆融具足,一人然,则一切人皆然,乃至一草一尘,莫不如是。现前妄心尚具足如此功德,则真心殊胜可知。
又如燃百千灯于一室,其光遍满一室,不见异相;然设移一灯去,则其光亦随之去,不坏不杂。能常作如是观,始可步此宗之初门。
法界者何?法界有四。圭峰禅师云:未明事理,不说有空,直指本觉灵源,故曰“一真法界”。从一真法界分出:
四法界(图缺)
理法界——事相元虚,皆同一性
事法界——森罗万象,各有分限
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会事归理
事事无碍法界——尘尘无碍,法法融通
法以轨则为义,界以性分为义,此真空轨则之法,在理为理法界,在事(P47)为事法界,在理事为理事无碍法界,在事事为事事无碍法界。
总摄之则若事若理,如海纳众流,群星拱月,汇归一心:
(图缺)
此宗又有三大、六相、十玄门等,兹略录于下——
三大者:体大,相大,用大。
六相者:
(1) 总相——一该一切——人身。
(2)别相——各从其类——手足头目等各别。
(3)同相——据理皆同——共同一身。
(4)异相——随缘各异——眼要见,耳要闻,乃至足要行等,功用各异。
(5)成相——众缘和合——耳鼻舌等,一一皆成就。
(6)坏相——各归本位——头须在上,脚须在下,各住本位,不容错乱。
此六相中,每一相中,又各具六相,互含互融,无杂无碍,立此三大六(P48)相者,令人悟缘起无生圆旨也。
十玄门:
(1)同时具足相应用——如海一滴味具百川——释众生疑一切法,不能一时具足之疑!(约总)
(2)广狭自在无碍门——一尺之镜现千室影——释众生疑六度等法,不能于一念中,纯杂无碍之疑!(约诸度门)
(3)一多相容不同门——一室千灯光光相涉——释众生一切法,不能互摄互入之疑!(约理)
(4)诸法相即自在门——如金与色二不相离——释众生疑时间空间,不能共同一时具显重重无尽之疑!(约用)
(5)秘密隐显俱成门——片月澄空晦明相并——释众生疑佛一音说法,何得益各异之疑(P49)等!(约缘起)
(6)微细相容安立门——如琉璃瓶盛多芥子——释众生疑一切法既一时具足,相互摄入,应各失其本相等疑!(约相)
(7)因陀罗网境界门——两镜互照耀传相泻——释众生疑一切法不能重重无尽之疑!(约譬喻)
(8)托事显法生解门——擎拳竖臂触目皆道——释众生疑事与理异之疑!(约智)
(9)十世隔法异成门——一夕之梦翱翔百年——释众生疑过去未来现在等时间,实有迁流相,不能一念具足之疑!(约心)
(10)主伴圆明具德门——北辰所居众星皆拱——释众生疑不能随举一法,即一切法之疑!(约境)
如上一一门中,又具十义,会成一百。十义者:(P50)
①教理,②理事,③解行,④因果,⑤人法,⑥分齐境位,⑦法智师弟,⑧主伴依正,⑨成坏逆顺体用,⑩应众生根,随缘常应。
此宗圆顿大教,迥出常情,兹不过略录其大要而已!有心研究者,可先读《贤首五教仪》,然后细研《八十华严》及《疏钞》等。(大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