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三、唯识学的宇宙观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93

一三、唯识学的宇宙观

  诸位!普通人常有的论调,是说:“佛教虽好,但对于人生观、宇宙观,近乎迷信、消极,和人生、社会、世界,毫无关系。”现在我们谈佛学,应该要先明了佛教的人生观和宇宙观的真相。我们要知道,佛教的经论,多半是佛陀和诸大菩萨诸大弟子,说法时的问答,纪载。因佛陀的智慧,是无所不周,无所不至,一切智,圆满智。而菩萨的智慧,则为“分证智”。“圆”是圆融无碍意,“分”是分段证得意。又称为“等觉”,“妙觉”,“妙”是如来智。“等”为等于佛智的意思。菩萨智,分五十五位阶段,自凡夫而菩萨,佛。自不知不觉,以至等觉,妙觉。所以智慧,就各不相同,故未入其境,不知其妙;未有其智,不知其法;所以佛陀为各等智说法,多因人而导,用问答式,就是要使众生易于了解的缘故,在佛学上的问答,最应注意的,是问在答处,答在问处。否则,等于盲问盲答,不能成立论据,我今天是要引用问答式演讲的方法。所以特意提出前面这一段话,但我不过是一凡夫之智,而在题中的问答,是要假经论作论点根据的。
  (1)破邪:本题问答要点,集中于“宇宙”二字,依常人的解释,“宇宙”是天地,是地球,是世界。但在佛教上的“宇宙观”,则为“事事物物”一切法的集聚体。既知宇宙是一切法所集聚而成,便可知“宇宙”是一切假相之集合体。
  问:“宇宙”为总相?为别相?为多?为一?为虚?为实?
  答:“宇宙” 一切法,皆识所变现,故可决为虚假,而非实在。
  问:一切相为虚假非实根据什么理由?
  答:以虚妄幻现故,结果成为虚妄。
  问:何以知其为虚妄?
  答:患眼病的人,见虚空中有花相,见灯光有轮影,证之事实,并无此物。而唯患病眼的人,有此错误见解,一般凡夫,自心虚妄,未能觉真,亦复如是。(P131 )
  问:空花灯轮,是无住处虚物,请举实体之物为证。
  答:睡梦中游花园,登楼阁,遇亲友,这是有住处的,可以称为实体吗?
  问:实体系有一定的时间,若我们现在假这座藏经楼集会,藏经楼虽为实体,但顷刻之间,离开此地,就不见有此藏经楼啊?
  答:昨夜九时入睡,十二时梦到一个地方,见种种人物,今晨醒来,尽归乌有,这不是有一定的时间,而可称为实体吗?
  问:梦中所有境遇,非共见的,不能当作实体。
  答:凡多人所共见的,然后才能称为实体,试问水中的月,镜中的影,岂非多人所共见,果可称为实体吗?
  问:实体具有受用条件,水中月,镜中影,梦中境,是没有受用的虚境,不合作为实体的根据啊?
  答:睡梦中遇快乐,常有嘻笑,惊悸幻境的时候,常有啼哭的现象,梦男女交会,则有漏失不净,足见梦中非无受用,而与醒时受用未尝稍异。
  (2)显正:总括假设发问者底实体,根据逻辑,①空间,②时间,③共见,④受用。四项的错误的见解,作一改正的解释如下:比方说牢狱是具有定处,定时,共见,受用的条件,但试问诸君在此,能亲见牢狱究在何处?曾度过牢狱的生活否?牢狱的实体情形,曾为在座诸位所共见否?在座诸君曾受过牢狱种种苦痛愁闷否?纵然尚有牢狱,何以人人不受监禁呢?可知牢狱之设,以因明学证之,就是人有犯法,才入牢狱;人未犯法,就不入牢狱,这是不是的?进一步说:牢狱,是为犯法的人所有,而犯法者,必因犯种种罪恶,然后才入牢狱。而造恶业如杀人、抢劫、放火、谋害等行为。佛学说:“身口意”三者,为十业之源。就是一个人,造一切善恶的业为出发点。而其根源,则完全由于业识的转变。诸君!“良马见鞭影而驰,劣马则鞭之而不驰”,正是这个意思。
  造天堂业者,自有天堂;造地狱业者,自有地狱。不造天堂地狱业者,便无天堂地狱,天堂地狱的有无,全看造业不造业为判断。归结于“唯心”,即“唯识”是也。佛家说十法界,佛、菩萨、辟支佛、声闻、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同是在“有”与“非有”间,而总归于“识”。换句话说,造佛菩萨业者,即成为佛菩萨。造地狱畜生业者,即成地狱畜生。佛家又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就是“唯识”的意思。
  “唯识学”,在佛学中,又称“中道理”。“有”与“非有”,皆是边见。有等于“常”,非有等于“断”,都是边见的外道之理。因为执断执常,就起邪见,是没有因果报应的固执,情有理无的意思。以中道之理,才能破固执之见,最后要注意的就是“唯识学”的本能功用,是在利益,证明一切法,皆是“唯心”,亦即“唯识”。换句话说,不可执一定是有,不可执一定是无;若执有执无,皆成边见。若执断执常,拨无因果,则堕三途恶道矣。(无住记)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四、第六识的功用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二、唯识学的几个问题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一四、禅定与散乱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一二、继往与开来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九四、《佛教圣经》序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五、佛教与宗教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四、筹办慈航大学的原因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五三、经验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六五、做人先要立志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四九、雨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二、思想与文字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三、源远流长——由弘一律师出家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浅谈修持与佛教的发展方向[栏目:海空法师]
 关于身体的布施[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旅游的意义[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心经修习课:不烦恼的活法——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别人的人[栏目:濑户内寂听]
 闻法的目的(蒋央索朗旺修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大福、大智、大力的准提佛母神咒[栏目:准提菩萨文集]
 自由史观[栏目:太虚法师]
 莲师修法仪轨(正行)[栏目:修法仪轨]
 三钵罗佉多平等进食[栏目:真圆法师]
 希阿荣博堪布问答[栏目:希阿荣博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