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一)实执与境执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32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一)实执与境执  

  作为初学者,虽然现前在修法,但法的力量还没有超越我们的性格和烦恼,所以有时难免会产生烦恼,这时要第一时间收回嗔恨心,绝不能让嗔恨心继续发展。我相信在座的弟子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话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有这种显现,充分说明我们业及烦恼沉重,平常口中说的一切,可能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一个形象。

  相信我们以前都说过我执是不存在的,是一种虚幻。若我执真是虚幻的,那哪来的烦恼呢?细致观待,平常所谓的一切嗔恨心及烦恼,不都是由于他人损害自己,或他人所做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吗?若我执是虚幻的,我是不存在的,还会依它而产生烦恼吗?当然不会。现前还会起现烦恼,说明我们还处于破除我执的过程中。

  我们把断除烦恼的整个过程分为断除实执和断除境执两种。所谓实执,是指在我们不做观想、分析的时候,觉得世界的一切物质都是实有的。虽然我们口中不会说它是实有的,但在我们内心的感觉中,它就是实有的,不变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东西。断除实执要靠观察修,也就是在分析过程中,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当某个因缘不存在或变化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化,所以这个世界的一切最终都会灭尽。若能长时间护持这样的见解,当某个心爱之物不存在的时候,由于实执性的心已经消尽的缘故,内心的烦恼会减轻很多。比如我们有一个非常心爱的水杯摔碎了,在没做观察修之前和已经有了这样的见地之后,同样是心爱的水杯摔碎,两者之间的感觉完全不同。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自己也修了很长时间的法,对上面这些道理都了然于胸,为什么在嗔恨心生起的时候,还是做不到第一时间断除和打破呢?这说明我们的观察修还没有到位,还没有断除实执,所以绝不能轻视观察修。

  境执在禅定断除一切烦恼的根源时才能消尽。像上面心爱的水杯摔碎的例子,实执和境执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呢?由于实执消尽的原因,内心不会产生很大的烦恼,但完全没有烦恼也不现实,因为境执还没有消尽。

  如今在座的大部分弟子已经求完成熟口诀法,尤其是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多数都已经修过了。若修过的话,我们当时已经从观察修的过程中知道一切皆为空性、虚幻。由于长时间修行的原因,修学空性和虚幻的习气时时纳入心相续,晚上做梦的时候也会认识到一切皆为虚幻。但问问自己,我们平常能认识几次梦呢?如果没有,说明我们所谓的空性只是一个过程,还没有断除实执。

  断除实执与境执,离不开实修,只有时时观待内心、调伏内心,才能最终断除执著,获得自在。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地狱的共同点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二)八炎热地狱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思维无常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二)前行之前行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五)信心是获得加持的决定因素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什么是佛教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八)纵使千百劫 所造业不亡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四)凭借外相判断是否为具德导师并非正确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一)阿修罗的痛苦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一)显密之差异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四)以慈心饶益众生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七)修行就是摆正心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迦叶(头陀第一) 阿难赠钵[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培德修身了凡心[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二O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弥陀佛七共修第一课[栏目:悟演法师]
 念佛对解决当下的现实烦恼有什么作用吗?[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