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九)善恶取决于内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197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九)善恶取决于内心  

  【壬六、依意乐力

  唯求自利,以怖畏恶趣而希慕善趣安乐之意乐,行持布施、持戒、修持之三类福,为随顺福德分之善法,此乃善趣之因,即为下士道;为求自利,于轮回生起出离心,仅以证得人无我慧所摄自道三学之善根,随顺小乘解脱分,即是中士声缘道;为利他希求圆满菩提之意愿,以殊胜方便智慧所摄三学,集聚一切所作之善根,皆为随顺大乘解脱分,即是大士道】

  以下讲解依意乐力而造的业。根据自己的发心,善法分为三个等次。

  唯求自利,以怖畏三恶趣而希慕三善道安乐之意乐,行持布施、持戒、修持等三类福,是随顺福德分之善法和善趣之因,是下士道之发心。

  为求自利,于六道轮回生起出离心,仅以证得人无我慧所摄自道戒定慧三学之善根,是随顺小乘解脱分,即中士声缘道。

  为利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而希求圆满菩提之意愿,以殊胜方便智慧所摄戒定慧三学,集聚一切所作之善根,皆为随顺大乘解脱分,即为上士道,也叫大士道。

  【其不仅具无量福德之自性,且以无伪菩提心摄持,身语之不善七法实为善业,故一切佛子菩萨得如是开许,如大悲商主与婆罗门童子嘎玛拉噶瓦为女友之公案。】

  大士道发心不仅具无量福德之自性,且以无伪菩提心摄持,主要在于心清净。如华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智悲光尊者亦曰:“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若根是毒,上面的叶茎花果都是毒;若根为药,上面长出来的一切即便多么难看,它都是药,一切取决于它的根。三门之中心为根本,所以心若为善,一切即为善;心若为恶,一切即为恶。内心若为清净菩提心摄持,完全不掺杂一点点私心,一切为了众生,即便从事身和语的七种不善法,也是善业。

  只要内心清净,即便在行为中行持了杀生、不与取,破了梵净行,也是开许的。如大悲商主为拯救五百罗汉和短矛黑人而杀害短矛黑人,婆罗门童子嘎玛拉噶瓦为救度婆罗门女而舍戒还俗,都是在菩提心的摄持下,貌似行持非法,却实为善法功德。在一切为了众生的前提下,也开许打妄语、说离间语。比如两个人如果一直这样好下去,决定不好,但若分开,可能对成办解脱更有利益,在没有任何私心的前提下,可以说一些离间语。但要记住,只要有一点点私心,一切均为恶。平常我们也能听到很多弟子说导师不好,甚至导师说弟子不好,只要掺杂私心,这种行为决定会破戒。

  汉族信众尤其是在家居士最爱放生,所以很多导师一到汉地就会通过放生摄受弟子,然后授皈依。授皈依以后,导师把弟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用天堂和地狱来控制弟子——只要不听导师的话,地狱就是最终的归宿;只要听从导师的话,解脱就是当然的结果。如果这位导师当时有一点点私心,所说的一切都是恶业。当然像五明佛学院的导师们,为了让弟子安心于正法,不让弟子们乱跑,我相信这些导师决定没有一点点私心。五明佛学院是何等的胜地!这些导师们的名声又是何等的广大!他们根本不需要留几个汉族弟子在身边,说这些话完全是为了弟子,怕弟子在东奔西跑中心会散乱,甚至退失对三宝的信心。

  由于宿世因缘和个人性格、爱好不同,选择的导师可能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在私心和偏狭的前提下,约束弟子不能去谒见其他导师,可能会犯三昧耶戒。我们见过哪一本教言讲解西方极乐世界的男女眷属不能到铜色吉祥山谒见莲花生大师?从来没有见过,是吗?佛教是清净的圣地,清净在于何处呢?就是平等自在。如果把佛法变成为己谋私、束缚他人的工具,又如何体现佛法的清净和殊胜呢?在五明佛学院这样的清净刹土中,很多人依止着自己的具缘导师,但平常对其他导师,绝不会有诽谤和约束。所以我们的一切行持必须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心必须得善,不能自私。

  我也经常对身边的弟子们说,在具有信心的前提之下,依止导师越多越善。弟子们只要有信心,平常依止哪位导师,我心里都非常高兴。如果有一天我有私心了,那么我就不再具备做导师的资格。作为度化众生的导师,必须要具备与众生不同的功德,如果连慈悲心、菩提心都没有,还能度化众生吗?当然若是交朋友,则另当别论,只要对自己好就可以了,不需要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证和理证作为依据。

  可能有些弟子在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时,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导师,所以是善的。但要记住,六度波罗蜜当中前五者为盲,般若度为目,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智慧,不能找借口一切都是为了导师。细致想想,导师所做的一切是否如理如法还要依教证和理证来作辨别,作为还在行道中的弟子,可不能盲目依止,一切都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我想这样细致传讲,该说的可全都说了。

  【意乐为三毒烦恼之发心,由彼所作虽似净善,然实为不善。如《功德藏》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

  如果发心掺杂贪心、嗔恨心或痴心,在烦恼的摄持下,即便所做貌似净善,但实际上,一切都不是善,因为善恶取决于心。如《功德藏》当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无论平常做过多少善行,只要内心没有从善,一切都称之为恶。所以我平常也反复告诫所有的弟子们,我们修了那么长时间的法,功德有没有增上看什么呢?就看内心调伏了多少。如果不懂调伏内心,即便口里念诵一千、一万遍,功德还不如反观自心一瞬间。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八)引业与满业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一)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九)见解不迷惑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八)修学密法不可忽视修行方便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八)简述龙萨派传承历史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修行密宗必须先圆满加行吗
 圣者言教 第三课(六)为什么说佛法的善才是真正圆满的善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五)踏实修行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九)修法才是主旨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四)不要轻视十不善业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七)福祸寿命皆无常 唯有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九)略说三种发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