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初禅乃出世间一切功德之基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62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初禅乃出世间一切功德之基  

  【(1)四禅:其中初禅之未至定者,即于欲妙无有耽著,成就欲心一境之等持,令身心生起轻安(身轻如柳絮,心堪能善法)之乐,即初禅之近分未至定(此乃出世间一切功德之基)。】

  初禅未至定者,对色声香味触等欲妙,没有粗糙的执著,成就境心一如之等持。但这时候的境心一如是单纯的寂止,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安住分。要记住,世间和出世间禅定的真正区别,在于安住分与清净分之间的差异——通常清净分是出世间胜观,安住分是单纯的寂止。

  初禅时即便讲解欲心一境之境界,仍旧在寂止的状态中,并不了义。有时候理论就是这样的,从字面含义上看,似乎怎么讲都可以。就像境心一如,我们可以站在最高的立场上去理解,但要知道,最了义的境心一如可不一定是四禅的见解。就像看到“智慧”一词,农民可能认为是讲解如何种庄稼的,石匠可能认为是讲解如何建筑的,但木匠可能认为是讲解如何做木工活的。所以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对同样的名词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同这个道理般,初禅的境心一如是一种寂止,可令身心生起轻安。

  身轻安就是身体如柳絮般非常轻,有时候甚至感觉身体完全不存在,但低头看看,身体还在;有时候感觉自己在天空中飘翔,非常舒适。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像类似这样的功德,凡夫俗子是体会不到的,只有修行者才会进入这样的境界中。从某种角度而言,意义非常广大。

  心轻安多数还在乐的感受中。由于没有粗大妄念,身体感觉很轻松的缘故,心中也有种不知不觉的喜悦。但是要记住,这时候的见解是不了义的。心堪能善法,是指心如如不动,而不是讲解出离心、菩提心、信心、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之因果等善法。因为没有粗大之妄念,初禅之近分未至定是出世间一切功德的基础,所以初次开始修法的时候,我们也是从它开始入手的。即便是生圆次第,也要从它开始入手。像生起次第的第四钉法性不变密意钉,指的是禅定。以前昌根阿瑞仁波切曾经说过,即便密宗外三部的见解,必须要具备大乘教法中观的见地,若没有在这个见解中配同方便,不能称之为密宗外三部以上的见解。密宗外三部的见解都是很高的,何况生起次第?但在刚开始入门期间,谁又能达到缘起性空之境界呢?所以只要是修学禅定者,都要从初禅开始入手,它是出世间一切功德之基。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九)自以为是的修行是见解增上的障碍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一)初禅的特点
 圣者言教 第四课(四)发心广大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一)殊胜的大圆满法离不开精进实修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六)观修无常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五)口耳传承不可或缺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三)衡量见解增长的标准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九)修法才是主旨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五)修行者应重视七支坐法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四)将身心投入修法才能得到法益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五)因势利导是佛法最殊胜之处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三)持文不持义与持义不持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代高僧──圆拙老法师[栏目:菩提法师]
 218.问曰:学空、入空有何差别?[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生活随笔[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感悟万物[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念(sati)[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工作禅 第20节 与自身的约定,总难兑现 1[栏目:工作禅·为什么辛苦付出却不开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