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一)不善业之意业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5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一)不善业之意业  

  【3、意业

    (1)贪心(具二支分即圆满):总之,以贪欲心于六境起贪著,执为我所。】

  三种意业的第一种是贪心。当意业具足所贪之境和内心对境生起贪心两个支分时,就已圆满贪心的重罪。

  【其类别为三:贪他之所有(他人财物等)】

  贪心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贪他人的所有。比如看见他人有很多财物,内心想到要是自己能拥有这些财物该多好,这就叫贪他之所有。

  【贪自之所有(种姓、相貌、功德、财物等)】

  比如往昔自己的家族中,曾出现过一个很有名望的大人物,因此时时贪恋自己的种姓。又比如自己相貌不错,也稍具一点功德,因此时时贪恋自己的身体,执著自己的功德乃至财物等,都称之为贪自之所有。这也是贪心的一种。

  【贪非二者之所有(地下宝藏等)。】

  所贪之物既不是别人的,也不是自己的,如埋藏在地下的宝藏。贪恋这些也称之为贪心。

  因此,平常要时时反观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显现。一旦具有,必须及时断除,因为这些都是罪业。

  【(2)害心(具二支分即圆满):以无法堪忍之嗔恨心,欲捶打他人等。】

  意业的第二种为害心,具有两个支分即圆满——一个是基,即所害的对境;另一个是内心对所害对境生起害心。

  【其类别为三:过去等三时害心(于往昔曾伤害自己者),计恨所生之害心(欲杀之心等),嗔怒所生之害心(欲以战争等手段杀害他人)。】

  害心分为三种。比如面对往昔曾伤害过自己的人,去打他或者做些对他造成伤害的事情,就是过去等三时之害心。即便当时没有动手,但内心当中已经产生想要伤害他人的心,就叫做计恨所生之害心。想以战争等手段伤害他人,就称之为嗔怒所生之害心。这些道理都要铭记心中并时时反观自己,一旦有这样的念头生起,就要及时断除。

  【(3)邪见(具二支分即圆满)】

  第三种意不善业是邪见,同样具两个支分就算圆满。

  【于谛实境——因果(佛陀所言之经、上师教言、智者之论)等,以颠倒心执为断常等之谬见。】

  对佛陀所讲的经文、上师的教言和智者的论著,产生诽谤并心生邪见。

  【其类别分三:于三宝起邪见(三宝不真实),于因果起邪见(无有因果),于持谛实法之士夫等起邪见(修行不得果)。 】

  邪见分为三种。比如认为三宝不真实,对平常行持因果法的人产生邪见,并且告诫他们这样修行不能得到正果等都是邪见。因此要时时反观自心,若内心被这些恶念束缚,应及时予以断除。

  往昔我们都知道十不善业包括三种身恶业、四种语恶业和三种意恶业,现前我们又将每种恶业支分为三种,但无论如何分类,这些道理都必须铭记心中。我们平常犯戒的原因之一是无知,所以才会把犯戒的事情当做是正常的显现而触犯戒律。如今细致传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不善业,并在懂得这些道理之后,时时提起正念,一旦有不好的显现,第一时间予以断除。这才是修行者的行为。我们修行是为了成办解脱,要记住,没有任何一部教言承许,不断除十不善业可以成办解脱。所以,作为修行者,一定要努力对治十不善业,但对治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是十不善业。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不善业之绮语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二)十不善业之极重罪之一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九)修法应时时忆念上师之恩德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莫为自己寻找懈怠修行的借口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五)世出世间理解“善”之异同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二)前行的实修不可轻视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五)转变心念是一种领悟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九)善巧运用对于禅修非常重要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七)如何观待修行中不同的外在显现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八)珍惜人身 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五)士用果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四)闻思通达教理后当依教奉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6 将军的忏悔[栏目:石头路滑]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余池明)[栏目:净土宗文集]
 见性成佛 第三十二天[栏目:如本法师]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一三、念佛大意[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三十九:受乐同于漏尽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0452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刘宋 沮渠京声译)[栏目:弥勒系经典]
 学习弥勒菩萨的精神[栏目:宣化上人]
 密宗与禅宗(陈士东)[栏目:其它]
 坚定的信念[栏目:达真堪布]
 妙用金刚人生好修行[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