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四)引业与满业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1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四)引业与满业

  【己二、别说种种因果

  别说种种因果分二:因;果。

  庚一、因

  因分二:认识业之体性与类别。

  辛一、业之体性

  首先,认识业之体性者,如《俱舍论》云:“思即意之业,彼生身语业。”境根识三者和合,识于六尘上飘动之力,称之为思。由彼动摇意识分别,称为意业或思业。】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业。如《俱舍论》中所云,我们平常能进行各种思维的思想就是意之业,而意业会产生身业和语业。如境根识三者和合,就是眼睛看着眼前的像,心里想着这个像,意识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上的飘动之力,就是思。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执著于外像之上。

  【意识分别发之于口,谓之语业,形之于身体,即为身业,此二者亦称为思业。】

  意识发之于口,就称之为语业;形之于身体,叫身业。语业和身业也称之为叫思业。这就是业之体性。

  【辛二、业之类别

  认识业之类别分七:能引与满果;集聚之因;依能作者;依所作之业;引业与满业;依意乐力;善恶力大之业。

  壬一、能引与满果

  集聚因时之身心即引业,如春天播种等农事;感受果时之身心即满业,如同秋天之庄稼。】

  无论我们是行善还是作恶,所做过程中的身心就叫做引业。比如心中起什么念,身去做什么,都称之为引业,如同春天播种一般。有了前面的因,后期会呈现不同的果,此时感受果报的身心就叫做满业,犹如秋天成熟的庄稼。

  【以如今所依身体为例,当知前为引业,后为满业。】

  前面所造的业叫做引业,后面得到的叫做满业。引业和满业 也可以从善恶两个角度理解。前面所造的引业若是恶业,后面得到的满业就是痛苦。相反,引业是善业,满业就是快乐。以上传讲的一切都是告诫我们,一切果都来自于因,因此,应该尽可能多从事善法。

  上面从小乘、大乘、金刚乘外三部和无上窍诀大圆满四方面讲解四种不同的修学方便。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三)莫将戏论作实修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五)不善业之杀业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六)听法时语之行为
 圣者言教 第四课(四)发心广大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九)行持孝道就是真正的修行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六)改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赤裸见解前要知道如何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三)妄念之规律与细直视调伏妄念之辨析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八)五种智慧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听法时所断意之行为
 圣者言教 第一课(五)为何将共与不共的教言结合一起传讲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四圣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轮回说[栏目:达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八四)[栏目:杂阿含经]
 普贤行愿品讲记 一、正说大愿[栏目:广超法师]
 内地的残障儿童约有817万人,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佛法去更好地帮助这个群体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福德日记5月9日─恶业可以被改善[栏目:福德日记]
 吃苦当成吃补[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摄大乘论 第83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五)[栏目:杂阿含经]
 五百罗汉 464、音调敏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不看僧面看佛面[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