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三)莫将戏论作实修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16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三)莫将戏论作实修  

  在我们平常修法过程中,善巧运用非常重要。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也就是说,即便在修行过程中没有昏沉掉举而能把心安住在止息一切妄念的无分别状态当中,也仅仅是寂止而已,并非出世间之胜观见解。即便是修学寂止,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难免还是会产生昏沉和掉举,此时必须懂得善巧运用。

  有些往昔已经求过一遍成熟口诀法的弟子有这样的疑问,是否能再求一遍成熟口诀法。我告诉他们,不需要再求第二遍,现前要做的是把以前的数量聚集到几个要点中。我们求取成熟口诀法并不是为了走个过程,而是要把所求的一切窍诀集中到几个要点中,当然,最终能聚集在一个要义上,就是成就。由于现前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还没有圆满赤裸见解,还会起现昏沉和掉举,这时就要把很多数量的窍诀法集中到几个点当中。否则每天上座后走一个过程——先修寂止;然后决断心之根本,安住一下;寻觅心之过患,再安住一下;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又安住等等。我想,这样的修法一天两天可能熬得过去,但由于太戏论的原因,时间一长,你就修不下去了。当然,初次修法是需要稍微有些戏论,但不能过分地戏论。

  这两天我也告诫弟子们,我们要把意识转为道用,把所有的窍诀法都集中到一个法当中,就是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也就是窍诀法中的觅心法,上师瑜伽导修中的粗直视调伏妄念。很多人认为自己平常一直都在修觅心法,在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但由于阅读过《金刚经》、《楞严经》或者其他经文的缘故,早已知道心没有来住去,没有形状、颜色和大小,所以就习惯性地用空性来掩盖一切。虽然我们说过,用观察修得到的结果可以断绝实执性的概念,但要记住的是,这种仅仅走个形式的修法,远远无法对治烦恼。所以希望在座的弟子,平常还是要一步步修学为妙。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昌根阿瑞仁波切曾经说,要将觅心法的力量纳入心相续之中。也就是说,通过观察修知道一切万法的本性为空、显现为虚幻的时候,无论现实起现何种相,都能知道一切皆为虚幻、空性,烦恼就不会如往昔一般炽盛。由于长时间观察修行的缘故,这个善妙的习气时时都具有,因此,无论晚上做梦时出现什么梦境,都知道一切皆为虚幻,这就是观察修的力量。若安住修时能达到缘起性空之见解,即大中观之见地,如龙树菩萨曰:“我的见解没有丝毫之承许,因此我的见解最清净。”依靠这样的见解对治一切烦恼,当然是没得说的。所以平常修行过程中,应该要实实在在修行为妙。

  现前很多弟子都在修成熟口诀法,若我们仅在共同方面讲解观察修,有些可能会觉得安住修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印证,所以还是会有些迷茫。现前我们同时传讲观察修和安住修,相信对大家平常的修行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不仅是我们讲法前要如是宣讲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的传法风格。亚青寺的全名叫亚青邬金禅修圣处,是以修行为主的圣地,所以即便平常会从理论上讲解,但最终还是会将其纳入到修行当中。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二)修行是对治烦恼而非压制烦恼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四)引业与满业
 圣者言教 第二课(六)闻思修与调伏内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九)发菩提心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三)为何修学要先从有相定开始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时时不忘净观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六)疑惑是信心增上的障碍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一)愿菩提心的两个学处
 圣者言教 第十课(一)珍惜暇满人身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七)依三清净的目的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九)缘起因果之理趣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一)何谓不共同上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98.侍郎张九成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浅谈(义泽)[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找不着「孩子」 The “Child” Cannot Be Found[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胜出天神赞》第一讲[栏目:胜出天神赞]
 中国佛教史话 顽石真会点头吗[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小朋友的法[栏目:明法尊者]
 130.问曰:般若波罗蜜无所有,无有一定法,云何四种人信受,不言非法?[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第十部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第二章 富有的施主[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神识昏昧心灵明 一念信愿生净土——张淑青老居士往生记(愿西)[栏目:不退念佛·往生纪事]
 黄念祖老居士答问[栏目:黄念祖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