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二)修行是对治烦恼而非压制烦恼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76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二)修行是对治烦恼而非压制烦恼  

  在座的很多弟子平常都在修禅定,但有些信众往昔没有听闻过相关教言,因此在初次修学禅定时,由于不知道如何修学而产生一些偏见,这是很正常的。

  比如我们在修学禅定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昏沉和掉举,在对治昏沉掉举时如果仅靠压制而不懂得善巧方便,恐怕见解难以增上。 现前很多人在修学禅定或行持善法的过程中,以妄念多少来衡量见解高低。如果今天修行过程中昏沉掉举稍微少一点,就觉得今天的修行很不错,相反,就认为今天的修行并不好。当然,站在下乘派的角度,可以这样去理解,但如今我们修学的是密宗,而密宗调顺烦恼的方便为道用。也就是说,无论妄念多少,都应该运用在调伏烦恼的状态中,这就是所谓的道用。

  从某种角度来说,妄念多并不是一种过失。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断除妄念为小乘乃至密乘所共许,但在初次修法过程中,必须借助它为修行助伴,否则无法成办心之本性,因此初次修法期间,以妄念转为道用乃至关重要。”《三句精要》中也说:“若能转为道用,妄念越粗大,更成为解脱自性之功能。”都是在讲解妄念的重要性。在“道用”的前提下,妄念多并不是一种坏事。

  我们将成熟口诀法的整个修法分为寂止和胜观。在修寂止的过程中,为了安住自心于清净状态中,首先要从声闻寂止开始入手;随后为让所住的心更稳定,需要修菩萨修法;而后令稳定的心转变成解脱,则要修忿怒修法,但这些都是在寂止状态中观修。在修学胜观时,通常将修学过程分为前行破除心房、正行直指觉性和后行护持修行之方便,就是我们通常修的成熟口诀法。其中前行破除心房分为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以及不共同观察心的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五种辨别)。这一系列方便道都叫做道用。

  以我们通常所修的上师瑜伽为例。调伏烦恼之方便总立于三个层次之上: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无论起现的妄念是重还是轻,时时都在调伏之中,因此有妄念生起并不可怕,借助调伏妄念的力量,可以令自己的见解更上一层。这也告诫我们,妄念多并不可怕,因为现前我们已经有了转为道用的修法。

  当然,我们也要反问一下自己,平常修的过程中,自己是否在如是行持?比如无论是从事其他善法还是修学禅定,当妄念生起时,自己的情绪是否跟随着妄念而飘动。若是,则说明现前还是没有做到善巧运用。我们从闻思的角度了解一些道理,确实可以作为日后修行过程中对治烦恼的辅助,但若不会运用,前面所理解的这些道理反成为一种障碍。

  我们都知道贪嗔痴烦恼是漂泊轮回之根源,因此一上座,内心就对妄念自然产生一种戒备心。每次修行时,都会有一种“自己决不能有贪嗔痴烦恼,不能有昏沉散乱”的心念。当我们时时带着提防之心修法,不能做到自然时,反而会对修法起到反作用,妄念会越来越多。当这种情况持续一定时间,就会觉得自己实在修不上去了,还不如平常多念佛诵经,或随道友去朝拜圣地、参加法会、接受灌顶等。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无非是自己觉得昏沉掉举太重而无法安心。因此要记住,从某种角度来说,贪嗔痴烦恼是漂泊轮回之根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能转为道用,贪嗔痴烦恼就是见解逐渐增长之辅助。妄念是过失还是功德,完全在于自己怎么去运用。所以,决不能在修行过程中,带着一个不能有妄念的防备之心,否则你的修行永久不会增上。

  以前我也给你们举过一个例子。往昔某个城市中来了一个奇怪的老人,这个老人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往大碗里放点水,然后用一根木棍不停地搅。旁边人很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这位老人说,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窍门,只要用木棍不停在水里搅,就会搅出很多金块。这些人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老人说,这个方法真实有效,往昔他成功过很多次,为了遣除大家的贫穷,他也很愿意将方法分享出来。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碗里放点水,然后用木棍不停地搅动七七四十九天。搅拌过程中,有昏沉散乱都不要紧,最关键的窍门,是四十九天之内绝不能有“树上蹲着一只猴”这个妄念。周围人听老人讲完以后,觉得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杜绝“树上蹲着一只猴”的妄念就可以了。细致观待,在老人没有说明以前,恐怕一百个人里,九十九个人都不会有这样的念头,可是现在他们准备进行这个修法的时候,首先就不自觉地提醒自己绝对不能在修法过程中想到“树上蹲着一只猴”。越不想产生这个念,这个念反而越清晰地在大脑中涌现。老人还特别交代,即便前四十八天没有产生这个念头,第四十九天产生了,也要从头开始。虽然村子里很多人尝试了这个方法,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成功。

  这个例子就是告诫大家,初次修法时如果带着这样的防备心,修法很难增上。相信很多人在初次进入佛门时都阅读过很多教言,其中讲解的可能都是贪嗔痴烦恼和妄念的过失,因此每次修行都想着必须止息一切妄念。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越不想有妄想,越是涌出各种莫名其妙的妄想,最后自己都无法忍受,甚至有些还会放弃。这都是开始时没有认清什么是对治烦恼、什么是压制烦恼所致。如果仅仅根据自己对书面道理的几分理解而匆匆趋入修行,恐怕见解难以增上。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一)调心为根本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三)莫将戏论作实修
 圣者言教 第五课(二)依止导师是成办解脱的前提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九)零散饿鬼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十一)略说回向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六)中士道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九)闻法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九)修法应时时忆念上师之恩德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四)生起菩提心的两个要点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四)以慈心饶益众生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调心乃真正之善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八)修行不要执著觉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一)亚青寺龙萨派传承[栏目:圣者言教]
 灶神漫谈——蒙山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第四篇 生活的指引 - 健康的工作态度[栏目:人间世]
 法苑谈丛 第一章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六)伽蓝殿[栏目:法苑谈丛]
 四摄中爱语、利行、同事的体性广说(益西彭措堪布)[栏目:六度万行]
 Good Medicine For This World[栏目:Pema Chodron]
 潘桂明教授已发表著作[栏目:潘桂明教授]
 以佛法净化人心 建设和谐社会[栏目:宽运法师]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二篇 狮子吼声 第八章 欢乐遍满金刚持[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二下 八 月亮在看你[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