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眼观生死 第二章 生死之间 佛教生死观
 
{返回 佛眼观生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7
第二章 生死之间

  佛教生死观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一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害怕。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便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老师走到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

  “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

  “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佛教故事》

  中国文学受佛学影响,经常用一句话:“人生如梦。”不错,人生是如梦,但是梦也是人生。我们在刹那之间做一个梦,有时几十年的生活都反映在梦中。像有名的“黄粱梦”,是中国佛道两家的名人吕纯阳得道以前做的梦,他梦到自己考功名、中状元、出将入相,四十年功名宝贵、家庭儿女样样圆满,最后犯罪被杀头,头一砍醒了。醒后看到旁边有个老头在煮饭,饭还没有熟呢!四十年中一顿饭还没熟,形容人生的短暂。因此吕纯阳想到这个就修道去了。

  实际上一个梦几十年在一顿饭里还太长,真正的梦再长没有超过五分钟的。有些梦从年轻梦到老,经历很多事,其实没有超过五分钟。梦中的时间与现实生活的时间是相对的,证明一切时间都是唯心相对。人生如梦,梦也是人生。活到八十岁的人回头看过去的八十年,仿佛昨日的事。我经常说走路可以看到人生,爬山走路看前面还有那么远,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很短,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

  生灭当中是有,但它不是永恒的存在,这个地方要细细地体会。念念是生灭,但是能够使你的念头发动、跳动的那个东西,它不生不灭。因此,我们晓得“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它本来是空的,“而能得大报”,为什么最后要受大果报?不要认为念头空,无所谓,想一想没有关系。真正了解佛法的人,单独一个人坐在房间,或坐在高山顶上四顾无人,一个念头都不敢乱想乱动,一想,因果历然。

  ——南怀瑾:《宗镜录》

  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在各项进步当中,有一项非常可喜、可贵的现象,那就是“生死学”,不但受到社会大众的关心,甚至热心研究。

  生死,这是人人都免不了的问题,然而过去大家一直都忌讳而避开不谈;不过到了现在,大都已能坦然地面对生死,而且不但不再逃避,反而有心来揭开生死的面纱。

  在古老的观念里,生之可喜,死则可悲。当人之生也,弄璋弄瓦,皆在庆贺之内;一旦撒手人寰,即呼天喊地,万分的感伤悲泣。其实,当人出生之时,就注定了死是必然的结果;所以人之生也,都要死亡,又有何可喜呢?当人之死也,如冬天去了,春天还会再来,死又有何悲呢?生死是一体的,不是两个,生了要死,死了还会再生,所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生也不足为喜,死也不足为悲啊!

  人之死亡,如住久了的房子,一旦朽坏,就要拆除重建,才有新屋可住;当新居落成之时,这是可喜呢?还是可悲呢?一部旧的汽车,将要淘汰换新;当换一部新车之时,我们是欢喜呢?还是悲伤呢?老朽的身体像房屋乔迁,像破落的汽车汰旧更新,这是正常的过程,应该可喜,不是可悲!

  人之惧死,就是认为生可见,死是灭,所以灭之可悲也!其实,人之生命如杯水,茶杯跌坏了不可复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装回茶杯里。茶杯虽然不能复原,但生命之水却一滴也不会少。

  人之身体,又如木材;木材烧火,一根接着一根,纵然木材不同,但是生命之火,仍会一直延续不断。

  信仰佛教,并非就没有了生死问题,只是要人看破生死!生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人生世缘已了,随着自然而去;重重无尽的未来,也会随着因缘而来。能把生死看成是如如不二,生又有何喜?死又何足为悲呢?

  ——星云法师:《迷悟之间》


{返回 佛眼观生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眼观生死 第二章 生死之间 生死的痛苦
下一篇:佛眼观生死 第二章 生死之间 必然的归宿
 佛眼观生死 第二章 生死之间 必然的归宿
 佛眼观生死 第一章 解读生命 生命之维系
 佛眼观生死 第三章 无常人生 无常是正常
 佛眼观生死 第二章 生死之间 生死之抉择
 佛眼观生死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佛眼观生死 第三章 无常人生 无常不可怕
 佛眼观生死 第二章 生死之间 佛教生死观
 佛眼观生死 第一章 解读生命 生命的奥秘
 佛眼观生死 第三章 无常人生 无常的人生
 佛眼观生死 第二章 生死之间 生死的痛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44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四下 六 傻子变聪明[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禅宗源流与修持法[栏目:月溪法师]
 心与性[栏目:禅话禅画]
 14.江西志彻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