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来藏vs阿赖耶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3

如来藏vs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如来藏和出缠如来藏。缠指缠缚、烦恼,如来藏在烦恼缠缚当中就是业力凡夫的状况,但在我们无明烦恼、执著分别里面,如来藏性没有减少一点,虽然没有减少一点。就像太阳被浓重的乌云所遮盖,透不出一点亮光;又比如一面镜子(大圆镜智)蒙上了厚重的尘垢,一定要经过磨洗,即修行来对治烦恼,把如来藏性呈现出来,就叫出缠如来藏,即出烦恼的如来藏。

  从如来藏的本体来说,它不是八识,它缘起于众生一念无明妄动,真如自性就建立能所,所谓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形成八识心王、心所的相分、见分错综复杂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两种缘起的差别。

  娑婆秽土、五浊恶世就是我们染著的八识,即业识的心所缘起的一种境界,如果从如来藏,真如法性缘起的就是佛法界。佛法界之所以清净,因为它是从实相、真如法性缘起。如来藏和八识两者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八识的形成离不开真如法性,但它又不等同于真如法性,所以要转八识成四智,主要从第七识和第六识来转。你要将第六分别意识转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我执)为平等性智,这两个在因地转,自然你前五识就转为成所作智,第八识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这时候就叫如来藏,念佛就是在作转八识成四智的工作,等到能念所念打成一片,得念佛三昧时,众生的如来藏性就朗然现前。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能看破还要肯放下
下一篇:共入弥陀愿海
 答疑释惑 戒杀吃素篇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一讲
 《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四讲
 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
 净宗修学的基础
 阿弥陀佛又名十二光如来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七讲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心和智慧[栏目:四无量心]
 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栏目:竺摩法师]
 李炳南老居士与台湾佛教[栏目:于凌波居士]
 《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栏目:规章]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栏目:净土宗文集]
 信、解、行、证[栏目:净空法师·微教言]
 重拾“解行相应”法 探明大乘佛法的宝藏(宋道发)[栏目:慧思大师思想研究]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4课 真正的慈悲,是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忆念恩师[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习忘者可以养生[栏目:慧语禅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