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六十三课
第六菩提心现前地
今当宣说第六发心。
颂曰:
现前住于正定心 正等觉法皆现前
现见缘起真实性 由住般若得灭定
现在要宣说菩萨的第六种发心。
颂文说:现前地菩萨能安住殊胜的正定之心;正等觉的不共功德法都得以现前;现见了甚深的缘起真实性;由于安住般若波罗蜜多的缘故,在此地获得了灭定的境界。
由第五地已得清净静虑波罗蜜多,故第六地菩萨,住胜定心见甚深缘起实性。以清净般若波罗蜜多乃得灭定,前不能得,以未得增上慧故。唯成就增胜施等波罗蜜多未能得灭定也。
由于第五地时已经证得了清净静虑波罗蜜多,所以第六地菩萨,能安住殊胜的定心,从而见到甚深的缘起真实性。以第六地时增胜清净般若波罗蜜多的缘故,才获得了灭定,此前还无力获得,因为没有得到增上般若度的缘故。仅仅成就增胜的布施等前五波罗蜜多,并不能获得灭定。
由知法性如影像故,第五地中见道谛故,现前趣证诸佛法故,此地名现前地。
这是解释现前地的名义。
由于证知了诸法体性如影像的缘故,此前在第五地中已经见了道谛的缘故,在此地已能现前趣证佛功德法的缘故,此第六地名为现前地。
此显诸余功德资粮,要依般若波罗蜜多。
颂曰:
如有目者能引导 无量盲人到止境
如是智慧能摄取 无眼功德趣圣果
这是显示其余前五度的功德资粮,要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才能趣行于佛的果位。
颂中说:如同一位具明目者,能引导无量盲人到达目的地,同样,以般若为眼目,能摄取其余如无眼盲人般的前五度的各种功德,共同趣于无上佛果。
如一有目士夫,能引导一切盲人到欲往之处。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以能见正道非正道为性故,亦能摄取诸余波罗蜜多功德,安立如来普光明地。
就像一个有眼目的人,能引导一切无眼目的盲人,走到所要到达的地方。与此类似,般若波罗蜜多,以能明见正道和非正道的差别为体性的缘故,也能摄持其余的波罗蜜多功德,都安立于如来普光明地(光明周遍的佛地)。
问:前说“现见缘起真实性,由住般若得灭定。”菩萨云何见缘起之真实性?
有人提问:前面说的“现见了缘起的真实性,由于安住般若度而得证灭定”,那么菩萨是如何现前缘起真实性的?这究竟是怎样的现证状况呢?
答:彼缘起实性,非吾辈无明厚翳障蔽慧眼者之境界,唯是六地菩萨以上之境,故此不应问吾等,应问已涂善见空性安膳那药,除无明翳成就慧眼之诸佛菩萨。
回答:缘起的真实性,不是我们这些被无明厚翳障蔽了慧眼之人的行境,唯一是六地菩萨以上的行境,所以你不应当问我们,应当问那些已经涂了善见空性安膳那药,遣除了无明厚翳,成就慧眼的诸佛菩萨。
问:《般若经》与《十地经》等,岂不明说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见缘起性乎?故但当随彼圣教而说。
对方继续问:《般若经》和《十地经》等中,不是明确地宣说了,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菩萨,现见了缘起真实性吗?既然佛经里已经宣说,就应该随顺这些圣教而演说,对不对?
答:圣教密意亦难解,吾辈自力,虽依圣教亦不能宣说真实。然堪为定量之大士所造诸论,则能无倒解释经意,要依彼论乃能了解圣教密意。
月称菩萨在此表明自己演说般若空义的方式。
回答:佛圣教的密意也很难解释。我等凡夫单凭自力的话,虽然是依于佛的圣教,也没有能力宣说真实义。但有一个方法,依靠堪为正量的大士,所造的各种解佛密意的中观大论(特指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论》等),就能无颠倒地解释《般若经》等的密意,所以我们要依靠这些大士的大论,才能了解圣教的密意。
回答总的分两层:首先,只有六地以上的诸佛菩萨现见了缘起真实性,所以要依靠佛所说的《般若经》《十地经》等才能了知。其次,凡夫单凭自力没办法解释佛经的密意,所以要进一步依止能以自力见到佛经密意的大士所造的诸论,这样才能无倒解说经义。所解释的,就是“现见缘起真实性”的意义。
颂曰:
如彼通达甚深法 依于经教及正理
如是龙猛诸论中 随所安立今当说
如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如实现见诸法实性,如是龙猛菩萨无倒了解诸经义已,亦于《中论》中依圣教正理,如实显示诸法实性谓无自性。我今唯依龙猛教理所说诸法实性,而正宣说。
如同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诸位菩萨,已经如实现见了诸法真实性那样,龙猛菩萨就是这样,在无颠倒地了解了诸经的真实义后,也在《中论》当中依止圣教和正理,如实地显示了诸法的真实性为无自性。我现在唯一依止龙猛教理所说的诸法真实性而正式演说。
问:如何得知龙猛菩萨无倒解释经义?
提问:你怎么确定龙猛菩萨真正无颠倒地解释了经义呢?
答:由教证知。如《楞伽经》 [1] 云:“南方碑达国,有吉祥苾刍,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宏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大云经》云:“阿难陀,此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于我灭度后满四百年,转为苾刍其名曰龙,广宏我教法,后于极净光世界成佛,号智生光如来应正等觉。”故此菩萨定能无倒解释经义。
回答:由圣教确凿的授记可以了知。这里举出《楞伽经》和《大云经》两处圣教作证明。如同《楞伽经》所说:“未来在南方碑达国中,有一位吉祥比丘,他具有‘龙’的名号,能够破遣一切有无诸边,在世间弘扬我的教法,善说无上大乘法,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世界。”这里佛明确地说到,龙树比丘在世时,能够弘扬我的教法,善说无上乘。显然他是通达佛密意的菩萨。《大云经》里讲到:“阿难,这位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当年佛在世时的一名童子),在我涅槃后满四百年的时候,将会转成名为‘龙’的比丘,广大地弘扬我的教法,后来会在极净光世界成佛,号智生光如来应正等觉。”通过“广弘我教法”五个字,也能看出,龙树菩萨决定能够无颠倒地解释经意。
下面讲应该对哪种人宣说空性。
如实宣说缘起诸论,唯应为夙植空性种子者说,不可为余人说。以彼闻空性,转起邪执,得大非义故。有一类异生由不善巧,诽谤空性而堕恶趣。或有一类,由误解空性为毕竟无,谤一切法,增长邪见。是故说者,当善了知闻者之信解差别,而为说空性正见也。
那些如实宣说缘起真实义的诸论,唯一应该给宿世已植空性种子的人宣说,不能为其余的人说。因为非法器的有情闻到空性教法时,会转而起邪执,得到很大的非义之事。(非义,指无义有害。)总的有两类过患:其中一类凡夫由于不善巧,不生信解,以诽谤空性而堕落恶趣。还有一类,由于误解空性为断无,导致谤一切因果建立,增长邪见。因此,说法者应当善加了解闻者的信解差别,再给他宣说空性正见,不应当盲目宣说。
这里讲到非法器听闻空性后的两种过失。一类人对空性不善巧的缘故,一听到说万法皆空,就认为是邪法,进而诽谤空性。以谤空性的深重罪业,会堕在恶趣里长劫受苦。《般若经》里也讲到,诽谤般若法,会堕入无间地狱,即使此方的地狱空尽,谤法者的罪也无法消尽,还要转生到他方地狱继续受苦。又有一类人不谤空性,但他误解空性是毕竟无,落入了断见,导致谤一切因果建立,增长邪见。这就是善根福德不足的表现,只能接受根识前的境界,对于非妄识行境的胜义谛,没办法接受。
问:既难决定为何种机可说空性,于何种人不可说空性,云何可知所应说耶?
答:由外相状即能了知。
有人问:既然难以决定为哪种机应该说空性,对哪种人不能说空性,那以什么方便才能知道对方是法器,可以为他宣说呢?
回答:由他外现的相状可以了知。
颂曰:
若异生位闻空性 内心数数发欢喜
由喜引生泪流注 周身毛孔自动竖
彼身已有佛慧种 是可宣说真性器
当为彼说胜义谛 其胜义相如下说
外现的相状是,诸异生凡夫在初发业时,无倒听闻了空性言教。如果听了以后,对于这个言教,心里数数地发起欢喜,由欢喜而流泪,汗毛竖立,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有正觉慧无分别智的种子,也就是通达空性的种子。这种人就是阿阇黎可以给他宣说真实义的法器,应当为他宣说真胜义谛。胜义谛的行相以下会广说。
心中有通达空性种子的人,一遇到闻受空性法的因缘,就像种子遇水一样,自然会起现行。那么以果推因,如果在闻到空性教法时,内心不断地引生欢喜,叹为稀有,以至于欢喜得流泪,汗毛竖立,就可以推知,他过去世一定种植过无分别智的种子。就像见到远处屋顶上有烟,就能确定下面有火一样。
引生这些外相有两个条件:一、无颠倒地听闻空性教法;二、听后心上起了信解。然后才有欢喜、踊跃、感叹、流泪或者汗毛竖立等的相状。这就是心开意解的表现。身心是不可分的。心一旦开解了,身上必然有相应的表相。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听懂了,看他的表情就很清楚。不可能表情呆滞还听得心开意解,或者一点反应没有,特别麻木,却有相应空性法的内涵。真正相应了,会有一些特别的表现。有的很欢喜,有的是踊跃,有的会流泪,有的汗毛竖立等等,身心会有很多反应。
有人会问:如果已经无倒听闻了空性言教,心里也有所了解,但并未出现这些表相,这种人是否属于空性的法器呢?
回答:虽然暂时不确定他是否属于甚深空法的法器,但如果能够不违背善知识的教诫,也属于能新种植通达空性功能的法器。
这就是另一类旁机的情况,虽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相,但能够不违教诫,就说明他是可栽培的法器,能够种植通达空性的种子。
为如是闻者,勤说真实义,非空无果。
为堪为法器的人,精勤地宣说空性,不是空无果利,而是能引发出各方面的功能。
为法器宣说空性,就会从中发生一系列的功德。因为空性是主要,主要上得了信解,其他支分的修行自然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颂曰:
彼器随生诸功德 常能正受住净戒
勤行布施修悲心 并修安忍为度生
善根回向大菩提 复能恭敬诸菩萨
又彼闻者,非但不倒执空性引生无义,且由听闻空性正见引生功德。彼闻空性见,如获宝藏令不失坏。
这一类法器闻受空性法后,不但不对空性起颠倒执而引生各种无义,反而能随行所闻的空法而引生各种功德。他一闻到空性见,就好像得了大宝藏一样,有非常珍重的心。因为已经认识到空性见是法道的根本,所以会千方百计地守护它,主动做出各种防范,不让它失坏。
彼作是念:我若犯戒,必因此缘而堕恶趣,致空性见为之间断,故常受戒守护不犯。
他这样想:我如果犯戒,一定以此而堕落恶趣,导致空见从中间断(堕入恶趣又会被蒙蔽住,不晓得诸法的真实义)。所以,以爱惜空见的心,就能常常具足净戒,守护不犯。
又作是念:我纵能持戒生诸善趣,倘生贫家,恒须追求饮食衣服医药资生之具,则听闻空性皆将间断,故恒修布施。
他又会想:我纵然能够严持净戒而生在善趣当中,如果生在贫穷的家庭,缺少资生用品,就需要一直辛勤地追求饮食、衣服、医药等等,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听闻空见和修习空义都会间断,所以会常修福德,尽力地上供下施。
修福能为修习道的主要——空性提供顺缘。比如一个人打算在某地长期修行,需要买一间房,有多少年的道粮,还要有别人的护持,不受干扰。不必为了衣食等而忙碌,能够一心听闻、修习空法。为了这个目的,就会修福德回向在这上面。
复作是念:要以大悲摄持空见方能引生佛果,故恒修大悲。
他又会想:空性见要以大悲摄持才能引生佛果,脱离了大悲,单有空性也无法成佛,所以会恒时励力地修习大悲心作为根本。
复作是念:嗔恚能堕恶趣,能令颜色丑恶,缘此令诸圣者不生欢喜,故恒修安忍。
然后又想:以嗔恚业的力量,会使我堕落恶趣,摧坏多劫所积的善根,会让我的容貌不可爱,使得诸圣者不生欢喜,所以应当恒时修安忍。
他会认识到,如果起了嗔恚,就会堕落、退失、失坏善根,令圣者不欢喜,就会间断修空法的因缘,所以,我要励力地修持安忍,在一切时处防护自心,不生嗔恚。
又见持戒等善根,若不回向一切种智,则非成佛之因,不能恒感无量大果,故持善根为度众生回向菩提。
又见到持戒等的善根,如果不回向一切种智的话,就不是成佛的因,不能恒时感得色身、资财等的无量妙果,所以,他会摄持所有善根,为了救度众生出生死海的缘故,全部回向无上菩提。
又见余人,不能如诸菩萨宣说缘起性,故于菩萨生极敬重心。
又见到其余二乘行人等,不能像菩萨们那样宣说甚深缘起,所以对于诸菩萨会生起极敬重的心。
这是因为尊重空性的缘故,对于能说空性的人自然生起敬重。比如一个世间人,如果觉得围棋很高雅,自然对于精通并能开示围棋技艺的人起敬重心。或者认为国画的意境很好,那对于教国画的老师也会非常尊重,这都是必然的道理。同样,如果对于甚深缘起法非常有信心,起了敬重,那自然对于诸菩萨起敬重,因为只有菩萨们才能通达并无误宣说。
如是常恒无间修集善资粮已。
总之,闻受甚深空性的修行人,由于生起了清净正见的缘故,自然对于广大道的无边行法起极敬重的心,并殷重修行,恒常不断地修持无量的善法资粮。
颂曰:
善巧深广诸士夫 渐次当得极喜地
求彼者应闻此道
求彼谓求得极喜地。此指下文所说,诸法真实性。
“求彼”,指求得第一极喜地。“此”,指以下所说的诸法真实义的空性。
以上所说的甚深广大的义理,如果有士夫能够善巧了达,虽然还处在异生地位,但用不了多久,就能修积甚深广大的福智资粮,由此渐次得到极喜地。所以,凡是想求得极喜地以上果位的人,就应当听闻开显甚深道的空性法门。
这是劝令法器听闻。
思考题:
1、为什么第六地名为“现前地”?
2、月称菩萨在本论中宣讲空性法的方式是什么?
3、非法器听闻空性后会引生什么过患?为什么?
4、为哪种人可以传讲空性?对此应如何判断?
5、法器在闻受空见后,会引生哪些功德?为什么会有这些功德发生?
6、“善巧深广诸士夫,渐次当得极喜地。求彼者应闻此道。”
(1)解释“善巧”、“深”、“广”、“求彼者应闻此道”。
(2)本品所要解释的是什么?
(3)为什么要在本品宣说诸法真实性,而不在第一品中宣说?
[1] 《入楞伽经》(魏译):“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