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二)阿赖耶识之状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34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二)阿赖耶识之状态

  平常我们都在修禅定,也知道禅定要具备两个条件——明空不二、便智双运、境心无别、乐空无别等。虽然名词很多,但实际上都是指当下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清明之状态。

  禅宗将这种境界描述为“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密宗则描述为“超越言语之见解”。要记住,这些诠释的真正要义,是说最了义的见解超越世间,不在时空范围之中,而不是说证悟以后不会说话。如果证悟后全都变得像哑巴一样,我想恐怕没人敢修这个禅定了。这种境界非常深刻,有很深广的要义,需要你们去修、去证、去悟,而不仅仅是由我来讲。当然有时候也需要稍微讲解一下,印证你见解的对错,但是想要赤裸这个见解,多数还要靠自己去修。

  我们常说自己的见解是明空不二,但这样的说法太粗糙。明空不二,什么是明?什么是空?出世间禅定是非常细致的,因为要从八识的范围中超越。虽然我们现在的禅定还掺杂一些意识成分,毕竟我们还没有了悟,没有完全证悟大觉第一入定之境界,所以见解稍微掺杂一些意识成分,也很正常。但想真正赤裸见解,必须从八识的范围中超越。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第八识。第八识也称为阿赖耶识,是起现一切识聚之基础,是习气。第八识的境界如同闷厥和酣睡一般,五根已经遮止。比如酣睡,一晚上好像只有一瞬间,这个过程是怎么过来的却不知道,总之一醒来,天已经亮了。这时心识完全处于无相,一点感觉都没有。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很多人说眼根已经遮止,什么都看不见了,而且当下没有看不见的思维,只有后面有思维的时候,才感觉到前者的境界——五根遮止,什么都看不见、听不见,意识当中也没有丝毫之明了,感觉不到什么。这就叫做第八识阿赖耶识。

  通常人认为这就叫做入定。即便叫入定,也称之为第八识阿赖耶识,与成办解脱完全无关。当然在修学出世间禅定的过程中,我们讲过:“心在散乱时期,印证见解也不可了悟,因此首先澄清粗大之妄念,从寂止开始入手。”这时即便有一些第八识的境界,也是不错的。虽然境界不是出世间禅定,但临时已经止息粗大之妄念,是成办更高见解的台阶。要记住,在这种境界中即便安住的时间有多长,还是世间禅定,仍旧在轮回的范畴之中;即便感觉这种境界有多么圆满,最终得到的只是无想天,永远达不到出世间禅定。

  往昔密勒日巴尊者在山上打坐修行的时候,有一个牧童对他生起无比之信心,祈请尊者给他传一个禅定。尊者见牧童根机不错,就给他传讲了一个世间禅定。牧童在另一个山洞中,一入定就进入到第八识状态中。天色渐晚,牛都回家了,但牧童始终没有回来。家人召集全村的人到山上找人,经过七天七夜,最终在一个山洞中找到了小牧童,他还在那里打坐。他一出定就问:“你们怎么上来了?我是不是该回家了?”虽然经过七天七夜,但在他的感觉中,就是一瞬间。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个见解很高,但实际上这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一)初行者不宜一味排斥禅定逆缘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三)第八识是不了义之见解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七)妄念有无不代表禅定见解的高下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修行密宗必须先圆满加行吗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七)总说轮回痛苦
 圣者言教 第十课(三)四厌离法不可轻视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二法分裂不是密宗的见解
 圣者言教 第九课(四)共同外前行必须纳入心相续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六)中阴自在需要生时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九)异熟果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五)信心是获得加持的决定因素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九)解脱需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心净土(一)[栏目:正净法师]
 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9 积极随缘[栏目: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五台山藏传佛教与民族团结[栏目:温金玉教授]
 香之用[栏目:传统香道]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五○一)[栏目:杂阿含经]
 《阿弥陀经》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朗明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禅镇[栏目:佛教常用器物]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五、一峰剃度(冥加)[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