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五)依靠前行对治烦恼
初次依靠窍诀法修寂止的弟子要记住,不要天天想着要入定,因为我们现前对入定的概念认识得并不是很清明。我们所谓的“入定”,可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无念状态,但要记住,什么都不知道的“入定”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这种境界是第八识和前五根识。
对大多数人而言,现前还是修法的初步阶段,还应该运用止观交修,也就是将心缘到一个对境之上。修学上师瑜伽导修者,把心所缘在上师的皈依境之中;修学成熟口诀法者,则将心所缘于五方佛的标志之上,比如白色的法 轮、蓝色的五股金刚杵等等。总之无论所缘的对境是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止息一切粗大之妄念,让心处于平静的状态中。虽然这时的“平静”状态不是很了义,但相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要记住,修学有相定时要学会自然。有些人修学了七年,见解仍旧没有增上的原因就是没有配同自然。因此,虽然时时专注于某一对境之上能止息粗大之妄念,在无分别状态中安住,但是无论安住的时间有多长,还是在意识范围当中,属于世间禅定,不能超越轮回。即便一禅可以安住六千个大劫,但安住的时间再长,也仍旧不是出世间见解。这是什么原因?一方面,他的禅定没有配同方便;另一方面,在学禅定过程中过于执著。也就是说,修学禅定时对所缘的对境太过紧张,会导致禅定的见解一直无法增上。
现前我们的修学的确要从有相定开始入手,但在修行过程中必须配同着自然。当然,想要做到自然,一方面可以在心里带着“自然”的想法去修学,最重要的是要配同着调顺烦恼以及持风等让自己身心逐渐开始趋向自然的殊胜方便。这一点绝不能缺失。比如感觉自己在修学过程中,因昏沉、掉举太重而无法安住,此时不用紧张,要用剖析调伏妄念去调伏,比如观想死亡无常或八无暇、十圆满等内容。当观到一定的时候,感觉内心有点疲劳甚至觉得很清净,再把心安住在所缘的对境之上,口稍微张开,慢慢从口里呼吸。后面又有粗大妄念显现的时候,再运用剖析调伏妄念而做调整。
可能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若能长时间寂止,修法还比较轻松,若中途不停地观察修,感觉很疲劳。”要记住,修行是一门苦行。苦行指什么呢?就是不能再顺着自己的意愿而走。比如今天天气不错,我们最想做的就是回家洗个澡,做顿好吃的,然后再睡个觉,睡醒以后去周围看看风景,散散心。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但是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就是烦恼越来越炽盛,最终会堕入三恶趣之中,因此我们必须要调伏内心。我们想做的不能去做,对我们而言就是一门苦行。
我们的行为必须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不能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比如因为太累的原因,今天不想修法。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往昔皇宫中的生活非常舒适,后期在幽静山林中修行则条件极为简陋。如果释迦牟尼佛也总是惦记着舒适生活,他能成就吗?若历代高僧大德在幽静山林中修行时也被这样的世间情绪所困扰,他们还能成为我们的祖师和导师吗?他们都克服了一切困难而圆满实证心的本性,所以作为后代弟子,我们也必须追随他们的行迹。
作为凡夫,在修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觉得很累的时候,这时必须要坚持。靠什么坚持?就是靠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今天我们已经得到了极为难得的暇满人身,若能精进修法,则成办解脱指日可待。倘若现前不加以精进修法,无常降临身边时,即便今天获得多么好的珍宝都没有丝毫之利益。如同乞丐获得摩尼宝,不洗不刷,也没有供在宝幢上,恐怕不会赐予给他任何悉地。所以,现在就必须披上修心四法的铠甲,让自己在修行的路途上越来越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