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四)净信 欲信和诚信
信心分为净信、欲信和诚信。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听到一位导师的尊号以及见到导师慈祥的形象就对导师生起信心,叫做净信。就如同平常交朋友一般,第一眼看见这个人的外表和言行觉得很亲切,就认为彼此可以当朋友,若不符合自己的心态,就觉得不是自己的朋友。这种仅凭当时一瞬间的感觉,而没有任何理由所产生的信心叫做净信。这种净信并不可靠。
我相信,无论是藏族弟子还是汉族弟子,在初次依止导师时,是否能对导师生起信心,往往取决于自己第一时间见到导师的感觉。很多弟子第一次见到导师时,就如同见到释迦牟尼佛般开心,好像天天都在欢笑之中,永远不会有烦恼。当然,在摄受弟子的过程中,具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事是导师作为善知识的法则,也必须要这样。当导师呈现的形象非常慈悲,你就觉得这位导师非常慈悲而产生信心,但第二天导师呈现出忿怒形象的时候,可能你又会开始诽谤。
很多年前我去汉地时并没有讲解很多法,许多地方的人也都不认识我。当时有居士来见我,这些居士的信心非常虔诚,一直祈请我做他们的根本上师。我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学来根本上师这个词,但那天早上我非常慈祥地答应他们的各种请求。当时我也很疑惑,汉地信众的信心真有这么大吗?于是我想下午再考验一下大家的信心。这些弟子下午跑过来的时候,用世间的话来说,又开始撒娇了,但这时候,我没有像早上那么“慈悲”了。他们问我要甘露丸,我说没有;让我加持,我说现在没时间。有些向我求法,我想如果早上向我求六别法,可能我也会同意,但是下午向我请法,我就直接说不行。紧接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早上还在祈请我做他们根本上师的一些信众,下午又祈请我能不能不做他们的根本上师。像这样的信心,就叫净信,一点都不可靠。
欲信是指稍微知道一些道理,虽然并不彻底,但是相对净信更可靠一些。欲信也不是发自内心而生起的信心,因此还是变化性的。
真正发自内心的信心是指因为对法和导师的功德有圆满的认识而生起的清净信,也叫做诚信,诚信是永远不会变化的。
比如麦彭贡波老人在依止贝若扎那的时候,仅用七天修行上师瑜伽便获得虹光身。禅宗惠能大师在五祖前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二祖慧可大师祈请达摩祖师助其安心,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二祖当下反观自心而开悟。类似这样传奇的公案,在禅宗历代祖师当中比比皆是。但要记住的是,这些祖师大德的开悟并非仅仅依靠当时的一个话头、表示或心印传承,而是祖师大德具有非常圆满的根机,否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时时都要培养自己的信心。但如何培养自己的信心?
我们说过,如果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某一个据点之上,作为信仰西方极乐世界的弟子,从初次信仰佛门开始就应该往西方走。但一路往西,可能你会走到阿富汗,那里除了战争之外,谁也没有听说有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往西走是走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也没听说哪位历代高僧大德是向西走到极乐世界的。这就说明,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一个据点,而在清净心之中。当内心清净的一瞬间,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它的宫殿不需要谁去打造,就好比昨天晚上你梦中的一切境相一般。请问昨天晚上你梦中华美宫殿的设计师是谁?当时用了多少工人,建了多少年?当然,一切不需要,因为这些建筑一瞬间就在你的梦中形成。或者昨天晚上你梦见有一条狗追你,请问这条狗是谁家的?同样一个道理,当自己业力沉重的时候,不清净之相也会一瞬间呈现在你的面前。因此,清净与不清净的的一切显现都在于你自己的内心。想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必须断除遮止清净心的一切障碍——执著和烦恼。换句话说,与正法相违的一切都是遮止本来面目的污点,都必须及时扔掉,这样才能让清净心迅速赤裸。所以,培养信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