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三)不要以文字掩盖见解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77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三)不要以文字掩盖见解

  有些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在修窍诀法的时候掺杂思维(观察修),不是说思维是一种过失吗?从了义的阶段来说,思维可能是一种过失,但也不一定说思维在了义阶段完全是过失。因为它是本体的妙用,又怎么会是过失呢?而且作为行道过程中的修行者而言,若不借助思维的力量,难以成办心的本性。因此,我们修行期间还需要起心动念的原因就在此上。

  华智仁波切曰:“若能转为道用,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自性之功能。”这也充分告诫我们,妄念多并不一定是一种过失。尤其在修行过程中,初次以戏论成办无戏论之见解,恰恰是方便教授的重点。龙树菩萨曾经说过,从大中观的角度而言,在回遮他人见解和树立自宗派见解的时候,必须依果中观。但在修行过程中,虽然中观的讲解超越一切戏论,但实修还是必须在稍微改造的戏论基础中,去创造无改造、无戏论之见解,而这需要一些窍门。

  这里所谓的窍门需要我们通过实修去领悟,而不能靠词句来掩盖自己的实修。比如有些弟子往昔看过很多书,从文字上对佛法也略有了解,但若在实修中用文字掩盖自己的修行,相信他的见解不会有很好的进展。比如大家都听过《金刚经》、《楞严经》等经文,里面都在讲解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等见解,因此我们从文字上知道心无形无相,一切皆为空性。但很多人在知道这些理论后,就会在修觅心法期间用空性来掩盖一切,认为一切都是空性。这样一来,由于修行不细致的缘故,面对一切事物的时候,还是会和往昔一样,容易产生烦恼。也就是说,由于前面观察修做得不够的原因,自认为一切都是空性,过去心、现在心及未来心皆不可得,心本身也无形无相,因此又何必再去多做观察呢?这样仅仅依靠空性的理念掩盖一切,我们的修法就只能是走个形式而已,见解永久不会进展。若我们的修行是以文字掩盖真实见解,恐怕仍旧无法对治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晚上做梦的时候,也无法在梦中认识一切皆为虚幻。因为你对空性的认识只是一种概念,并没有真正纳入到自己的心相续之中,因此你的内心对空性的认识还非常粗糙,只是用文字来掩盖。

  所以,文字可以作为我们在实修过程中的参考,但在实际修行过程中,还是需要一步步地如理造行,这样才能彻底断除一切习气。如果仅仅依靠空性的概念来掩盖一切,可能今年一切皆空,明年也还是一切皆空,见解只能永久停顿在这么一个状态中。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二)前行的实修不可轻视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四)闻思应纳入实修之中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六)应珍惜闻法因缘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五)贪心的过患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七)身恶业之邪淫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修行者应时时忆念无常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二)观修四厌离法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三)观想四厌离法而生精进心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一)愿菩提心的两个学处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八)执著为轮回之根源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四)增上果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六)精进修法才能成办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带佛像的纸可不可以随便烧?某处印的,说拿纸作路引,上面有佛像?[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论僧人宜多办佛教杂志以普及佛化[栏目:明真法师]
 375.问曰:佛一身何以受四钵?[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二章 明心见性 7 妄念与妙用[栏目:元音老人]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一、如何培养入出息念 10-1-3 参、平衡七觉支[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传喜法师与佛教在线记者谈话记录[栏目:传喜法师]
 四皈依[栏目:新编佛教念诵集]
 人间佛教──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栏目:传道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四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净土决疑论》讲记 五[栏目:传印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