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另外,阿难,这些众生在‘鬼趣’业尽之后,则其‘地狱道’和‘鬼趣’的‘妄情’与‘虚想’两种妄习已然消磨干净,不再继续沦落于这两道。”
“于是,方才重新出生在世间,与原来造业时所亏欠的人相遇,投身为畜生,来偿还宿世的业债。”
【畜生】又名“旁生”,泛指人之外的一切动物,与人类生存在同一个世界,旁“人趣”而生也。
狭义说来,只有人类饲养的动物才叫做“畜生”,此外的那些野生动物本不属于人类所有。但“畜生道”则是广义之说,把所有这些动物都包含于其中了。
那些堕入无间地狱的人,当初所造下的恶业当中,既有地狱罪业,也有饿鬼罪业,还有畜生罪业。因此,当他们从“地狱”和“鬼趣”出来以后,通常还需要投生于“畜生道”,即“畜趣”,来服务于当初所亏欠的人,为他们劳作、看门,乃至于做宠物给主人带来欢乐,等等。
但是,主人不应当把它们杀了吃肉,否则,据后文世尊所开示,那将会冤冤相报无有了期。后文再详说。
关于“畜生道”的来历,也有四种情形:第一、因在“人道”当中造下了“中品十恶”之罪业,而直接投生“畜趣”;第二、因过去世的“异熟”罪业所牵引,在其它道命终后,忽然投生“畜趣”;第三、因造下了极重罪业而堕入“地狱道”受报,从地狱出来之后,直接投生“畜趣”继续偿还其余罪业;第四、从“地狱道”出来,先投生“鬼趣”,这两道罪业清净之后,再投生“畜趣”来偿还其余业报。
在这里,世尊以上述第四种为代表,概括“畜趣”众生的来历。随其过去曾经造下的“十习因”之罪业,显现为“十种鬼”;“鬼趣”业尽之后,则分别投生为如下十种“畜趣”种类:
第一种,“怪鬼”大多投生为“枭类”: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因贪爱物类而遇物成形的‘怪鬼’,在所遇物类毁坏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猫头鹰之类。”
“怪鬼”借物成形,猫头鹰之类则“附块为儿”,都属于怪异之类,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
第二种,“魃鬼”大多投生为“咎征一切异类”: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徵(征)一切异类。
“因贪婪色欲而遇风成形的‘魃鬼’,在所遇之风毁坏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象征凶兆的各类动物。”
【咎征】凶兆。
“魃鬼”遇风成形,能够带来旱灾等灾害;象征凶兆的各类动物,例如乌鸦之类,往往也与凶事相伴出现,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
第三种,“魅鬼”大多投生为“狐类”:
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因贪着诈惑而遇畜成形的‘魅鬼’,在所遇之畜死去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狐类动物。”
“魅鬼”源于伪诈习气,狐类则诡诈多疑,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
第四种,“蛊毒鬼”大多投生为“毒类”: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
“因贪着嗔恨而遇毒虫成形的‘蛊毒鬼’,在所遇之毒虫死去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有毒的动物。”
“蛊毒鬼”源于嗔恨、狠毒之习气,毒类动物嗔恨之时便会放出毒素伤害其它生命,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
第五种,“疠鬼”大多投生为“蛔类”: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因贪着回忆而遇衰气成形的‘疠鬼’,在所遇之衰气枯竭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蛔虫之类的寄生动物。”
“疠鬼”源于留恋旧人之习气,蛔虫等等寄生虫类,则留恋于所寄生的动物,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
第六种,“饿鬼”大多投生为“食类”: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因贪着傲慢而遇空气成形的‘饿鬼’,在所遇之空气枯竭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被人类宰杀并食用的动物。”
【食类】被人们饲养,也将被人们食用的动物。
“饿鬼”源于当初做人时的贪婪与傲慢习气,人们习惯了傲慢自大,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者,可以任意宰割动物们供自己食用,因而造下恶业,落入地狱、鬼趣。如今又来做动物被别人杀了吃,而吃它们的人,往往就是当初他们宰杀的动物们转世而来,这是他们的因果报应。
第七种,“魇鬼”大多投生为“服类”: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因贪着欺罔而遇幽暗成形的‘魇鬼’,在所遇之幽暗退散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被人类宰杀而用来制作服饰的动物。”
【服类】被人类宰杀而用来制作服饰的动物。
“魇鬼”源于当初做人时的欺骗、迷惑他人之习气,因而造下恶业,落入地狱、鬼趣。如今再来做动物,被别人宰杀之后制作成了服饰,来妆扮别人的外表。而那些被妆扮的人们,往往就是当初他们欺骗或迷惑的人转世而来,这是他们的因果报应。
第八种,“魍魉鬼”大多投生为“应类”:
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
“因贪着恶见明辨而遇精明成形的‘魍魉鬼’,在所遇之精明退散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顺应季节的迁徙类动物。”
【应类】顺应季节的迁徙类动物。
“魍魉鬼”源于贪着恶见并试图明辨之习气,一切迁徙类动物,则擅长于辨明季节与栖息地,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
第九种,“役使鬼”大多投生为“休征一切诸类”:
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徵(征)一切诸类。
“因贪着栽赃成功而遇光明成形的‘役使鬼’,在所遇光明散灭之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象征吉兆的各类动物。”
【休征】吉祥征兆,吉兆。
“役使鬼”源于宿世栽赃陷害之习气的业报,以前曾经栽赃陷害别人,如今便替人服务,助人成办事业,等等。象征吉兆的各类动物也是一样,仍旧延续着赎罪立功的因果业报。
第十种,“传送鬼”大多投生为“循类”:
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因贪着结党营私而遇人气成形的‘传送鬼’,在所遇之人去世以后,其‘鬼趣’业报随之消尽,于是重新出生在世间,多数会投生为听人训导的各类动物。”
【循类】听人训导的各类动物,例如狗、猫、鸽子,等等。
“传送鬼”替人传送福祸消息,为人服务,这是他们在偿还做人时亏欠下的业债;听人训导的各类动物也是一样,仍旧延续着赎罪立功的因果业报。
以上是十种“畜趣”种类,世尊以此概括所有“畜趣”众生,说明其大致来历。法义已经明了,其余不再一一列举。
下面,世尊对于“三恶趣”进行小结,也来彻底解答阿难尊者前文关于“地狱”来历的疑问: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旁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阿难,这十类‘畜趣’众生等,都是因为被业火把过去的罪业习气烧干了以后,才超出了‘地狱’和‘鬼趣’,重新出生在世间,为了偿还其宿世业债,而旁落为畜生。”
“所有这些‘畜趣’境界,也都是由自己当初造下的虚妄业,招引来的虚妄业报。如果能够觉悟菩提自性,便会明白这些虚妄的业报因缘,本来没有实质内容。”
所谓“本无所有”,是说所有这些“畜趣”的种种因果业报毫无真实可言,都是众生妄想心当中的“幻境”而已,并不是说因果业报不存在。
不仅“畜趣”如此,“地狱道”也是如此: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如你所说的那样,宝莲香比丘尼私行淫欲,妄言没有业报而生身堕入无间地狱;琉璃大王由于诛杀释迦族,善星比丘由于妄说一切法空,也都因此而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他们这些恶业和地狱业报,本来就是他们自己发起的。所谓的地狱,既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从地而出,更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完全是自己的妄想造业所招感,也必将由自己的妄想心来承受其罪报。”
“在菩提妙心当中来观察,所有这一切,无非都是虚浮妄想所凝结的假相罢了。”
“浮虚妄想凝结”好比什么?就好比昨夜的梦境;“菩提心”好比什么?就好比当前这个远离昏睡与妄想的清明之心。就在当前,您是否可以回忆昨夜的梦境呢?当然可以。但是,您还会再次陷入梦境当中的种种痴迷与烦恼吗?不会了。因为,梦早已醒来,您把它看穿了,它不过是幻觉而已。
绝妙之处在于,当您昨夜的梦境发生之时,您的“清明之心”并不曾失去,也不曾被破坏;当您的“妄想心”在梦境里面痴迷与烦恼之时,您的“清明之心”并不曾陷入痴迷与烦恼。它就是您的“菩提心”,也叫做“菩提觉性”,只要充分觉悟它,再来观察这所谓现实生活当中的一切,嘿嘿,无非都是些“浮虚妄想凝结”而已,何来丝毫真实呢。
此“菩提心”无相而非生非灭,其中的一切五蕴境界,都是不折不扣的“浮虚妄想凝结”,换句话说,都是幻觉与幻境而已。只要此心不迷,“五蕴”当即超脱,不破而自破。乃至于一切生死轮回之事,都如浮云过虚空,丝毫不曾障碍“菩提心”的明朗与如如。
因此,只要充分觉悟“菩提心”,便可以成为大自在与大解脱的圣者,而完全不被五蕴境界所扰动。这就是各位同修的修学方向,为此,愿和大家一同努力。这也是“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的甚深法义之所在。
以上是世尊对于“七趣众生”之“畜趣”来历的开示,下面,世尊继续开示“人道”,即“人趣”之来历: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徵(征)其剩。
“此外,阿难,当这些‘畜趣’众生偿还先世业债之后,如果它们给予主人的回报,已经超出了应当偿还的份额;那么,这些‘畜趣’众生业债已经还清,死后便会重新投生为人,反过来向原主人讨回多还的那部分价值。”
关于“人趣”的来历,大约也有四种:第一、前世本来就是人,由于奉行五戒与中品十善的功德,今生仍旧投生为人;第二、前世本是天人或仙人,因福德消退而降生在人间;第三、本来是净土当中的菩萨,因菩提大愿而示现投生人间,前来行菩萨道,广度众生;第四、前世在三恶趣,一步步升到了“畜趣”,终于把宿世业债偿还完毕了,得以重新投生为人。
在这里,世尊以其中的第四种为代表,概括“人趣”的来历,以便和前文一脉相承,显明其中的因因果果。同时,仅就这个时代而言,人类大多数都是从“三恶趣”来的,离世以后大多数也将去往“三恶趣”。因此,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各种“动物本能”,并以此为荣。随着前世种种动物习气在人间的流行与泛滥,例如裸露、残暴与滥交等等,人类社会的道德沦丧,也就在所难免了。
问:为何会发生“若彼酬者,分越所酬”的现象呢?
答:众生的因果业报错综复杂,动物回报主人份额满了以后,其寿命未必就该结束了,此时,便会出现“多还”的现象。另外,如果主人不肯善待动物,甚至予以虐待,也会出现无形当中被迫“多还”的现象。
其它还有多种可能,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这些从“畜趣”还完业债而来的人,和其原来的主人,世尊继续说道: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如果动物原来的主人具有善根之力,或兼有福德因缘;他们仍旧可以留在‘人趣’当中,不会舍弃人身,而直接以人身返还动物(如今已经投生为人)曾经多付出的那部分劳动力之价值。”
“如果原来的主人缺少善根与福德,就将会在死后投生‘畜趣’,以前世的动物(如今已经投生为人)为主人,返还多得的那部分价值。”
【有力】在佛法当中,菩萨们通常被称为“有力”大人,所指就是“定慧之力”或“善根之力”。
因此,作为一个学佛人,千万不要贪占任何便宜,而尽量要善待一切人,也善待一切动物。否则的话,必将陷入一系列可怕的因果业报。假如遇到了一些意外损失,例如被偷、被抢、被侵损、被诈骗,等等,为了社会公道,应当及时报警,以免更多的人受害。至于最终结果,无论自己的损失能否追回,都不要太过在意,那或许是自己曾经亏欠人家的呢。
同时,最明智的,还要通过勤奋修学,遵照如来的教导,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力”菩萨,既有定慧之力,也有善根之力,更有福德之力。这样的话,即便无意当中触犯了一些因果,也不至于落入“三恶趣”,而仍旧可以在人天道当中修学善法。
遇到了“债主”之后,就宽心地补偿他们。“债主”在哪里?您周围的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或许就是;您无意当中遇到的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许就是。因此,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当帮助周围那些困难的人或苦难的人。
对于还债而来的动物与其主人之间的因因果果,世尊继续开示: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
“阿难,你要知道,如果主人用动物来挣钱,来获取财物,或者使用其劳动力来为自己服务,等等,一旦动物把欠主人的债偿还完毕之后,自然就会停下来。”
所谓“偿足自停”,要么是动物自然命终;要么是随着种种因缘而离开主人;再要么是已经衰老,无力再劳作,善良的主人便为它养老,等等。后面这类主人,尤其令人赞叹,他们与动物相处久了,深切体会到了动物的灵性与感情,便不忍心杀害,而能够为它养老送终,实在是明智之举,善莫大焉。
这是通常情形,但也有意外:
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如果主人在动物向自己还债的过程当中,杀害了它,或者吃了它的肉;这样一来,它就会怀恨在心,将来一旦遇到便会报仇,于是,双方在未来的微尘数劫当中,常常会相互杀害,相互吞食。就如同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谁转到上面都会压迫下面,转来转去,相互残杀与压迫,永难停息。”
因缘不可思议,有缘人终究会相逢。不过,假如是相互杀害之因缘的话,则每一次相逢,都将是一场难以避免的悲剧。这就是生死轮回的车轮,总有谁会被碾碎在下方,也总有谁看起来似乎高高在上。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随着生死业力的轮转,角色便会不停地相互转换。
这就是茫茫生死苦海,它不会自行停歇,除非: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除非遇到佛法,实践如来奢摩他妙修行路;或者遇到佛陀出世,得以解开怨结,闻法修行。否则,上述业力之轮便不会停下来。”
所谓“奢摩他”,乃是泛指一切三昧法门,即止观双修,定慧双运之正法。具体说来,本经所有修法内容,都属于如来“奢摩他妙修行路”之范畴,简称“奢摩他”。
对于大家来说,虽然未逢佛陀出世,却有幸遇到了如来正法——这一部曾被天竺某国奉为“国宝”的《楞严经》,由般剌密谛大师历尽辛苦携带而来,并译成汉语,流传至今。
既然遇到了如此殊胜之正法,就应当努力修持,依据“三渐次”开悟“无生法忍”,行入“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便会得以迅速超越生死轮转,圆满无上正觉。除此之外,这茫茫人世还有何意义呢?无非都是些烦恼纠缠之虚幻业境而已。
以下便是十种“畜趣”众生,在还清业债之后,投生“人趣”的十种情形:
第一种,“枭类”动物大多参合为“顽类”之人: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如今,你应当知道,那些‘枭类’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贪婪诸物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愚痴顽固的人群当中。”
【参合】参杂混合。
【顽类】愚痴顽固之类。
人一旦贪婪于物,自然就会目光短浅,混入愚痴顽固之流。
第二种,“咎征一切异类”动物大多参合为“异类”之人:
彼咎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那些‘咎征一切异类’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贪婪淫欲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妖异怪诞的人群当中。”
【异类】妖异怪诞之类。
人一旦太过贪婪淫欲,就会沉迷于其中而无心它事,难免混入妖异怪诞之流。
第三种,“狐类”动物大多参合为“庸类”之人: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
“那些多疑的‘狐类’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狡诈贪惑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庸俗无聊的人群当中。”
【庸类】庸俗无聊之类。
人一旦心怀狡诈,贪爱于迷惑别人,便会时常故弄玄虚,难免混入庸俗无聊之流。
第四种,“毒类”动物大多参合为“狠类”之人: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很(狠)类。
“那些‘毒类’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嗔毒贪恨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狠毒不仁的人群当中。”
【狠类】狠毒不仁之类。
人一旦心怀狠毒,做事便会不择手段,难免混入狠毒不仁之流,例如黑道分子,以及各类犯罪分子等等。
第五种,“蛔类”动物大多参合为“微类”之人: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那些‘蛔类’,即寄生类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贪恋回忆和依赖他人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自甘卑微的人群当中。”
【微类】自甘卑微之类。
人一旦心怀依赖,便会胸无大志,不求进取,难免混入自甘卑微之流。
学佛修行尤其不可自甘卑微,古人云:“佛即丈夫我亦尔,敢不勉力自修持!”学佛必须要有大丈夫气概,此心本来通天彻地,涵盖乾坤,与诸佛菩萨一切祖师无二无别,怎可甘心沦落于“六道”幻影,而不求超越呢?
但也不可狂妄自大,修行人眼界一定要宽广,这来自对于经论的深入学习;而行持则需要严谨,尽量遵循因果,尽量遵守戒律而身心清净,才能够与法相应。
如今,有解脱志向的修行人越来越少,也包括出家人在内,多数都是些自甘卑微的庸庸碌碌之徒。偶尔有几个“上进”的,则纷纷忙于名利事业,每天忙着算计口袋里那点儿钱财,忙着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忙着满天下收弟子,并美其名曰“弘法”。
你看他们往法座上一坐,肥头大耳,满面红光,而且两眼放光,那是什么光?那就是《楞严经》前文,世尊所说的“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之光。此类人等,每每以世间法代替佛法,把自己的种种窍门传授给弟子们,哄得大家高高兴兴,赞叹得众人不知云里雾里。
然后呢,心满意足地悄然发财。弟子和大众们呢,也都法喜充满,无比感恩地感慨自己真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善知识。
为何如今骗子流行?因为,市场需求很大。如今的人们,没几个肯踏踏实实修行的,都想着如何投机取巧,如何学佛能够速成,最好是师父几句话,自己就收获满满。而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只有骗子,只有假冒伪劣善知识。
但他们大都会持续风光下去,因为人们根本不具备对于“正法”和“邪法”的辨别能力,他们只会看影响力和事业,只会看社会地位和名望,等等。他们无暇认真学习佛经,所以只有被骗的分,怪不得别人。
什么时代出什么人,佛法从来不曾没落,但人不行了,就顺带着把法也糟蹋了。当这一大群人都不行了,菩萨们就纷纷转生净土了,没了教化因缘的缘故,来而无益的缘故,正法成了多余的缘故。
第六种,“食类”动物大多参合为“柔类”之人: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那些‘食类’,即被人类做肉食的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害怕被人宰杀的惶恐心绪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胆怯柔弱的人群当中。”
【柔类】胆怯柔弱之类。
人一旦心怀惶恐与怯懦,便会胆小怕事,不敢做不敢为,难免混入胆怯柔弱之流。
修行是需要胆识的,不要说出家,连“皈依”和“受戒”,以及生活当中的持戒、念经、念佛、持咒、行善,等等,都需要不凡的胆识。
这个世道很诡异,你吃喝玩乐,贪占公家便宜,等等,大家觉得很正常,很OK。但是,你要学佛修行,甚至要吃素,还要布施做功德,周围的多数人对您的评价往往是:脑子进水了。
我做居士那些年,就时常享用周围人的如此美誉,但我不是胆怯柔弱之人,哪里会把这些庸俗之流放在眼里呢?管你是谁,统统耳旁风。
这信心从哪里来?佛经,静心读经,聆听世尊的谆谆教诲,给了我永生不竭之鼓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常读佛经的人就是“近佛者”,我庆幸自己荣归此类。
第七种,“服类”动物大多参合为“劳类”之人: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那些‘服类’,即被人类用来制作服饰的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欺罔不休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劳碌不息的人群当中。”
【劳类】劳碌不息之类。
人一旦心怀欺罔,便会陷入内心的造作与迷茫,难免混入劳碌不息之流。
修行必须是“闲人”,也就是看得开的人,放得下的人。那些闲不下来的人没法修行,只会瞎折腾。一直折腾到两眼一闭,两脚一蹬,方才告一段落。
第八种,“应类”动物大多参合为“文类”之人: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那些‘应类’,即顺应季节的迁徙类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贪着明辨分别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文艺才华的人群当中。”
【文类】文艺才华之类。
人如果心怀明辨分别,就比较聪明而有才华,便会混入文艺才华之流。
文艺才华有其可贵之处,也往往被世间人所推崇,如今时代特别发达,文艺各行业明星辈出,富贵已极。但就修行解脱来说,文艺才华仍属于小聪明,如果沉醉于其中,反而会障碍解脱智慧的显现。
莲池大师的《七笔勾》当中,就有“把盖世文章一笔勾”之说,其原因就在于此。纵然有文章盖世之英才,仍然属于虚妄分别,最多是巧妙的虚妄分别而已,与自性的觉悟丝毫无关。
第九种,“休征一切诸类”动物大多参合为“明类”之人:
彼休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那些‘休征一切诸类’,即吉祥征兆类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不惜枉害他人而追求成功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聪明狡黠的人群当中。”
【明类】聪明狡黠(音:侠)之类。
人如果一味地追求个人成功,就比较精明强干,便会混入聪明狡黠之流。
这样的人属于小聪明,往往只关注个人利益,只在意自己的所谓成功。他们难免“见小利而忘大义”,与修行解脱并不相应。
第十种,“循类”动物大多参合为“达类”之人: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那些‘循类’,即听人训导类动物,偿还业债完毕之后,便会恢复人形,重新出生在‘人趣’当中,宿世结党营私之习气仍有残留的缘故,便会参杂混合在人情练达的人群当中。”
【达类】人情练达之类。
人如果太过熟谙人情世故,就比较势利,往往眼里只有利益,而缺失道义,便会混入人情练达之流。
“循类”动物听主人的话,而“达类”之人则特别听领导的话,他们是人情练达的“人精”,乃是此土历史悠久的特产,人数众多,层出不穷;势力广大,蔚为壮观。他们根本不适合修行,也不太会接受佛法。
在生活当中,凡是此类人等,我都会离他们远远的。因为不是一路人,不相应。但说实话,他们才是这个人群的主流,在这个人情练达的社会当中,权利、金钱和交情胜过一切。不是有句俗话么:“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这话不好听,但确实近于实情。在这样的人脉氛围当中,佛教与佛法是不可能兴盛的。如果曾经“兴盛”过的话,那不过是一种利用,最多是附庸风雅而已。佛教从来就不曾深入这个人群的主流血脉,而向来只是极少数人珍藏的宝藏。所谓“东土有大乘气象”,仅限于那个时代,以及少数人群。如今,根本就谈不上了。
以上十类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但却数量庞大,他们就是佛缘浅薄的芸芸众生。以他们为代表,世尊对于“人趣”进行小结: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阿难,这十类‘人趣’众生,都是因为偿还宿债完毕之后,才从三恶道恢复了人形。究其根本,都是被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主宰,因为颠倒妄想而分别计较,于是,要么因贪爱而相互出生,要么因贪吃而相互杀害,等等。”
“只因为他们不曾遇到如来出世,也不曾听闻如来正法的缘故,才会在尘劳妄想当中法尔轮转,而不知出离。这些就叫做可怜的众生啊。”
【法尔】法本如此。
在佛经当中,常有这样一句话:“如来名为可怜悯者。”乃是世尊的慈悲感慨之语,从圣者常乐我净的自受用来观察,一切芸芸众生迷失了本有的自在安乐,因妄想执着而陷入了难以停歇的“相生相杀”之轮转,实在可怜,而且冤枉。
以上是世尊对于“七趣众生”之“人趣”来历的开示,下面,世尊继续开示“仙趣”之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