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33)观颠倒品
 
{返回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7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33)观颠倒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丁二十三(观颠倒品)
  
  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颠倒指贪嗔痴等烦恼,这些也是无有自性的。
  
  佛教的实有宗认为烦恼是事实存在的,唯识宗认为烦恼是心的幻化,中观讲烦恼是空性的,密宗主要讲烦恼本身就是智慧。小乘主要认为烦恼是实有的,对烦恼特别畏惧、害怕。大乘的唯识宗,主要是中观认为烦恼是无有自性的,也就是烦恼为菩提。密宗认为烦恼本身是智慧,五种烦恼是五种智慧,强调一切法本来是清净的,包括烦恼也是清净的。
  
  佛法都能断掉烦恼,但是断烦恼的方式不同。有的认为烦恼像毒药,若没有任何方法和能力,就不能吃,若吃了,会导致人死亡。有些人有方法,通过一些方法,毒性可以变成药性,变成药以后就可以用了,但是你得有这个能力。小乘认为烦恼是实有的,烦恼就是烦恼,没有任何方法,也没有任何能力,所以肯定会这样看待,犹如毒药就是毒药,人食用后肯定会死亡。大乘中观则通过一些方法把毒药变成药,让毒性起不了作用。密宗里主要指有这种能力,烦恼本身就是智慧,犹如毒药可以直接食用,生命、身体不但没有事,反而对其还会有很大的帮助。
  
  见解不同,修行的层次不同,断烦恼的方法也不同。我们这里主要讲中观,本品讲烦恼本身也是空性,不是实有。若真正知道了它的自性,烦恼并不可怕。
  
  戊一、经部关联:
  
  《般若经》云:“以贪清净故,色法亦清净”等,宣说了无有颠倒的道理。
  
  烦恼本身也是清净的,这个“清净”是空性的意思。内心的这些烦恼是清净的,外在的色法等所依的境也是清净的。佛在经中宣说了无有烦恼的道理。这是经部关联。
  
  戊二、品关联:
  
  在前面说轮回不存在,相续不存在。如果对方提出:轮回的相续是存在的,因为轮回的因——烦恼存在。轮回是怎么形成的?有烦恼就会造业,有业然后有轮回。烦恼是怎么产生的?烦恼是我见、我执。有我执、我见就有烦恼,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了就要在六道中轮回。
  
  他们认为轮回存在,因为烦恼存在。若烦恼存在,则轮回存在,但是烦恼不存在。为了证明烦恼的自性不存在而宣说本品。
  
  此品分二:一、遮破烦恼;二、遮破烦恼存在之能立。
  
  己一(遮破烦恼)分二:一、广破烦恼;二、分别而破。
  
  庚一(广破烦恼)分四:一、以缘起因而破;二、以无有所依之因而破;三、以无因之因而破;四、以无所缘之因而破。
  
  辛一、以缘起因而破:
  
  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
  
  净不净颠倒,皆从众缘生。

  
  “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贪”为贪欲,“恚”为嗔恚,“痴”为愚痴,这些是根本烦恼。其实根本烦恼有贪嗔痴三毒,或者贪嗔痴慢疑五毒,或者贪嗔痴慢疑见,见再分五种
  
  ,即十种根本烦恼。贪嗔痴烦恼是怎样生起来的?就是忆想分别、非理作意,也就是分别心。所谓非理作意,就是妄想分别,这是所有贪嗔痴烦恼的根。
  
  “净不净颠倒”:非理作意、妄想分别是贪嗔痴烦恼共同的因。净、不净、颠倒是贪嗔痴个别的因。
  
  清净与不清净的念头叫妄想。“净”,依靠清净可爱的分别念,然后觉得清净可爱,贪心就有了,贪欲就有了。有清净,肯定就有不清净,分别念嘛!“不净”就是依靠肮脏可恶的分别念,觉得不清净,觉得肮脏可恶,因为这些分别和妄想,嗔恚心就有了。“颠倒”可以这样理解:诸法的究竟实相里没有这些分别,分别了就是颠倒。但在这里,“颠倒”指常、乐、我、净。比如,本来没有自我,但是把五蕴的综合体视为自我,这就是颠倒,因为这种观点不符合真理。再如,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在刹那当中灭,一刹那就灭,但是却将其视为常有了。把昨天的我、今天的我,昨天的房屋、今天的房屋都视为一个了。无常视为恒常,这也是颠倒。再如,一切法都是不净的,但是将不净的视为干净,这也是一种颠倒。人的身体是不净的,由很多不净物组成,哪里有干净的?但我们都视其为干净的了。再如,将痛苦视为快乐,这也是颠倒。轮回当中只有苦,世间只有苦,没有乐,但是我们把苦当成乐,并且追求世间的这些快乐。
  
  在这里讲的颠倒主要指这四种。因为这些都不是实相。众生不明真相,这叫愚痴。因为有这些分别念,所以就有愚痴。净、不净、颠倒此三者是贪嗔痴三毒的个别因。
  
  “皆从众缘生”:贪嗔痴烦恼是以种种因缘而生的。以种种因缘而生的就不是实有的。这个道理在前面已经抉择过,比如说已存在的不用生,不存在的更不用生,因为不存在的东西不能生,这不是都没有了吗?烦恼也一样。
  
  若因净不净,颠倒生三毒。
  
  三毒即无性,故烦恼无实。

  
  “若因净不净,颠倒生三毒”:依靠清净可爱相或肮脏可恶相以及颠倒,而生贪嗔痴三毒。
  
  “三毒即无性,故烦恼无实”:刚才讲了,三毒是因众缘而生,因种种因缘而生,实际上没有生,不存在。若是有生,或者是自生,或者是他生,或者是自他而生,或者是无因生。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观察,四种方式都不成立,再没有其他的产生方法,所以贪嗔痴这些烦恼是不生的,不生就不灭。所以说三毒无有自性,不是以自性存在,烦恼不是实有的。
  
  辛二、以无有所依之因而破:
  
  我法有与无,是事终不成。
  
  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

  
  “我法有与无,是事终不成”:“我法”就是补特伽罗人我。前面已经讲过,这个“人我”无论是以自性存在或不存在,都不合理,都是不成立的。
  
  “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若没有这个“人我”,这些烦恼不能有“有”“无”之称。若补特伽罗人我存在,可以说“这个众生有烦恼”或“这个众生没有烦恼”。但是这个补特伽罗人我不存在,没有这个众生,就不能说有烦恼或无烦恼。
  
  谁有此烦恼,是即为不成。
  
  若无有所依,烦恼亦不成。

  
  烦恼如同墙上的花纹一样,它要依靠所依才能成立。但具有这种烦恼的人我或众生,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成立的,前面已经讲过。既然所依丝毫不存在,则能依烦恼也决不会有一星半点存在的可能。有墙才有墙上的花纹,没有墙就没有墙上的花纹。有补特伽罗这个人或众生,才可以有烦恼。烦恼是能依,人我或众生是所依。既然所依不存在了,能依也就不存在了。烦恼的是谁呀?不烦恼的是谁呀?没有啊,不存在。在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上面不能安立有或无,因此有烦恼或无烦恼都不成立。
  
  如身见五种,求之不可得。
  
  烦恼于垢心,五求亦不得。

  
  “如身见五种,求之不可得”:“身见”指人我。前面讲过,人我和五蕴以一体或多体的方式存在不合理,五蕴不依靠人我,人我不依靠五蕴,人我不具有五蕴,通过这五种方式观察,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人我。这个身见也叫萨迦耶见,就是人我执、法我执。我们在前面遮破这些时使用过这五种方法,通过这五种方式去观察,自我存在不成立,也就是没有。
  
  “烦恼于垢心,五求亦不得”:已经被烦恼染污的心叫垢心,垢心是心;烦恼是心所,不是心。烦恼与垢心之间可以通过五种方式进行观察。
  
  《显句论》里讲了两种推理方式:其一,垢心(心)作为所生,烦恼作为能生,在它们之间进行观察;其二,烦恼是所生,心是能生,也可以这样进行观察。
  
  二者是一体还是多体?若是一体,心和心所(能生和所生)就成为一体了,这样因和果就成为一体了,这是不合理的,有这样的过失。若是多体(异体),就有互相没有关系的两个实有法彼此不观待的过失。一个是能染,一个是被烦恼染污了的心,二者是观待的。但因为二者都是实有的、多体的,互相之间就不能有任何的关系。若是有关系,就不是实有的,就是有变化了。若两个实有的法同时存在,互相之间就不是观待的。因此,以一体或多体(他体)的方式存在不合理。
  
  一个是能依,一个是所依;一个是能染污的,一个是所染污的。二者不能在同一时间存在,否则,不能说能染污、被染污。所以,以多体、他体的方式存在不合理。如果不是两个实有的他体,就不能互相依靠。烦恼不能依靠心而存在,心也不能依靠烦恼而存在。包括烦恼具有心,心具有烦恼,也都不合理。
  
  若烦恼是所生,心是能生,这样进行观察,和刚才一样,都不合理,怎样都是不成立的。所以,烦恼和垢心“五求亦不得”,一样不可得。
  
  辛三、以无因之因而破:
  
  净不净颠倒,是则无自性。
  
  云何因此三,而生诸烦恼?

  
  “净不净颠倒,是则无自性”:净、不净、颠倒都是无有自性的。
  
  “云何因此三,而生诸烦恼”:它们自己都没有自性,怎么能生烦恼?它们是生烦恼的因,但它们自己不是以自性存在,都不可得,怎么能说依靠它们生烦恼?
  
  辛四、以无所缘之因而破:
  
  如果对方又提出:烦恼是存在的,因为烦恼的所缘境存在的缘故。烦恼的所缘境是什么?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境。因为这些外境存在,所以烦恼存在。
  
  现在对这个观点进行观察。
  
  色声香味触,及法为六种,
  
  如是之六种,是三毒根本。

  
  这些外境存在,所以烦恼存在,这也是不合理的。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
  
  皆空如焰梦,如乾闼婆城。

  
  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境统统都如梦境、如阳焰、如乾闼婆城、如梦幻泡影。《金刚经》里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乾闼婆城又叫寻香城,也就是海市蜃楼,能亲眼看到。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空中(虚空当中)会出现很多建筑、城市等,实际上有没有?没有!看似存在,实际不存在,这都是幻相。夏天特别热的时候,从远处看就像有河流似的,但到了近前却没有,这叫阳焰。梦境就是我们晚上在小小的屋里做梦,梦见很多房屋、大象。其实屋子挺小,一头大象也装不下,但做梦的时候可以有很多大象,梦里存在,但实际不存在。这些相看似都有,实际上没有,用这些来比喻显而无自性的真理。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境如梦幻泡影,都不存在。
  
  烦恼也不存在。有人认为烦恼存在,因为所依存在,外境存在。如同“色”,看见好看的就生贪心,看见不好看的就生嗔恨心;觉得可爱就生贪心,觉得讨厌就生嗔恨心等。但这些外境都是不存在的,是我们自己以分别心假立的。这些外境上不存在好、坏,清净、不清净的分别。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清净本身就是不清净。超越清净与不清净的清净,才是真正的大清净;快乐也是,远离快乐与痛苦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叫大乐;爱与恨也是,远离爱与恨的爱才是真爱,这叫大爱。我们讲清净、平等,讲的是远离清净与不清净的清净,是远离分别的。现在,我们有时稍微感觉清净,就觉得清净,其实这不算清净,不是真正的清净。我们现在稍微感觉快乐的时候,就觉得很快乐,这不叫快乐,这本身是一种痛苦,只是我们认识不到。
  
  庚二(分别而破)分二:一、遮破贪嗔;二、别破愚痴。
  
  辛一(遮破贪嗔)分二:一、破因法净与不净;二、破果法烦恼。
  
  壬一(破因法净与不净)分二:一、以所依为虚妄而破;二、以互相观待而破:
  
  癸一、以所依为虚妄而破:
  
  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
  
  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

  
  “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六种”指刚才讲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些都犹如幻化人。幻化人就像电视里的人一样,在那里谈生意,在那里争战……看似有,实际上没有,你到那里去找,找不到。又如镜子里的影像一样,你去照镜子,里面有一个你对着你,看似有,但实际上没有。
  
  “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若是这样的外境,当中“何有净不净”?哪有清净或不清净、干净或不干净?没有。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人民币没有干净或不干净的。“我太喜欢人民币了”,所以再脏的人民币你也没有觉得脏,没有嫌弃过呀!就这个意思。如果有干净或不干净,人民币上也应该有吧,但是没有啊!同样,你喜欢某种东西、喜欢某个人的时候,再脏也不觉得脏,再坏也不觉得坏。这都是心!没有净或不净。所以,哪来的贪欲和嗔恚?
  
  癸二、以互相观待而破:
  
  不因于不净,则亦无有净。
  
  因不净有净,是故无有净。

  
  清净或不清净,干净或不干净,都是观待而成立的。这里的“因”是观待的意思。不观待不净,哪来的净?就是要放下分别。
  
  诸法的本性是平等的,想见性不?想成佛不?若是想,就要平等对待。净和不净好比左和右。没有左哪来的右?左右是观待的,有左才有右,有右才有左。净和不净也一样,若没有不净、不观待不清净就没有清净。
  
  不因于净相,则无有不净,
  
  因净有不净,是故无不净。

  
  不净也一样要观待净,否则没有不净。
  
  若是没有净,哪来的不净?若是没有不净,哪来的净?这二者是观待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你不能说先有净或先有不净。你说先有净,那这个净是怎么产生的?若不依赖不净,怎么能有净呢?若先有不净,那这个不净是怎么成立、安立的?这不是要靠净吗?
  
  还是鸡和蛋的道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说不清楚。这里讲的都是鸡和蛋的关系。说先有鸡不合理,说先有蛋也不合理。这就是佛讲的无始无终。佛讲时间时,讲的是无始无终;佛讲空间时,讲无边无际。这都是超越的,这样就OK了。有限的时间是不能安立的,科学家也无法安立。这是轮回,也是空性。因为是空性才有轮回,若诸法不是空性,不能有轮回。
  
  我跟大家讲过,要相信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不能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成就,也不能成为真正的佛弟子。我们要恭敬佛。什么叫恭敬佛?不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时候,你对佛才有真正的恭敬,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这样你才有希望。之前,你连希望都没有。在这里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以前我讲过什么叫忏悔。忏悔就是知错改错。自己毛病挺多,问题不小,但却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没有按佛的要求做,也没有按上师的教导做,一到关键的时候还是随自己的烦恼、随自己的习气走。若是这样,你不是学佛的,你在学魔王波旬。什么叫学佛,什么是真正的修行?自己观察自己。嘴上会说,表面上会做,这是不是真正的学佛人?是不是真正有修行?不是。学佛修行若没有如理如法,学这些理论也好,知识也好,只是增加了自己的妄想、分别念而已。稍会了一点点,懂了一点点,就觉得比谁都强了,“我最起码比他强,他还反过来怪我。”
  
  壬二、破果法烦恼:
  
  若无有净者,由何而有贪?
  
  若无有不净,何由而有恚?

  
  若没有清净可爱的分别念,贪心、贪欲就没有了。若没有肮脏、可恶等这些不顺心的分别念,就没有嗔恚心了。
  
  辛二(别破愚痴)分二:一、破颠倒外境;二、以破成立之果。
  
  壬一(破颠倒外境)分二:一、破颠倒与非颠倒之差别;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
  
  癸一(破颠倒与非颠倒之差别)分三:一、外境之成与不成相同;二、外境之有无相同;三、仅此执著亦不可成立。
  
  子一、外境之成与不成相同: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处有常倒?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无常执着为恒常。本来是无常的,却视为恒常,这叫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处有常倒”:但诸法是空性,大空性当中没有无常,哪来的将无常视为常有的颠倒呢?
  
  站在空性的角度来讲,在大空性当中,无常也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属于轮回的法,还是属于涅槃的法,统统都不可得。若是没有无常,哪来的无常为恒常的颠倒之事?
  
  子二、外境之有无相同:
  
  著无常为常,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刚才没有颠倒,现在也没有“非颠倒”,即不颠倒。如果将无常之法说成常有,这样的执着是颠倒。因为空性中不存在无常,那么所谓的“无常”的执着又怎么会不是颠倒妄念呢?必定是颠倒妄念。
  
  偈颂中讲的是常与无常。其他几种颠倒也都是如此。
  
  首先,将不净执着为净。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觉得对方干净、清净。其实自己的身体也好,对方的身体也好,哪有一个干净、清净的?从头发到指甲,没有一样是干净、清净的,但是我们却执着为干净了,还说:“这个不干净,不能吃;那个不清净,不能用。”你自己呢?干净不?清净不?若干净、清净,你拿出一样东西来看看。诸法的实相——大空性当中没有不净。又哪来的净呢?不净为净,执着于净叫颠倒。
  
  然后,将苦执着为乐。我们都觉得痛苦的这些就不说了,而自己觉得快乐的其实也都是痛苦的,这些间接地让你烦恼,让你痛苦。我们感觉舒服、得意时,就认为是快乐。在地狱里,狱卒们用炽热的铁锤击打那些众生,他们昏迷过去的时候就觉得太快乐了。我们有时候轻松了一点,得意了一点,就觉得快乐,因为平时太痛苦了,在轮回中苦得太久了。在地狱里,平时太痛苦了,昏迷过去了,暂时感觉不到这些痛苦,所以就执着为快乐。这些哪是快乐?将痛苦执着为快乐,这叫颠倒。在诸法的实相——大空性当中没有苦,所以没有将苦执着为乐的情况,也就没有颠倒。
  
  再次,其实没有实实在在的“我”,所谓的“我”是五蕴的综合体,但是我们一直认为有“我”。无我执着为有我,这也一样是颠倒。诸法的本性——空性当中没有“我”的存在,“无我”也不存在。有“我”才有无“我”,二者是观待的。前面讲的,说有、说无都是错误的,因为这都是戏论,都属于边执戏论。所以没有“无我”的存在,没有无我执着为有我的情况。
  
  子三、仅此执著亦不可成立: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灭相,是故无有著。

  
  “可著”指这些法,“著”是执着,“著者”指执着的这个人、众生,这叫三轮。三轮统统都是体空。三轮以及所执着的色法等一切都是本来寂灭,本来不可得,所以就没有执着。
  
  癸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分二:一、总破;二、别破。
  
  子一、总破:
  
  若于真实中,无有颠倒执,
  
  颠倒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如果在真实境界当中,不存在所谓的颠倒或者非颠倒的执着,那么又有谁会具有颠倒,又有谁会不具颠倒呢?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存在。
  
  若颠倒与不颠倒都不存在,颠倒或不颠倒的补特伽罗众生肯定也不存在。若颠倒或不颠倒存在,颠倒、不颠倒的人或众生也存在。但这种情况不存在,所以颠倒的人或补特伽罗不存在,不颠倒的人或补特伽罗也不存在。
  
  子二、别破:
  
  若已成颠倒,则无有颠倒;
  
  若不成颠倒,亦无有颠倒。

  
  已经颠倒的,不能再颠倒了。不是颠倒的,更不能颠倒。所以颠倒不存在。
  
  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
  
  汝可自观察,谁生于颠倒?

  
  所谓的“正在颠倒”也不存在。自己仔细观察一下,到底谁在颠倒?
  
  若颠倒不生,何有颠倒者?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何有颠倒者?

  
  一切法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都不合理,都是不可得的,这样谁在颠倒?既然颠倒不存在生,怎么可能存在颠倒者?
  
  若我常乐净,而是实有者。
  
  是常乐我净,则非是颠倒。
  

  如果所谓的“常、乐、我、净”是实有存在的,则其有境人我的执着以及清净、恒常、快乐之类的意识,就不会是颠倒的。既然是事实存在,怎么能说是颠倒呢?因为外境存在的缘故。因此,若是有,不能说颠倒。
  
  若我常乐净,而实无有者。
  
  无常苦不净,是则亦应无。
  

  若没有所谓的“常、乐、我、净”,则无常、苦、不净都不能有。
  
  壬二、以破成立之果:
  
  如是颠倒灭,无明则亦灭。
  
  以无明灭故,诸行等亦灭。

  
  “如是颠倒灭,无明则亦灭”:颠倒灭尽,无明就灭尽。不颠倒,就没有无明。
  
  “以无明灭故,诸行等亦灭”:无明没有了,诸行也就没有了,生老病死等这些法也都没有了。无明没有了,烦恼没有了,业没有了,轮回也就结束了。
  
  己二、遮破烦恼存在之能立:
  
  若烦恼性实,而有所属者。
  
  云何当可断?谁能断其性?

  
  若烦恼是实有的,以自性存在,谁能断烦恼啊?以什么能断烦恼啊?既然这都是事实存在的,那么谁也不能断,以什么也断不了。
  
  若烦恼虚妄,无性无属者。
  
  云何当可断,谁能断无性?

  
  “若烦恼虚妄,无性无属者”:若烦恼无有自性,统统都是妄想分别。“无性”即无有自性,如幻如梦。
  
  “云何当可断,谁能断无性”:如果烦恼无有自性,是假的,都是妄想,就不用断烦恼。既然它不是自性存在,那么谁断?以什么断啊?徒劳无益。如同本来是一卷花绳,但我们没有看清,认为那里有毒蛇。若你看清那是绳子,没有毒蛇,根本不用把它拿掉。有的人说:“那就是绳子,一卷盘旋的绳子。”说是绳子,但还是不敢碰,还拿棍棒碰,这就说明还是没有明白。如果彻底明白了,还要那样做吗?直接走就OK了,根本不用想什么。真正的成就、自在就是这样,它不分顺境逆境,本来就无有自性,本来就是这样,这叫“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本品主要是将烦恼抉择为空性。烦恼的自性是空的。烦恼生起时,一观察也是空的,无有自性。
  
  《观颠倒品》讲解圆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根本慧论》讲记(32)观如来品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5)观因缘品(3)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0上) 观本际品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8)观去来品(1)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1)观行品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17)观作作者品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0下)观苦品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3)观有无品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6)观业品(2)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27)观业品(3)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3)观因缘品(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Real World[栏目:Ajahn Sumedho]
 如何将压力转换成愿力?[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相应16经 病经第三[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戒律戒自己,修行修自己[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凭什么认为那个人、天、动物就是被授记的菩萨在延续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出三藏记集 2 四十二章经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方便法门[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什么是“五浊”?[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生命的意义[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章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第一节 「心」范畴的展开与关联[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