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住之六
生命痛苦的重点是那个执著
而不是那个被执著的客体
外境所有的人事物对待我们怎么样那是他的自由,包括我的小孩,我们的小孩他对我孝不孝顺那是他的自由,我们从来没有一点期待,他对我孝顺我感激,他对我不孝那是他的自由,我们没有任何要求、一无所求。我只有分享我的一切,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所求。
我要很注意警觉,我有没有要求人家要感激我,我要求人家要与我分享他的拥有,把对等的利益回报给我,我对他好,他就要对我好,或者我有求到名,或者我有求到更深的利益,或我求到别人怎么看到我们的好名声,这里面是不是都是有杂质呢?是这些杂质造成我们的痛苦,造成我们内在的不宁静,事实上是有所求,不管你在求什么?求出世的好处还是入世的利益动机?是这些梦想、期待、计算让我们错过生活的每一个片刻。
如果你在诵经,是因为你在享受诵经过程中全然的宁静,这是什么?这是全然的享受。但是你在诵经的时候,你在计算一遍、二遍、三遍……八遍……,今天念了二十遍,明天念了二十二遍,这样跟佛菩萨交易应该够了吧,终于念完了,可以很轻松了。那你错过了你念经诵经静心的乐趣,因为你有所求。
你在念经的时候有那么大的贪念,求菩萨感应上身吗?念经本身很有意思,静心本身也很有味道,可是我念经是为了达到解脱,或者要得到像老师那般的神通力,或是为了得到空性,要达到自我实现,那你知道你的诵经在做交易,你永远都有所求,你错过了你可以享受宁静的片刻。在你有所贪求消失的一刹那,当下你就是空性的人,当下你就是一尊佛,当下你就是存在,当下你就是宁静。
把邪曲的心一一揪出来看,这都是有所求所产生的,是它造成你的痛苦。老师上礼拜把这些邪曲的心都一一列出来,请一一自我检点。我们有所求,有所贪求,那就是自我,所以要逆势操作,逆势就是逆着你的邪曲的心来操作,而不要顺着你邪曲的心去运作,就是不要让你的欲望牵着你走,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那你错过了生命喜乐的片刻,你会永远活在痛苦中而不知苦的根源,你会变得很迟钝,很不敏感,你在听老师分享时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道理是道理,而你还是你,你错过了,你错过了生命最美的每一片刻,你错过了解脱之道。
你不需要求解脱,“求”你就不能解脱。你不求,这“不求”,我不是要你逆势操作去做,那我不求,“要或不要”都有一个要,我只要你去看透那个自我、邪曲、梦想、理想的没有意义的时候,你不需要再去用力了,你不需要自己告诉自己要怎么样、怎么样,你常去观照,这些“求”就会自动消失,这些贪求、欲望或者叫执著就渐渐消失了。
生命痛苦的重点是那个执著,而不是执著的客体。你现在执著于家人,所以你觉得执著于家人很苦,你跑出去出家,然而又执著于那个道场,或是那些师兄、师姐,或是执著于什么?那你要知道是“执著”造成你的痛苦,是“执著”造成你的不宁静,不管你到哪个地方都是一样。
你执著于宁静,那菜市场就不能宁静,所以你要跑去比较清净的地方。当你执著于宁静的时候,鸟语也会变成你的干扰,那个鸡在啼叫,也会变成你的干扰,那个秋蝉在呢喃,也会变成你的痛苦,有人在吹口哨,也会变成你的烦恼。这重点是你内在的态度,你不享受,你不接纳,你在排斥你的厌恶、讨厌,造成你的痛苦。
你工作很忙,但你享受那个忙,那个忙会忙得很有滋味;反之你工作很忙,但你很讨厌那个烦。你知道吗?是你的那个“讨厌、排斥、拒绝”造成你的痛苦,而不是那个工作真的造成你的痛苦。所以你无路可逃,你什么都烦,你在家也烦,工作也烦,连走路都烦,吃饭都很烦,那死了就不会烦了;死了当然也一样很烦,是你的态度,而不是那个客体,我所讲的是上乘法,是直指本性的东西。
你要去看,这就是往内看,你要知道这样你才会有空间去疗伤止痛。我跟诸位师兄、师姐分享,一个慈悲心显露的人,一个计较心消失而愿意去造成别人快乐的人,他不会有伤口的,他如果有伤口的话,也会因为他发这样的心,他的伤口就这样愈合了。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不要以为这些大菩萨,为什么要发那个愿,我们好佩服啊!他为什么要这么样?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们也看到观世音菩萨,他发什么愿――“若在这个世界有一个众生在受苦,他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他都要救他帮助他,否则誓不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空无的状态,生命最幸福的状态、不是真的地狱要空了,才能成佛,他当下就成佛了。
我们发得起这种愿吗?我们有太多的动机,我们做什么都要有意义,那么有意义就是有没有效率、有没有好处?我们头脑里一天到晚都计算,做这有意义吗?做什么有没有意义?那个充满了计较和计算的心,让你错过了生命的每一个片刻。
我听到一个师父他怎么带弟子的你知道吗?他把很多的豆子,很多的红豆、绿豆混在一起,他让弟子把那么多的豆子分开,还原成两堆红豆、绿豆!你知道人类的欲望和贪求,他的每一片刻都要计算成有意义的,如果你有所求,就会错过生命的每一片刻,不管你喜不喜欢,你的时间都在过,你开心也是一天,你不开心也是一天,你很有效率也是一天,你没有效率也是一天。
我觉得这个师父的设计方法也蛮有智慧的。这个师父设计方法虽然很有智慧,就要看这个弟子有没有智慧,如果他不能完全服从老师的教诲,他可能会起一个念头,这有意义吗?为什么他要叫我这么做?头脑永远在计算“为什么”?但是如果他愿意这样做,他的计算和计较心会渐渐消失,他的心会宁静,那时候再来念佛,那就快多了,可以直透本性。否则那么多邪曲的心降服不了,一天念佛一千次、一万次,有效率吗?没有意义。当你能享受把豆子分开的乐趣,红豆在这边,绿豆在那边,红豆在这边,绿豆在那边,很享受每一个片刻。因缘给我们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那个浮躁的心就消失了,那个自我、计较的心就会渐渐沉淀,就会消失了,可是容易吗?那要很有福德的人,他才愿意那样做,否则“头脑”就跑出来了,就说浪费时间,我还有其他事情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