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果的真相 第六章(三)穿透愚蠢的心念所造成的生命障碍,才能享受全然的宁静空间
 
{返回 因果的真相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5
因果的真相 第六章(三)
庄圆法师讲因果经
三昧之三
穿透愚蠢的心念所造成的生命障碍,才能享受全然的宁静空间
  
  老师刚才举的那个例子,那个人想要享受流浪汉在寒夜里面风吹雨打的痛苦,对他而言.因为他要享受那一份感觉,那个风吹雨打,对他来说不是痛苦,他是在欣赏那一幅画,因为他内在没有抗拒。
    他在追求那个感觉,他在享受那个感觉。我不是要你去追求那个感觉,而是我要把享受痛苦的感觉用一个比较明确的对比例子让你去体会,在体会中下定决心去接纳你生命的穷通祸福、一切的境遇,去享受一切的起伏变化。
    事实上在命运的流动中,你根本没有选择的权柄,那都是定数,那都是你前世所作所为,今生回报到你身上的因果报应轮回。
    你只要抱着一个欣赏、一个接纳、一个享受、一个生命旅行家,这样的态度去品尝它,去观赏它,你就跟这些痛苦产生距离,你就像在画廊里面,去欣赏一幅一幅存在创造的画,然后你生命就会开始宁静了,你会品尝到生命真正的美感、美味。
    人家在背后讲你是非、斗争你或批判你的时候,你也可以看到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情况,你也可以看到那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你虽然身处在这个世界了,可是你的心已经宁静了,你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你是一个旁观者,这就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你要跟自己好好地静下心来对话一下,你到底有多少的梦、多少的理想、多少携带的答案,你要对它们提出质疑,你要对它们提出怀疑,不要完全认同它们。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你那些梦,你那些理想,你那些携带的答案,都是你痛苦的根源,你生命根本不需要什么,是你一大堆梦想产生的想要,才会让你那么的痛苦,才会让你沉沦在六道轮回里面,而永无出离的日子,让你造作恶业。
    因为你内在的不甘心,那种比较所产生的不满、产生了嫉妒、产生了爱现、产生了算计的手段,自己很苦却见不得别人的幸福,想把人家拖下去与你一起受苦、在后面破坏人家、去伤害人家,这些邪曲不善的心都是来自于你那个不需要的欲望,不需要的理想,不需要的梦想,不需要的却以为它真实不虚,这个答案意味着生命就是要这样才对。
    禁欲,所以你就排斥跟那个禁欲相反的纵欲;你喜欢光明,所以讨厌光明的另一边的黑暗;你喜欢有钱,你就会排斥没有钱;你喜欢出风头,你就排斥人家瞧不起你,所以你就更爱现。
    这些所谓的念头,一大堆的概念,一大堆所谓的心的业力,这些愚蠢却以为理所当然的想法、看法、习性、欲望就是生命痛苦的源头。
    所以,当这些愚蠢、虚幻却以为真实不虚的真理,这些概念被你穿透了,你就能随顺自然,随顺因缘处于任何境遇你都很宁静,你都不受干扰,你就不再紧张了,你就不再焦虑了,你就不再不甘心了,你也不再遗憾了,你已经渐渐能无所求了。你就得到生命真正的宁静了,你也可以不再生了,也就是不再来这个世界投胎转世了,你也不在六道轮回里面了。
    除了因为你的慈悲的愿力,你乘愿再来,或者为了因缘而来,否则这个无常的世界,它一概也不能束缚你了,想来就来,想去就去,不论你处任何的境遇,每一个片刻你都能享受。
    如果你现在所处的境遇里面,你不能有享受的感觉,那不论你上穷碧落下黄泉,不论你处于任何的境遇,天堂、极乐世界,你也不能享受。
    未来是现在的延续,所以如果有人说,等到怎么样的条件成熟的时候,他就能放下,那他永远不会有放下的时候。“等我孩子长大了,我这个妈妈呀!就要到处去旅行,我就能放下。”那是她的借口,她为她的懦弱,她为她的执著,她为她的梦,她为她的欲望或为她的自我,找了一个自我欺骗最合理的借口。如果你能放下,你现在就能放下;如果你不能放下,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放下。
    曾经有一个妈妈,她跟我说她有两个小朋友,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开始对她的生命提出质疑,也就是我要过这样的日子吗?为了小孩子我完全被绑手绑脚,我不能到处去旅行,到处去做贸易,在做贸易中去体会生命自由自在的感觉!因为孩子还小她放不下。
    但是她说:“如果我现在不能放下,我可能真的一辈子都放不下,我怀疑自己目前的思考模式有没有问题,所以我想做一个测试。”
    换句话说,她想要去体会看看,这两个孩子是不是那么需要她,或者说她是不是对小孩这么地重要,我觉得她是一个很勇敢的人,敢面对生命,敢去挑战,因为她对生命能提出问题了,她不再接纳世俗人的答案。
    “唉呀!儿子这么小你怎么敢把他放在家里面呀!你真是不负责任的妈妈呀!”你是一个不尽责的妈妈呀!这是世俗的答案,而她会对这个答案提出问题,所以她想要测试。她去旅行,然后让这两个小学生自己在家生活,以前这两个小学生常常打架,所以她妈妈就在那边当仲裁者,然后这位妈妈再把这两个小孩打一顿。
    这次她想通了,她要冒险地去尝试新的方式看看。所以,她跟她的邻居说:“我要去旅行,然后这两个小孩子我要让他们自己一起生活,请你帮我观察,但是你绝对不要让他们知道你在观察,当我旅行回来,你再告诉我他们互动的情况。”
    她去旅行一个月回来以后,那个邻居呀!竟然跟这个妈妈说:“哇!太神奇了,以前你们两个小孩子呀!你在的时候天天打架,可是从你离开的那一天开始,他们一个洗菜,一个炒菜,互助合作耶!纵使吵架,一下子就没事了,握手言欢!原来你以前那个方式好像不是很好,这样的方式真的比较正确。”
    后来这个妈妈跟我讲,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到处去旅行,到处去做贸易,这个妈妈现在还在南庄开咖啡店,那两个孩子已经读大学了,而且相亲相爱。
    所以凡夫俗子呀!他来不及提出问题,就已经接受答案了,而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有智慧的人他已经可以对他的生命、他的经验、他的思考模式、他所继受的答案提出问题,他开始穿透了这些自我的虚幻,他开始渐渐地能独立自主,而不再受到这个社会的约束,别人对他的看法,别人对他的褒奖、毁誉,或自己的得失,他开始有宁静的空间去观照。

{返回 因果的真相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果的真相 第六章(四)观照是静下心来,到内在去查看那么纷繁易变的杂质
下一篇:因果的真相 第六章(二)“想要”是一个毒品,是生命真正的痛苦所在
 因果的真相 第七章(五)每个人都是存在的一颗棋子,善恶是自己的选择..
 因果的真相 第十二章(四)最简单的解脱的法即是让你内在的宁静显露出来..
 因果的真相 第九章(二)嫉妒的心是吸引外力反扑自身的种子
 因果的真相 庄圆法师讲《因果经》 序 作者简介 目录
 因果的真相 第十二章(五)掌控、计较的左脑代表着自我最明显的得失心..
 因果的真相 问与答(三)
 因果的真相 第五章(一)如何从三界消失而溶入空无逍遥自在的悠游天地间!..
 因果的真相 第八章(二)让你的敌人跟你一起解脱,那是你对他最好的回报..
 因果的真相 第六章(四)观照是静下心来,到内在去查看那么纷繁易变的杂质..
 因果的真相 第二章 怎样化解命运给你的伤害?(一)内心的批判是痛苦的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拘文字 当求妙悟——《禅林宝训》读后感[栏目:戒法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栏目:慧律法师]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抉择知见的重要性[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解脱是一种生命状态[栏目:雪漠]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栏目:找回自己]
 大乘佛教中的派别主要有哪些?[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他的一生及教导--介绍泰国禅师隆波田的动中禅 The Dynamic Practices Of Lu..[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以不迎不拒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事物[栏目:净慧禅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