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三)具有分别心的修法无法成办解脱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41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三)具有分别心的修法无法成办解脱

  如今世上行持善法的修行者比比皆是,但是很多修行者对法的理解还不够圆满。

  比如说,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一心祈祷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对于其他教派,无论所依对境是佛菩萨还是历代传承祖师,以及为弟子们传讲不同教言的导师,并不具备信心,甚至有时候无意中还会说一些诽谤的话。即便如此,他仍然觉得,这样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迟早的事。但要记住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平等的境界,也就是说,无论慈悲心还是信心,都是平等的。所以我等在修行过程中,应尽可能往平等去发展,而不应偏袒,因为偏袒永远不能得到平等。当然初次开始修法是从起心动念创造平等开始的,当圆满实证见解时,就会达到真正平等之境界。

  无论我们以后修什么法,如上师瑜伽、本尊或念诵咒语,我们都要认识到,我们所缘的对境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这样才能得到圆满之加持。若仅仅对某一尊佛很有信心,对某一位导师很有信心,但对其他佛及导师有另一种想法,恐怕这不是一个真正修行者的行为,而且这种思想也违背了心的本体,违背了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想成办解脱恐怕不现实。我们平常在修的过程中,要时时铭记这一点,无论你依止多少导师,这位导师都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尤其在祈祷过程中,也要如是理解、祈祷为妙。

  诸佛菩萨本具圆满的功德与普遍的加持,但如果你的理解和祈祷已经偏袒,最终只能得到不圆满之加持,甚至得不到加持,因此信心必须站在修行的第一位。若具有信心,即便其他一切条件多么不成熟,即生成办解脱近在眼前。若不具信心,即便一切条件多么成熟,比如从闻思的角度当中理解多少道理,但想今生成办解脱是不可能的,犹如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般,即便做一个修法的形象,没有丝毫之利益。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换句话说,我们所修学的法是为了消尽烦恼增上信心,没有信心的修法,对于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

  我们当今修学不是为了凑热闹,也不是为了走个过程,更不是为了打发时间。如果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成办解脱,那么就要时时观待自己的信心。一旦修行违背了这一点,无论你现前性格有多么与众不同,行为有多么讲究,觉得自己的做法有多么正确,但已完全违背了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想成办解脱是决不可能的。所以在以后的修行过程中,应该时时铭记这一点。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二)如理祈祷才能得到普遍之加持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四)将身心投入修法才能得到法益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五)端正心态而调伏内心烦恼
 圣者言教 第二课(八)时时观修无常方能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三)三乘教法调伏烦恼的方便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六)任何善行都应具备六度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三)修法不能轻视方便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四)密宗殊胜之处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七)初步修行必须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八)修行者如何观待流言是非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九)解脱需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识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五)依教奉行就是护持戒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四章 阿姜查 修行问答[栏目: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大道[栏目:传喜法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二节 见闻觉知与全体大用[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佛教徒吃素是否也是一种感恩方式?感的是什么恩?[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8-119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先天的力量也需要后天的力量启动[栏目:万行法师]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栏目:龙树菩萨]
 本尊阿弥陀佛 第二章 弥陀本愿[栏目:清净法师]
 增支部1集171经[栏目:增支部1集]
 请问精进与执著如何区分?[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