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八)对修行者的忠告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12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八)对修行者的忠告

  有些人听闻我们天天讲解方便的重要性,内心不免有这样的疑问:强调方便是否是高原地方讲解密宗不得不依照的一种规矩?当然不是。如果你的根机如禅宗惠能大师般,是上等根机,在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当下就能不追随过去的妄念,也不迎接未来的妄念,一切放下自然安住而证悟,就不需要再讲解这么多的方便。但是几千年来有几个这样的开悟者?

  同样一句话,我们天天听闻,但是当下的心和昨天的心仍旧一模一样,这就充分说明,我们是上等之次第根机者,不得不依靠诸多方便行持,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如同我们前面放有一百斤重的东西,男众可能可以一次性背动,但是女众背不动,这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份,各五十斤,分两次搬走。但我们是因为遵照规矩而必须这样做吗?不是,是因为你力气太小的缘故而不得不这么做。这就叫做殊胜方便。

  对于各种方便,我们应该做到善巧运用。这样既是为了让自己成为禅定之法器,也能令自己的正行修得更圆满。我们从事一切善法的目的是为了清净自心,与成为禅定之法器是一个意思。有时我也听很多人说,他已经修了三四遍加行,现在准备修第五遍第六遍。当然,如是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议,但要记住禅宗惠能大师所云:“凡夫口诵,圣者心行。”如果你内心所希望的是今生成办解脱,与身行口诵相比,心行更为重要。我们的修行当然以身体勤作与口诵经咒作为基础,这是必不可缺少的。如今很多人口诵《阿弥陀经》、《地藏经》或《金刚经》等经典都非常好,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口诵去创造更好的条件,令自己成为法器,但是一味口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心行。

  现前我看到很多虔诚的弟子,由于不懂这些道理,修行流于形式,觉得非常可惜。虽然行持众多善法、积累福报,为了能在今生播下未来获得更好缘起之因,是可以的。但要记住的是,即便未来能获得更好的缘起,恐怕也还是得到如现前般的十八种珍宝人身。如今我们已经获得珍宝人身,心中却等待着未来获得解脱,恐怕将来也是像现在的心态一样,寄希望于未来的未来,何时才能得到解脱呢?轮回的痛苦我们已经受够了,真不想再遭受这样的痛苦而继续漂泊于轮回了,所以应该追求今生解脱,而不能一直寄希望于未来。

  很多人认为解脱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由于对很多道理不了解的缘故,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解可能也还有些幼稚。就好像一个山里人听说国外非常殊胜,遍地黄金一般,认为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到处金山银山,想什么有什么。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可以依靠这种幼稚的心态希求往生刹土。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要记住,成办解脱就是为了获得自在。因此平常无论座上还是座下,时时都要提起正念。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给我们布置的功课,每天不少于一百零八遍观音心咒和一百零八遍强制往生法,必须要做到。

  很多人问我要念什么功课?我想,即便有其他的功课,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给我们布置的功课也绝不能轻视,除此之外,没有更殊胜的功课了。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今生遇到了如佛般的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并且听闻他的众多教言,若还是无法心生满足,难道还会有满足的时候吗?在我们已经具备殊胜缘起之时,应该让自己依教奉行。正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言:“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已经把解脱之道指给了我们,以下该怎么做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若能依教奉行,才是真正具有大福报之人。

  【丁二、发殊胜菩提心】

  发菩提心要具备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要具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两个方面。在慈悲缘众生之上,需要依靠阿底峡尊者所传讲的修心七法或仁真晋美林巴智悲光尊者所讲解的修心五法来创造慈悲心。因为我们习气烦恼沉重之故,并不是想慈悲就能做到慈悲,必须依靠这些修法来成办。这些道理,前面已经讲过很多,后面也会有所讲解。平常在止观交修期间,多按修心七法和修心五法观修,也很有必要。

  【复调整发心,应思维:为使遍空一切大恩父母有情众生,即身于自地原始基界,速疾现证圆满佛果,我当专一修持甚深妙道瑜伽,须当发心。】

  原始基界就是心的本性。这里讲解的是智慧发菩提心,后面讲解禅定期间也有这部分内容,这次就先讲到这里。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七)依三清净的目的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一)诸佛菩萨形象不同功德事业无异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二十)课后嘱咐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二)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四)不要轻视十不善业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八)何谓皈依上师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六)调伏内心才是修法之根本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五)从三个方面理解暇满人身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五)因势利导是佛法最殊胜之处
 圣者言教 第三课(四)略说三种出离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二)内心快乐是健康长寿的良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舟上人之应化事迹[栏目:高僧传记]
 净土宗 伍、念佛往生[栏目:净土宗简介]
 如何点燃愿力?[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中台世界 初级佛学 第七课 四圣谛(三)灭谛、道谛[栏目:基本佛学]
 药师佛献给众生的无上大礼--赐予众生最高成就的飨宴(普光)[栏目:药师佛·文集]
 佛为什么不让坏人变好人?[栏目:心律法师]
 内观简介[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不可以通过自己的善心,在学习以及思考之后,来实现类似于宗教所带来的那种宁静与..[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丧葬礼仪篇[栏目:教规礼仪]
 第十二 摩诃巴利瓦罗品[栏目:譬喻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