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九)闻法的功德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07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九)闻法的功德

  【莫说依此理听闻修持,即使稍作听闻亦有无量功德。如《听闻集》云:“以闻知诸法,闻者断非法,闻则遮诸恶,闻者得涅槃。”如是所言。】

  圆满听闻一个教言的功德是无量的,即使稍作听闻,亦有无量之功德。

  这两天各地过来的一些居士问我,他们能不能听这部法。我们这段时间讲的是前行教言,当然可以听。但居士们又有疑问,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整听闻此法,没头没尾地中间听几天,断传承不是不好吗?从缘起的角度而言,能圆满听闻此法功德当然更大,但若不具足这些条件,即便中途听闻一两节课,功德也不可思议。

  如《听闻集》之中曰:“以闻知诸法,闻者断非法。”在导师面前听闻不同的法,就可以知道什么叫做正法,什么叫做非法,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只有知道这些法义,我们才可能在日常的行持中真正做到断恶从善。

  我在汉地的时候,听说一些对佛法不是很感兴趣但也不排斥的人,有时会说这样的话:“佛教不是提倡做善事吗?我心地也很善良,平常也在尽可能根据个人的条件帮助他人,像扶贫、赈灾、布施乞丐等。两者都在行善,有什么差异呢?”没有听闻过正法的人,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但要记住,从世间到出世间,善的适用范围太广了,不能仅仅依靠外在形象,就说一切善都是平等的。我们一直都在传讲,佛教提倡的善,因为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等一系列功德,所以是圆满的。而世间提倡的善,由于染杂世间八法或贪嗔痴烦恼,只能形成轮回之因,所以并不圆满。

  梁武帝是汉地非常有名的大居士,一生中建寺院、造佛像、建塔、供僧、抄经,所做善法极其广大。但当他问达摩祖师有多少功德的时候,达摩祖师说无功德。很多人说,无功德是达摩祖师从胜义角度而言,站在世俗当中应该有功德。但要记住的是,单纯从世俗的角度当中,我们还要观待发心。后期梁武帝问一位高僧大德:“为什么达摩祖师说我所做的一切没有功德?”这位导师解释说:“本来你所做的一切善行有功德,但是你天天把这些善行挂在嘴边,广作宣扬,功德就在这种炫耀中消尽了。”藏地也有类似的说法:“在步行者前蹲着讲,在骑马者前站着讲,善根就会灭尽。”

  摧毁善根的最大恶缘是宣扬自己的功德。在没有回向之前宣扬自己的功德,从出世间角度当中,功德会逐渐消尽,最终一点功德都没有。这也是我们反复宣讲三殊胜法的原因。对于凡夫而言,如果没有三殊胜法摄持,几乎无法迅速积累出世间善根。这些修行理趣,都是通过在导师面前闻法而得知的。

  在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以后,大家就会尽可能依佛法做取舍,所以,通过闻法,可以遮止一切恶行和恶念。当一切逆缘消尽而顺缘呈现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涅槃、解脱、清净心。

  以上略述了闻法的功德。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八)不应割裂闻思修三种智慧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追求出世间善并非排斥世间之善
 圣者言教 第十课(六)时时反观自己的不足之处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一)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就是持戒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三)五根识与出世间禅定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三)衡量见解增长的标准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一)调心为根本
 圣者言教 第九课(五)善巧运用方便才能迅速增上禅定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四)追求现世的过患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二)契合方便是转变无记发心的殊胜方法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二)什么是法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五)彼此产生矛盾的根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感恩与信心[栏目:法王小故事]
 唵嘛尼贝美吽[栏目:其它善知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栏目:广超法师]
 律禅密净四行论[栏目:太虚法师]
 深信因果—源源话说刀兵劫 (卢守中居士)[栏目:因果原理]
 圣者言教 第八课(一)真正生起菩提心需要长时间串习修行[栏目:圣者言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九节 各宗互融[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何以超度能使亡人得利益?[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佛教存有论和认识论的核心命题[栏目:林崇安教授]
 青年僧伽的幸福独白[栏目:幸福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