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要想修佛有成 就得能忍
 
{返回 忍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01

要想修佛有成 就得能忍

    “佛子菩萨善为旨,故将遭害当宝藏,对众无怨亦无恨,修行能忍佛子行。”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些勇于承受一切困难之中最为困难即“忍”,佛子菩萨们把一切苦难以及仇人的迫害等看成修行忍的极其难得的机会,当成如同获得取之不尽的无价之宝藏一样,并以毫无怨恨的心态实践三忍。就是佛子菩萨们学习并实践彻底的“能忍”。

    《庄严经论》中指出:“应做到三能忍,即主动接受苦难的能忍(安受苦忍)、不计较他人对你的伤害的能忍(耐怨害忍)和坚信佛法的能忍(谛察法忍)。”《致国王书》中指出:“忍就是不发怒。”“忍”的实质就是不在乎他人的伤害,勇敢地承受苦难,坚信佛法。具体地说,不因遭受伤害而心续烦乱的忍,叫做耐怨害忍;不因遭受苦难而心烦意乱的忍,叫做安受苦忍;仰慕三宝的功德,坚信诸法无我等,这样的忍就是谛察法忍(这三者即三忍)。

    动怒的罪过分为无形的罪过和有形的罪过。关于无形的罪过《菩提藏》中指出:“动怒一次就会使千百个劫波中积累起来的善根殆尽。”《入行论》也指出:“一次动怒就会葬送一千个劫波中积累起来的功德。”关于看得见的罪过,《入行论》中指出:“不去掉嗔怪之心就不能使内心安宁。”这就是说,如不去掉愤懑、怒气等,一生内心不得安宁。

    关于能忍的功德,《入行论》中指出:“只要以极大的忍耐力来克制怒气就能获得此生和来世的安乐。”忍能使你获得此生和来世的安乐,使你免于堕入恶趣,使你获得转生善趣最终获得解脱。本论中指出的对于伤害你的人不仅不愤恨,相反地应该把对你的伤害看成得到了宝藏一样,进而兴奋不已。《入行论》指出:“你不伤害他人,他人就不会加害你。(没人伤害你,你就无法修行忍)既然今天有人加害你,(凭白获得修习忍的机会)你就应该像获得天赐的宝库一样地珍视它。”

    前面所讲的“勇于承受灾难与不幸”等都属于忍的范围。关于“毫无怨恨之心”《庄严经论》指出:“对所有的伤害都应采取忍的态度。”这就是说不论遭受到苦难还是遇到其他的伤害都应忍之又忍之。阿底峡指出:“身处浊世须披挂‘忍’这个能抵御嗔怪的铠甲。”“最高的忍就是置身卑下。”阿底峡在回答仲顿巴提出的问题时有如下的对话,仲顿巴:“至尊阿底峡,当有人加害时该怎么办?”阿底峡:“仲顿巴,要制怒。”仲顿巴又问:“至尊阿底峡,当有人要杀害你时该怎么办?”阿底峡:“应该看成是你前世杀害了他,这才今生有了以命抵命。”衮巴瓦指出:“‘忍’的基础在于置身卑下。”坚俄瓦说:“如果没有能忍的思想,遇到伤害就会以牙还牙。这样更会遭到伤害,其结果毫无意义。因此,要想修佛有成就得能忍。”格西波多瓦说:“连一点点伤害都不能忍的话,就会从根本上搅乱修佛。因为不能忍就是破戒,就是从根本上违背佛法。我们所掌握的佛法本来就很有限,一旦违戒就等于彻底放弃了佛法。”卡热巴指出:“嗔怒是根绝善根的祸首。因此,如果看不到嗔怪的害处就是最大的错误。”切嘎瓦说:“‘不要纷争,不要伺机报复。’这就是说,要克服记恨他人的伤害之心和伺机报复的念头。”佛子陀美在发愿实践三忍时指出:“愤懑是抢夺你此生和来世福资的仇敌。因此,十分需要能‘忍’这个强大的队伍来抵御愤懑之心。”“能自我制服暴躁脾气的人就是最勇敢的人;只要能彻底征服愤怒这个敌人就等于成佛。”“愤怒的火焰导致自焚。”佛子陀美身体力行了这些教导。
 
 


{返回 忍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富楼那尊者善学忍辱
下一篇: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见羲法师)
 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忍辱法门的修正(高铭)
 要想修佛有成 就得能忍
 嗔心浅探(释圣醒)
 是佛是魔一念间(达真堪布)
 在忍辱中培养品德(达慧)
 以忍为力(湛弘法师)
 遭受痛苦的四种功德(达真堪布)
 六忍——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黄念祖居士)
 世间委屈六事(星云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净业居士应以五戒为根本[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略评新唯识论(太虚大师)[栏目:唯识学研究]
 梦僧亲授 阿鞞跋致[栏目:感应事迹[网络搜集]]
 关于随喜功德的开示(智空禅师)[栏目:其它法师]
 认识人生之一 2[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前行讲记 第二讲 开篇顶礼偈颂[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佛陀的样子 第三篇 佛陀十号[栏目:佛陀的样子]
 壹零贰 不会睡觉[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印顺学派的成立、分流与发展” 访谈录──以传道法师为对象[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放生 Life Liberation[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