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虔心行供养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26

  虔心行供养

  日常生活中看人、看事、看物,无论是用看的、用听的,一切都是叫做『有为法』。只要你看得到、听得到,这都是有形相,所以叫做『有为法形相』,是『从心造福业,身心所造作,虔敬而供养』。
  
  
  ⊙有为法形相,从心造福业,身心所造作,虔敬而供养。
  
  
  这一切有为法的形相,我们若是用欢喜心、善念的心,所看到的事情无不都是好。好事我们要懂得把握当下,从心起欢喜,做就对了,这叫做造福业。若不是好的话,我们听,我们以清净心将它一转过来,还是烦恼去除,增长智慧,这叫做『逆增上缘』。
  
  所以,有法就能善解。日常生活在这种善解、包容中,我们的心无不都是造福业,这就是『身心所造作』的事情。我们若能好好善解,『是』与『非』都能圆融,即使不能了解的人,也会有因缘能够化解。这全都是我们的心。
  
  每个人在修行中将心照顾好,能应事应物圆融一切,这样无不都是在造福,这都是从我们的身与心所造作。身体,我们的威仪、我们的行动等等,这内修外行的德,身的行动,让人看了,自然就知道修行者不可侵犯,修行者说的话我们要听。所以,即使心怀不轨的人来和我们对答,他也会回转善念。这就是要我们的身与心时时在法中,就能够转动人心,这也叫做『转*轮』——将恶法转成善法。这都是身心所造作。
  
  我们要虔诚恭敬,用很虔诚的心供养。供养,不一定要拿什么东西去供养,就是你这一片心,用你的身心行动,这就是最高无上的供养。真谛道理,要好好在我们的心灵道场,随时都能应用在人间,这是至高无上的珍贵供养。
  
  前面我们说『如是诸人等』,用恭敬的心建塔、造庙、雕塑佛像,为了流传佛法。佛陀曾有一度不断地提倡,为未来末法的众生而造形像。这些人能够随佛教这样造塔、建庙、雕塑形像,这些人若能够用恭敬心去付出,这样不断不断累积,从有形的造作而成为无形的道理入心。
  
  看我们在建筑的过程,也有专业的人来投入,这个环境,这么多的居士用心付出,也是很自然的,他也能发心,也能投入,也能培养那分虔诚的心。
  
  所以,慈济从『九二一』那时候,我们援建学校也度了很多人。这是好事,这人间互相帮助,应该做,何况为国家培养人才,教育的希望工程。全台湾多少的志工菩萨投入啊!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因为援建工程,度了多少人,从那一年投入慈济,一直到现在都是很精进的菩萨。所以说来,藉有形的动作,感触到这分善法的欢喜,入心了,之后就能听闻佛法,他就能这样精进过来。举这个例,我们应该都能够了解。
  
  有形的物质,只要人在造作、环境成就,这样也能菩萨度众生——已度度当度,当度度未度,就这样不断,这就是『度脱无量众』。
  
  
  昨天那一段(经)文:『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现在我们再看,『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旛盖,敬心而供养』。
  
  
  这段(经)文很浅白,大家看过就懂了。不论是塔,或者是庙,这虽然是有为法,虽然是一个形像,却是能够引起人的欢喜与恭敬,就心里会虔诚。这无不都是方便法。
  
  『以华香旛盖』。古庙都有吊一些装饰的东西,幢旛,不论是用绣的、用画的,或是写字等等,这都是古代的寺庙装饰。当然庙里还有花、香,这样来表达内心的虔诚、尊敬。所以『以华香旛盖』,这都是庄严道场,寺院里的空间。这都是表达恭敬,所以『敬心而供养』。
  
  
  ⊙由于众生心中有所乐着,欲随意欢喜庄严塔庙宝像,虔敬以花香供养。
  
  
  由于众生心中有所乐着,看到很庄严的道场,内心就感觉到要敬仰、要礼拜;佛像在那里,也有香、有花,有种种幢旛,自然塑造了应机。人的心灵、心理,那种的乐着,他喜欢这个环境,从这个环境中产生了恭敬的心,这就是『众生心中有所乐着』。所以,『欲随意欢喜,庄严塔庙、宝像』,就是为了要随众生所追求的那种心理,才需要有塔、有庙、有像。
  
  否则,人人心中本具佛性,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尊庄严的佛,人人的心中就已经有宝塔、庄严的寺庙,心中都有很庄严的道场,何必心外再去造塔、再造庙呢?何必还要心外再雕塑形像呢?
  
  虽然我们人人都是具足,不过还是有所著,偏偏要坐在这里才叫做在讲经,还是要在这个地点,才叫做在礼佛,这就是众生的心有所执着。所以,就要随顺众生的意,那种欢喜追求的方向,所以就要有这样的形像,虔诚用香、花来供养。
  
  
  再来就说:『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
  
  
  刚才是眼睛看的一切建筑,现在是用听的,用美妙的音乐来作乐。
  
  所以我们在礼佛时,我们有引磬、大磬、木鱼,这就是在让我们分别——引磬开始,我们有什么样的动作;磬槌一敲,节奏都能够很和齐;木鱼,让我们随着木鱼声,大家发音能整齐,很有韵律。
  
  我们看过人家做法会,圆圆的铜钹,还有琵琶,这都是能够发声、配音,或是用洞箫,或是笛子。有的时候我们若听到很优雅的声音,用这种乐器,同样能很有道气。
  
  或者是『击鼓吹角贝』,如果在西藏,就用很长的,像唢吶一样,居高往下吹响,山下的人都听到了。西藏那个地方就是以这种方式,每天都有号召,现在是要诵经的时候了、要礼佛的时候了,就有号召。
  
  所以『若使人作乐』,这种种都是乐器,若距离较远的,山顶离很远,要集合大家,佛陀的时代,叫做『楗槌』,就是用槌子敲木板,这就是要集众时。再后来就用鼓,听到鼓声,知道大家要集合的时候了。『角贝』是用吹的,洞箫也是;琴用弹的。这用最虔诚的心,配合着佛法的经典来赞诵,这也是一种供养。
  
  
  ⊙一念虔诚,躬身礼拜,音声歌颂,箫笛琴等作音乐,合掌礼拜致敬,无不是供养。
  
  
  这是一念心虔诚,不论是用有形的,眼睛看得到的塔、庙、佛像,或者是用耳朵听得到的等等,都是一念心。这一念心,能使我们起虔诚。
  
  道场在做法会时,开始经诵,随着音乐的声音,他会去礼拜。就如你们拜《法华经序》,也是这样,随着那个声音来礼拜,这也是有韵律,这样躬身礼拜。尤其是音声歌诵,用我们的音声念出来。常常告诉大家,礼拜时也要出声,身行供养,口也能行供养,用音声来供养。
  
  有的人心很郁闷,但是我们用很好的声音、好的法去和他说话,这也是一种声音,这也是一种方法。所以,诵经,人家会听进去,诵得很好听,声音很和齐,人家会起恭敬心,很混杂的心自然就安定下来。所以,我们诵经时不要只是用散乱心听别人在诵,自己不去与人和音,你不出声与人和音,这样永远心中都没有法进入。
  
  古人读书必须背诵,文句背了就在心里,脱口而出无不都是法。所以,经典也是,你若只是坐着,别人在念、你只是看字,心呢?到底是不是有在文句上?无人能知。你若念出来,就是眼睛看着字、口诵着文,身体随着韵律恭敬礼拜,这样身、口、意三善业就合一了,这也是最大的供养。
  
  这我们平时每天都需要。我们要如何说法?有时候说法是对人,诵经是对空界,魑魅魍魉。你不要以为我们眼睛没看到,其实看不到的空间里,有很多天龙八部、很多的护法。你是否有在用功?你念的经是字字清楚,我们对所有空界中也是一种说法。所以,念经念在我们的早晚课,真的要和齐,大家听起来能心归合一;若是念不整齐,当然也让大家的心不能专;念得整齐,心就专。所以专心念诵,这就是表示恭敬。
  
  箫、笛、琴,这都是乐器,可以作乐,发出乐音。就像我们『法譬如水』入经藏,也要用种种音乐来配音,偈文随着音乐的旋律,一句一句分明,而且对一般人很契机,里面的偈颂歌词,也是很启动人心,加上这样的动作。你看,这都是佛法要如何流传下去,经典也是这样教我们,所以用种种方法,来奏音乐,用乐器来和音,我们人要去配音,这样合掌礼拜来致敬,这都叫做供养。
  
  各位,供养是从我们内心那一念最虔诚的心,我们的内心若没有虔诚,身体如何的拜都没有用。所以,虔诚的心要三合一,身是在礼拜,心要虔诚,口要与人和音,这样合起来就是三业合一,那个善法。
  
  总而言之,学佛,我们在外面的形态,这种有为法的形相,是要从我们的心来造作。看我们是要造作福业呢?要用虔诚的心来礼供佛法呢?或者是用我们的散乱心?这一切都是由我们的心造。
  
  所以,有心,这念心能使我们的身与心去造作。心专,自然你所表达出来,对人的诚意都是能感动;对人都能感动了,何况对一切诸佛、菩萨,一定也是感动,这全都是虔敬的供养。
  
  各位,虔敬供养,借着外面的形像来引我们内心虔诚的恭敬。宗教,任何一个宗教都有这个表相、形像,因为形象来表示我们形态的虔诚。所以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悲之心度无量
下一篇:音声妙供养
 一理通万理彻
 柔软心净利根
 其义深远 其语巧妙
 服膺善法与善友
 觉有情者
 心法合一真性琉璃
 善巧方便力
 适悦诸佛本怀
 四无量心虔敬供养
 宇宙无边 诸法源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妙容尼师的出家因缘[栏目:出家因缘]
 五百罗汉 167、善德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八二)[栏目:杂阿含经]
 格萨尔王传 第41回 祝古君臣魂归天界 岭国将士开启宝库[栏目:格萨尔王]
 中台禅寺八十三年度春季僧众精进禅七 83.2.19─83.2.26[栏目:惟觉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