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德悲智与方便
『万德庄严具悲智,无量义施真实法,尊重敬仰妙法相。』
学佛,平时在语默动静中,要很重视我们的四威仪。无论你是开口动舌、举步动足,要好好照顾我们身的形仪,顾好我们心的动念,很重要,这叫做修心、修身。
常常说,『内修外行』。内修,就是要顾好我们这念心,起心动念要很注意;外行,我们的身形威仪要好好照顾,所有的德都要修。佛陀如何教,我们就要如何来信受奉行。学佛,就是能学得与佛一样,万德庄严,具备慈悲、智慧。
到底平时要修的是什么呢?无量义。经文上是这样写,我们有做到吗?我们是否为船师、大船师呢?我们是否发心立愿要度众生呢?虽然是很辛苦,我们有克服种种的辛苦还是发心立愿,驾驶着慈航在茫茫大海中来度众生,有没有这样呢?
如果有,我们时时从《无量义经》所学的,我们就要施——施教、付出于人群中,这叫做『无量义施』。无论是无形的法,我们的心得要时时与大家分享。甚至藉境说法,大家在做事时,我们藉此境界互相来分享。将有形的造作,就用无形感受之法来与大家分享,这种『无量义施真实法』。
无形,就是『无为法』,就是道理。道理藉重『有为法』——有为的景物来施教,这都叫做真实法。
『尊重敬仰妙法相』。我们必定身心不离开法,我们若能如此,这叫做尊重法。我们要时时内心敬仰着法,心在法中,行在法中,我们不要离开法。
有一段时间,佛陀在给孤独园。他要所有的弟子好好培养慈悲心,他就举例,举出了释提桓因的事例。有一次,阿修罗来向释提桓因挑战,所以释提桓因就与阿修罗又战起来了。不过,释提桓因认为不可伤到其他,所以他就边跑边退,一直要闪避阿修罗,就领兵向后退让。
在退让时,一直到了前面,看到一棵树很高大,他知道树上有鸟巢,常常看到鸟在那里在孵蛋。他心想:按照时辰,鸟在此孵蛋,应该是小鸟将要破壳的时候了。若在此惊动了鸟,鸟巢若掉下来,是否会伤到这些小鸟?脑海里心念一转:『不可惊扰到这棵树上的巢,巢要保全好。』
心念一转,马上就向他的马夫说:『赶快,赶快,回头吧!』他的马夫就说:『阿修罗还在前面。』释提桓因就说:『世尊如是说,就是要尊重众生的生命,不要伤到鸟巢。我宁可用我的身体,回头来对付阿修罗。』还是坚持回头。
大批的人马回头跑,马往回冲时,阿修罗吓到了,以为释提桓因是诈输,可能他又回过头来的这股势力会很大。所以阿修罗也吓到,赶紧往后散兵,就是离开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所以,佛陀就向这些比丘说:释提桓因是天主,都能够为了顾守慈悲而退让阿修罗,何况我们大家是修行者,本来慈悲、智慧就要兼顾,平时就要保护众生的生命,这是修行者的目标。
所以说,『尊重敬仰妙法相』,佛陀所说的法,我们必定要心生敬仰。《法华经》也是同样这么教育,佛陀虽然过去四十多年间,用种种的权巧方便,无不都是以教育众生悲智——要启发慈悲,开启智慧;无不都是用譬喻、言辞、种种方便来教育。这就是佛陀一代时教,种种无量义来施教众生。
所以,前面的经文也说过了,『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
长久的时间,无论多么大的空间,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佛出现在那里,数量真的是很多,所以叫做『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
接下来就说:『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如是诸世尊』是承上面,无央数劫诸佛的无量灭度。过去那么多的世尊,『种种缘譬喻』,都以种种的因缘来譬喻、来教育众生,向善的方向,启发爱,为人群付出。这也要用种种的方法,才能将佛法入无数人的心。这要用『无数方便力』,用种种方便是一股大的力量,这就是佛陀用心来教育。
所以『演说诸法相』,用种种的方法,不厌其烦,不断讲话、演说,让大家能了解。就如前面所说的『无量义施真实法』,用种种无量义,《无量义经》,众生有什么样的苦难,我们就要用什么样的法,『无数方便力』。这个力量,大家要记得,方便力,藉境说法,这都是一种力量。所以,『演说诸法相』,种种法的形相。
⊙如是诸世尊:佛具众德,为世人钦仰,故号世尊。又佛具三德:智德、断德、恩德。
『如是诸世尊』,那就是了解佛陀具众德。内修外行之德具足,是世间人所钦仰的,所以叫做『世尊』。佛具有三德,三种德行。什么样的三德呢?若要能具众德,最根本的三种德,我们应该要知道。
⊙第ㄧ、智德:破一切之无知,而具无上菩提者。第二、断德:断一切之烦恼,而具无上涅槃者。此二者属于自利。
第一、智德。我们要开启智慧,智慧能『破一切无知而具无上菩提』。
智与愚是对立的,你的愚痴若浮现出来,就会掩盖了智慧;智慧若浮现出来,就是破除无知,那就是无上菩提。菩提,就是『觉』,觉悟。我们若破除了无知,自然我们就是觉悟。
第二、断德。就是断一切烦恼而具无上涅槃。
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等等,这种的根本烦恼,我们必定要断除,才能去除无知、无明。所以一切的烦恼全都要断除,才能具足我们本来具有无生灭,那就是涅槃。
涅槃,就是无生无灭;也就是灭掉了种种的烦恼,再也没有生起了烦恼的机会。这就是完全破除烦恼,将烦恼全都断得干干净净,烦恼的种子没了,都已经除灭掉了。如此就能回归我们原来清净无染的本性,所以『具无上涅槃』。
⊙第三、恩德:具大悲而救济一切众生者。是利他之德也。
第三、恩德。具大悲而救济一切众生,这叫做恩德;施恩给众生。若回过头来说,要感众生恩、感父母恩、感三宝恩,我们具备了一切的恩,再回报。
所以佛法常常说『回向、回向』,就是将佛所施教给我们的恩德再回向,这就是报恩——报父母恩、报三宝恩,救济一切众生。这就是利他之德。
恩德就是利他,前面的智德、断德是利己。日常生活中,此三德,我们难道做不到吗?
佛陀是大智德、大断德,至少我们也有小智德,我们就开始好好顾好自己的心,这些烦恼要赶紧去除,让我们清清明明,这念心能看到面前的菩提道,这样我们才能利益众生。
⊙种种缘譬喻:人间事理非比喻举例难以说明;佛眼观天下种相世事,瞭如掌中物,是以藉缘譬事解理。
佛陀说法,用种种因缘来譬喻。这是佛佛道同,所以说『如是诸世尊,种种因缘譬喻』。
因缘,就是以人间的事理,没有譬喻就无法说明道理是如何,还是要用譬喻的方式。就如佛陀在向弟子说法时:『大家要慈悲,要尊重生命。』佛陀就举出了释提桓因尊重法、受法,连鸟巢,他都懂得要去疼惜这样的生命。像这样叫做譬喻。所以,道理必定要有事来显理,人间事理非比喻举例,难以说明,一定要用人、事、物来做譬喻。
所以『佛眼观天下种相世事』,种种的形相,或者是世间的事情,如翻掌看手纹一般,非常清楚。佛陀的智慧是如此,但是要向众生说法,必定要以种种方法来譬喻,藉缘譬事——藉因缘,以事来譬喻,解释道理。
⊙无数方便力: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方便。
『无数方便力』,方便就是善巧之名,善巧就是智慧之用。我们这个智慧要如何来善巧运用,佛陀的真实妙法要用于人间,有力能成就世间一切的善事,这就是一定要用方便,用善巧的智慧来利用。
『理实无三』,就是道理只有一项,没有三乘,没有小乘、中乘,其实只有一大乘法。不过,『一大乘法』,众生不很了解,所以要用方便力,说三乘。本来是一乘,众生不能理解,所以要用三乘,这叫做善巧方便。
⊙演说诸法相:一切诸法互融相通,不相妨碍。由万殊之相以言法,诸法为因缘假和合,无一定之相,故曰诸法相。
『演说诸法相』,那就是一切诸法互融、互通,不相妨碍。其实法都是能互通的。法譬如水,无论是方的、长的、圆的、三角的、四角的容器都可以,水就如法一样,能够互相融通,没有什么障碍。
『由万殊之相以言法』,很多种,不同的,『殊』就是不同,方法各有分别。但是,各有分别,他就用种种法,因缘巧和合,都是假的和合。要告诉你们,这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有种种和合。
这张桌子是来自于一棵树,那颗树是来自于一粒种子;那粒种子要在土里,要有阳光、要有水分,成长了,叫做树;树要经过人工,变成了这张桌子。种种的因缘假和合,到底哪一段才是它的真相?都是种种因缘和合起来的过程,所以称为『诸法相』。这张桌子,说是树,原本是叫树,树也不是树,是种子;种子若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没有水分,树也不能长大。
总而言之,要有很多的因缘合起来,成为这个相。所以,佛法就是要让我们很透彻了解,了解之后要真实受用,才能真真正正尊重法。这一切的形相,我们都要尊重。东西,我们要尊重东西、疼惜东西,不是像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奢侈地使用东西,不对。所以很多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好好时时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