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难遇应把握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26

  佛法难遇应把握

  『人间适遇佛法应珍惜,浮海木孔得适实非易,因缘把握当下莫错过。』
  
  
  人生要适遇佛法,我们要很珍惜。要知道『浮海木孔得适实非易,因缘把握当下莫错过。』这是我们人人要好好用心,想想在人间能得到佛法,实在是很难。
  
  我们宏观天下,大地到底有多大?人口已经有多少了?光说在大地之上,天盖之下,能听到佛法,佛教能普遍的地方,实在可惜,很少啊!不懂佛法,不曾听过的,还是大部分。有佛法的地方,是不是人很幸运遇到佛法,甚至能及时闻教受持,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说,就如『浮海木孔得适实非易』。
  
  好像汪洋的大海中,漂着一块木柴,中间有一个洞,这块木柴在海中浮啊浮,一只龟游啊游,在茫茫大海中游着,却忽然间抬起头来,竟然正好从这一块木柴中间的洞钻出来了。这机会有多么难得啊!
  
  《法华经》,佛陀也是如此譬喻,要遇到佛法,就如那只龟在海中适遇木孔。很巧,正好钻进木孔中。(编按: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这实在是很不容易!我们真正听法,遇到佛法、听到正法的机会就如这样,这么的不容易。既然这么不容易得,而已得到了,我们能不珍惜吗?
  
  世间人,舍生命所珍惜的是财物,对钱财很珍惜,视宝石为宝物,名为『宝石』,明明就是石头,却把它当成是价值有多高、多高。有什么作用呢?什么作用都没有;只是人类的心在作祟,当成这很值钱。
  
  轻轻的一张纸,面额能够那么多,但是纸的本身价值又是多少呢?偏偏我们的人生就把这些东西当成很有价值,拚死拚活也是要拓展事业,多要更多的财物,累得全身,非常的辛苦。这在佛陀的时代,也有过这样的事情。
  
  佛在祇园精舍,有一天,波斯匿王来了,要顶礼下去,很困难;要起来,也要有人扶他。到底是怎么了?佛陀就说:『看您喘息很急促,行动也很不方便。』『是啊,我到底怎么了,我怎么一直胖起来。』
  
  佛陀就向波斯匿王说一首偈,说:『夫人常当自忆念,若得饮食应知量,身体轻便受苦少,正得消化护命长。』
  
  
  ⊙夫人常当自忆念,若得饮食应知量,身体轻便受苦少,正得消化护命长。
  
  
  波斯匿王听到了,回过头来向站在身边的侍卫摩纳说:『你要帮我记着,我每餐吃饭之前,你一定要将这首偈念给我听,我会每天都赏你一百金。』
  
  这是从这里,佛陀又向他说一些健康之道。生理要如何控制口欲的方法,对人世间物质,也要正念看清楚。
  
  年轻人摩纳回到皇宫,每天跟随在国王身边,国王三餐吃饭前,他一定将这首偈念出来。国王就说:『我知道,我知道。』就这样,就控制了。
  
  过了一段时间,身体恢复了,真的减肥了,很欢喜,又来到佛前,同样向佛顶礼、膜拜,行动自如。向佛陀说感恩:『感恩佛陀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佛陀就告诉他:『你从今以后,对自己要多爱惜,要多节欲。懂得节欲,就是疼惜自己,这是爱护自己。从现在开始,除了时时节食,还要利益众生。』信受奉行,波斯匿王感恩佛陀的教示。
  
  这是佛陀的时代,佛与国王就如朋友,也是师徒的关系,佛陀能够关心国王,国王懂得信受奉行,这种因缘都要当下把握。佛陀时时都用种种譬喻、言辞来教育,或者当机教育,所以无论是施教或受教,我们都要好好把握当下因缘,不可错过。
  
  只要人人用心,听到的法,我们赶紧与大家分享,这是把握机会施教;听到的人,也要赶紧把握因缘受教。这样辗转相教,佛法就能普遍人间,让人人有受用。所以,人心一定要调和,一定要用正法。
  
  所以,佛陀说:『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佛陀的愿就是如此,所遇到的众生,他就是要将觉悟之道,指导给大家知道。但是,我们众生是不是能够接受?这要视众生的根机、众生的习气。习气如果很重,根机若是钝,尽管佛陀现前向他说法,还是一样智不开,就是『无智错乱』。
  
  是时机还未到吗?因缘还未成熟吗?所以,佛法在他面前,却还是智慧不开启,还是迷于错乱中,『迷惑不受教』,很顽固。这种众生,佛世时代也很多,何况二千多年后。
  
  佛陀不在人间,佛法在人间,我们是不是在这当中能接受到,还来得及。(无论)佛陀是不是在人间,只要正法留在人间,人人依照这条路——佛陀已经铺好的路,只要我们依照这条路,从起点到终点,就没有差错了。就是我们不肯走上这条路,不肯照规矩向前进步,若如此,哪怕站在十字路口,也是不会到达,还是迷于岔路中。
  
  所以,我们心念要转,佛法叫做『转*轮』。这个『转*轮』,人的心念不转,*轮就无法转,所以我们真正要重视正法;不只是重视,还要收纳入心;不只是收纳入心,还身体力行。
  
  『尽教以佛道』,佛陀畅演本怀,将他内心所保护的一实相之法,要让大家知道,这就是觉道,所以施以佛道。『尽教以佛道』,全都没有隐瞒着,公开,让大家知道如何精进的方法,能够成佛。这是佛陀开阔的心胸,大慈悲,无私的大爱,所以我们要用很虔诚的心来接受,因为佛陀是『尽教以佛道』。简单的这几句话,就令我很感动。
  
  
  ⊙尽教以佛道:佛道,即觉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为道。
  
  
  何谓佛道?就是觉道。『道者,通之义』,之前也大概说过。『佛智圆通无壅』,没有塞住,就是很通透。
  
  只要你从这里放心向前走,这条路绝对是通达的,从凡夫地一直通到圣人的境域。道,佛道,这个『道』有三种,第一就是声闻所得的道;第二就是缘觉所得的道;第三就是佛之所得。
  
  
  ⊙道有三种:声闻之所得、缘觉之所得、佛之所得。今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
  
  
  声闻,大家应该知道,声闻是听『四谛法』而得道。缘觉,缘觉就是缘『十二因缘法』。四季轮转,他们从大空间去体会无常法;在人与人之间,在因缘中去体会人生来世、去世的道理。
  
  为何来生人间,到最后必定要老、病、死,这个过程的『十二因缘』,从一念的心识开始;这一念『识』缘『名色』,就一直缘去了。所以,他下功夫要修得无生无灭。到达无生无灭的境界,才能够断生死。这是缘觉所追求、所得之道。
  
  但是,佛陀认为这只是一个过程,佛陀再开出了第三条道,那就是佛之所得,就是大觉之道。不只是知苦、集、灭、道,也不只是知人间去来等等的因缘,而是完全觉悟了,觉悟于天地宇宙万物的道理,这是佛所得之觉道。这个道,要到达佛的境界,那就是声闻、缘觉要转型,入菩提道。菩提道是何人在走呢?菩萨所走的。
  
  这条菩提道就是大觉,佛陀所铺出来,已经用这分的大觉、大爱,就是大悲、大智,悲智双运,铺出了这条的大道,希望我们人人能够从小乘教,向入于此大乘教法。所以,『今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现在要说的道,就是佛已经得到的无上菩提,无上的正觉这条路,所以叫做佛道。
  
  
  ⊙无智者错乱:只因众生累生世,造作无明覆盖智思,恶习错乱邪正不分,执偏顽固。
  
  
  『无智者错乱』。无智之人就是错乱,只因为众生累生累世所造作的无明,覆盖着智慧之思想。
  
  凡夫都是看眼前,眼前的人说什么话,什么样的表情,做什么样的动作等等,让我们起心动念。看得到、听得到的范围内,就乱了心思,这就是无明覆盖。智慧被无明覆盖了,因此乱了思量,『恶习错乱,邪正不分』。人人都是在恶的习气中熏习,错乱了见思——我们所见到,引起思考,就已经『邪正不分』。
  
  所以我们常常说要明是非。这个大时代的大是非扰乱,也是人所造出来。总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前面的错乱,后面的效应,这就是世间现在。我们会很担心,五浊恶世愈来愈浊,愈来愈乱,这是人心执偏顽固,所以我们要好好提高警觉。
  
  『迷惑不受教』。因为心已经偏执了,所以迷惑,愈迷愈深,不能自拔,就不受教,无法接受佛陀正知正见的教育,这就是因为迷惑。
  
  
  ⊙迷惑不受教:谬于事理云迷惑,又沉没于爱欲广海,名利之大山,迷惑不受教。
  
  
  『谬于事理』。这『事』与『理』错了,都错在不知。有的人知道错了,将错就错,这样错到底。这是人的执着,很执着,所以迷惑又沉没。沉没下去,在哪里呢?在爱欲之海。
  
  这个爱欲之海,真的很大、很广。就如大欲海中,那块木柴的中间蛀了一个洞。在大海中,这只龟要能正好钻进这个洞,很不容易。周边全都是欲海,唯有这块木柴能救。这只龟,很幸运,遇到这块木柴,还能钻进这个木孔出来,这是多么不容易。
  
  名利的大山,欲的大海。人若在欲海中,从茫茫大海中要能得救,容易吗?或者走进大山,已经迷山了,想要出来,容易吗?这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把心顾好,值遇佛法,是多么的不容易;听了佛法,我们要时时用心,好好把握,一念心都不要让它散失掉。所以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耕耘善种成道粮
下一篇:受教除痴迷
 音声言教方便力
 入道之因缘
 正信清净通达无碍
 隐明示暗 鼓舞人心
 舍利弗 目犍连尊者
 般若净慧 回归本性
 佛畅本怀度无边
 勤加精进发勇猛心
 通达真谛德庄严
 无上两足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直接体验之路 蜜蜂之咒[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二节 所对有六[栏目:比丘资格的取得]
 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四节 第八识颂[栏目:成观法师]
 第一册 社会人群政治~2[栏目:佛光菜根谭]
 法见 12 佛教的崇拜[栏目:向智尊者]
 持戒修福[栏目:大安法师]
 佛说当来变经讲记[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华严札记(三)[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致觉知者 The Insight Developing Teaching 序 Preface[栏目:致觉知者 The Insight Developing Teaching]
 安居讲法第三十二讲[栏目:智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