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深心信念归佛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10
  深心信念归佛心
  
  『深心信念归佛心,真诚无欺真实道。』这是我们大家要用很虔诚的心,要『深心信念』。
  
  『深心』,前面已经一段时间一直说『深心念佛』。我们念佛之心,不是口头上念;信佛之心,不是需要时才信,不是。佛陀要我们『深心念佛』,『深』,不是肤浅,要真正深入我们的心版里。我们心的深处藏有如来本性,就是希望这一念信要深入我们的如来本性,要心心念念归佛心。
  
  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本具佛心,用佛心为我们的心,佛入心,法入于行,佛心、佛法都是在于我们的心念,在我们的行动中。我们若能如此,叫做深心念佛归佛心;我们的心,凡夫心,换作佛的心。
  
  『真诚无欺真实道』,我们人人的心,真的要『真』。日常生活中对人处事都要用真诚,很诚意的心来互相对待。诚意,就是无欺、无骗,这就是我们要修行。佛陀也是教我们要有这分真诚的心,真诚就是无欺,如此才能到『真实道』。真实的道理,佛陀心所保护的一乘真实妙法,这叫做『实道』,真实道。
  
  『长短方圆水就形』。我们若能到此『真诚无欺真实道』,已经心与理会合了,如此就能应世间,以不变之道心应世间的万变。世间的众生,各人习气不同,用什么方法来度众生呢?法譬如水,应着无论何种器具,是圆的,是四方的,是长的,是短的,无论造型是哪一种器具,『水就形』,水随着种种的形,水就是适应种种器具之形。若是水管,水就在水管里;若是桶子,就在水桶里。任凭你将水倒在什么地方,都是适应种种容器。
  
  尤其是大地上,不能缺水。树,一棵树所吸收的水量很多,水还是随着树的大小,任凭它如何的吸收;或者是一株小草,小草,水才吸收少许而已,也是水随着东西让它所吸收。所以『长短方圆水就形』,随它的种种形态,水就是这样。这就是法,也是真理,随着我们人人的根机,佛陀就是随根机而施教。
  
  随机逗教最重要的,就是不离开『一乘法』。佛陀时时就是用大乘法,只是众生的根机,小根、小机、小草;同样的水,就是小机、小根、小草,它能吸收的水分只是少许而已,若是大树、大根,水就能吸收那么多。这就是佛法随众生的根机,无论是何根机,必定要从我们的『深心信念』开始,我们要时时用心。
  
  常常都说,不调和,那就是人类的灾难。要如何能让世间平平安安?那就是要调心。人心要调,所以不断在推动『一人一菩萨』,来带动人人造福,那就日日平安。
  
  在美国北加州(慈济人),他们是很精进。他们在今年的六月间,陈居士(陈宝如,法号济麟)回来,来了解我们全球慈济『四合一』,合和互协的干部,要如何在地球上洒播爱的能量,要如何让全球能『一人一菩萨』。
  
  他了解了,要如何回到各人的国家去推动,所以开始把这个讯息带回去了。现在他们很积极的着手在推动,组成了一个『硅谷小组』,意思就是说,因为硅谷那个地方科技很昌盛,大部分都是教授、工程师,要如何去牵引这些人,能够一个人就是一个菩萨。所以他们开始回去规划,每一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公司,去找人,去讲话,一个带一个,大家来集会,来听听慈济人走入慈济的心路历程。
  
  每一位慈济人入慈济之后,接触了佛法,利益人群,那种菩萨行,见苦知福。将他的同事、朋友,大家集合起来,听佛教的慈善,大家听得很欢喜,每一位都是发心要做菩萨。就是说,每一个人回去他的公司,去度他的同事,度过来集合,大家来分享,来听。看到这个讯息,也很欢喜。
  
  还有看到,同样在北加州,他们有组成一个『熏法香』。每一天,他们当地时间的晚间十点,是台湾的早上,他们有一百三十几位,大家都在网络通讯息,同时共修『静思晨语』;现在他们共修的是《法华经》。
  
  几天前,他们举办一个心得分享,大家听法之后,『熏法香』之后的心得,大家共同集合,这个茶会,也是大家分享听了《法华经》之后的心得,真的是熏法香。现在才知道,他们在那么远的地方,原来与我们是同时在精进,一直到现在,没有间断过。大家的心得满满,大家对人生的方向清楚。
  
  甚至还有很小的孩子,他也懂得要如何庇护与他同年龄的人。凯丞,他每到暑假就回来随师,从七八岁一直到现在十岁了。他的智慧不输给我们大人,回去学校,有同学被霸凌,就是被人欺负了,孩子就说他要去支持他,要去如何帮忙他。母亲就说:『你哪有办法,学校的霸凌,你一个小孩子哪有办法?』他就说:『我虽然没有社会的经验,不过佛法是圆融的,能用佛法去解开学校的霸凌。』
  
  你们想,佛性平等啊!十岁的孩子,他竟然发此大心,甚至为他的同学,为他的学校有此霸凌事件,他要挺身而出。母亲说:『你没有社会经验。』他说:『我是没有社会经验,不过有佛法的圆融。』信心满满。所以『深心信念归佛心』,人人如果有这念心,不分年龄。
  
  我们要天地四大调和,必定要人心调和。人人若能以『真诚无欺真实道』,按照道理来做人,这个人间就是平安。佛法确实是圆融的,无论是何种形貌,佛法都能普及。所以这是佛陀随机逗教的『一乘法』,我们应该要很珍惜。
  
  
  再接下来这段(经)文就说:『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
  
  
  佛陀对大家说,大家若懂得『信』,『归』,皈依于佛,佛绝对让大家作依靠。人人的心懂得深信向着佛,佛的教法一定能牵引着人人,走上了最平安的道路去。
  
  『如来不欺诳』,佛修行成就,就是不欺诳,不会欺骗人,说话也很有次序,绝对不会狂妄。有一些人,有的人说大话,自己的能力一分,说十分;了解的事情一点点,说得满天全是星。这全都是叫做『欺诳』,这种不实在。我们学佛,我们必定要学真实,学诚意。
  
  刚才说过,我们要『真诚无欺』,这样才是我们学法的方向。我们能够真心,我们能够无欺、无诈,用这么坦承之心来待人做事,这样才是得到法,这样才能将法普被给大家,人人愿意接受,这就是『信归佛』。
  
  『亦无贪嫉意』。不应该有贪,既是不欺诳,已经是真诚无欺,哪还有贪、嫉之意呢?嫉妒,不可能。
  
  佛陀教我们就是『大慈大悲』,『大慈』是『无缘大慈』,天下众生的幸福,是我们的目标;天下众生的苦难,是我们最不能忍心之事。『人伤我痛,人苦我悲』,期待人人能够得法,期待人人能够成就都来不及了,哪有可能有贪、嫉之心意存在呢?没有。已经就是这么坦荡之心,所以开阔的心已经除掉了贪、嫉,嫉妒,这种的意念全都没有;这都是叫做烦恼,欺诳也是无明,无明烦恼,在这种欺诳、贪、嫉,这种都是无明。
  
  所以,学佛就是『断诸法中恶』。我们既要学法,最会障碍我们的就是无明,这种欺诳、贪、瞋、痴、慢、怀疑、嫉妒等等,这都是我们在学法之中,最障碍我们的。所以我们必定要『断诸法中恶』,那就是障碍我们行道的这些无明,我们既然要学法,必定要将这些无明扫除掉,断去了这种无明的念头,所以『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诸佛都已经将这些『法中恶』,我们在修行的障碍,这些无明的念头,完全都去除了。所以佛于『十方』——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称为『十方』;佛陀就是『独无所畏』。佛陀绝对,他已经没有畏惧。所以单独示法,于人群中唯有无所畏,那就是法中王。
  
  因为我们凡夫还有惧怕,还有所畏。有的人就说,现在正是赚钱的时机,我虽然是很欢喜,很爱与你们一样,一起行菩萨道,不过我怕时间不够用,我现在正是赚钱的时间,我『怕』失去了机会。怕,就是有所惧,有所畏。
  
  恐怕投入后就要持戒,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酒不能喝,不能赌博,『这样我出钱就好了,我怕我这样做不到。』这也是有所畏惧。明明知道人生无常,何时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这些道理他都知道,不过要他断除日常生活的习气,那就不容易喔!
  
  所以,唯有圣者、贤人,下决心将『法中恶』全部去除。只要会障碍我们的道心,会障碍我们的道行,会污染我们的心,这种念头,完全去除。在人群中不受影响,不受染着,于人我是非中就是那么自在,不受其他杂念等等所影响,这就是断,断除这些无明污染,佛陀才能于此十方称为单独无所畏之人。
  
  所以佛陀若在讲经,称为『狮子吼』。意思就是说,说出去的法,不必怕,无所畏,因为事事都是真理。佛所说的法,虽然有很多譬喻、因缘、种种言辞,说的虽然全是以世间种种事情来譬喻,但是,就是有充分的道理,所以佛陀说法无所畏,唯有佛陀。
  
  若是我们凡夫要说个话,还要很用心——佛陀是何意?这段经文是要说什么?与现在的世间,用得到吗?会变成了让人迷信吗?或者是……等等,就要用很多的方法去了解。所以,佛陀不是这样,佛陀就是应机说法,他一语普被众生之根机。就如『一雨』,一场雨,小草就是这样的量,它就吸收这样的水;大树、大山,多大的山、多大的林,同样的雨水,它能够吸收多少。这是佛陀无所畏,一语普被众生之根机。他所说的都是实在的道理,所以『而独无所畏』。
  
  各位,学佛必定要『深心信念』,深心信念是我们学佛中最重要的。以现在的科技,让我们能很普及,看到美国有一群菩萨在北加州,大家在精进;纽约此时是在风雨飘摇中,我们大家还是要以最虔诚之心为他们祝福,但愿风雨能赶紧一直减弱,消退掉,让他们赶紧恢复,展开关怀、救济的工作。这就是菩萨在任何一个地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共同『一人一菩萨』,虔诚的心为他们祝福、祈祷。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施法不吝惜
下一篇:信归佛大觉
 欢喜布施无所著
 擐甲精进 依法为师
 启慈用慧 悲智双运
 内心自治去无明
 佛法如雨露
 般若智慧 真空妙有
 虔心行供养
 设方便化难度
 无量过去佛
 耕耘善种成道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皈依问答(五十三):研究五部大论的智者是否就一定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呢?[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真爱与慈悲[栏目:念佛感应]
 What is the First Noble Truth?[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