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贪最富如法行道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57

  无贪最富如法行道

  『生命的迷思,价值面面观;求多不满足,知足常感恩;无贪最富足,有德富有余。』

  常常都这样想,这个生命带来了人间迷思,让人感觉很迷茫,到底生命为何来?生命在人间是什么价值?生命来人间走一回,到底我们要求的是什么?

  想一想,价值,真的是『价值面面观』。什么样的人,他所想的,他的生命,他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在他的生活中所要需求的,到底多少他才会满足呢?

  同样是生活在这片地球上,贫穷苦难的人就是无奈,无语问苍天。若是富有的人,求啊,求更多,还要更多。能满足吗?不满足。这也是人生。富有的人间,到底他的心快乐吗?不快乐。常常说,得多,患失就多。其实内心还是永远永远都不满足,所以『求多不满足』。

  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是最好的人生?那就是知足。除了知足以外,还是要常常感恩。有知足的人,自然他就有感恩心。知足、感恩,这是人间最享受。他没有为了求富、求享受。求,多求多苦。

  什么样的人能知足、无贪?那就是有德。我们要修行,我们要了解,世间的一切有为法总是有生灭时,我们所要追求的就是无为法,是真理。真理能使我们时时知足,能让我们透彻道理,了解要对人人与天地之间感恩。这都是道理,让我们懂得满足,就无贪求。

  通达道理,能将道理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道理铺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大菩提道直,一心向前走。若如此,这条路又阔,又直,又平,这就是富有余。我们有很长的路可走,很平坦,很安全,这有德的人就富有余。

  人间,要求多少呢?不是能让我们求的。那就是要看我们过去生,是带着什么样的因缘来,所以受这辈子的果报。生在富有的国家、家庭,很富裕的家庭,很好的父母,这就是我们过去生所做富有的因。

  过去生有了这个因缘,此生不懂得把握好好的因缘,为人生去求道理,为人生付出你的力量,这实在是很可惜。不懂得付出,只是贪求、贪求。这在觉悟的人看来,为他慨叹,『可怜人啊!只是仗着过去的因缘,在今生享受,这样沉迷下去,可怜啊!』这是觉悟的人看这样沉迷的人,感觉很可怜。

  但是,再看到那种生活来到人间,就是天地不利,生活贫困,但是在这贫困的环境中,却也能产生充分的爱,愿意去付出。以觉者看来,这就是人生的典范,这就是最富足的人生,这就是最有德的人生。这种『有德富有余』的菩萨,这都是有缘在这个国家成长,在那个国家,他能去付出,救很多人。

  在南非这个国家,一群皮肤和我们不同的人,却是和我们同心志,发一样的心,愿意付出。所以在这么多年来,南非一大群肤色黝黑的志工菩萨,他们快乐,他们自在。虽然很坎坷的路,他们也是爬得很欢喜,边爬山,路难走,大家却是满面欢笑,念念有词,快乐的歌陪着他们一群快乐的人向前走。要去哪里?就是帮助艾滋病的人,要去为他们清洗,要去为他们清扫,要去肤慰他们,送物资等等。他们是贫,却是很富。

  光说今年(二0一二年),台湾农委会给慈济六百多吨的白米,我们就将它送到非洲的国家,分成了三四个国家,选择发放给最最需要的人。

  光是斯威士兰这个国家,终于要发放的对象,户数选择好,名册造好了,就是发放三千包的大米,换句话说是三千户。我们南非到底有多少菩萨呢?看看能到斯威士兰的,顶多是五六位。但是他们在三月就开始铺路了,除了探勘之外,开始就将慈济的理念,点滴成河,这样的观念一直辅导他们,一直辅导他们,就地带出了一些志工。八月开始去发放,当地就已经有志工了。

  发放之后,八月底开始,当地的志工就去街头劝募。为何劝募呢?是为那一群孤寡、孤儿,或者老人,比他们更需要的人。他们知道五毛钱的竹筒,这个观念深深在他们的心底,所以他们发出了行动,开始去劝募了。总是也感动了在斯威士兰,印度裔的一位老板,是在那里的企业家,也开始援助了。

  他们现在已经劝募来的钱,每个月就是养孤儿,或是爱滋儿,或是贫童,被遗弃的孩子,或是老而病的人。他们也已经有志工群,同样能走入贫穷的家庭,去为他们清扫,去为老人清理身体,去为病人肤慰、照顾。你们想,这不就是最可爱的人品典范吗?真的是为非洲,带给他们快乐,是贫而乐。

  但是,我们应该要再为富有的地方,要教出富而好礼。富有,还要有开阔的心胸,放下自己,真的也能付出,这样才是真正的富中之富。求得多,应该也要满足得多;满足得多,他就能够付出。所以,若是求多不满足,还是苦,比那些非洲的人更苦。

  所以,贫与富,对我们人生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能使我们很快乐,为人间付出;能使我们很担忧,担忧得失。这就是人间。所以佛陀来教导我们,我们要看清楚,人间看得开阔,我们能够造福人群。贫中也有富有人,富中也有贫困的人,我们若看清楚,一切唯心造。

  所以前面经文说,『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这就是深妙道。我们得了这个道理,要如何去铺路呢?要铺多长,铺多远,多少人能走上这条道路?行深妙道,道理若能通,天下哪一个地方走不到呢?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

  ◎『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所以『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

  ◎为此诸佛子:又总称一切众生,以悉具佛性故也。谓众生,得大法浸润,慧命增长,是如诸佛子。

  诸佛子,通称一切众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子的开头是凡夫,凡夫是众生,其实归纳回来就到佛的境界,那就是接近佛的境界,就是佛子。意思就是说,从凡夫入道,已经这条道路这样在走了。所有的众生都是具有佛性,所以称为佛子。

  那就是众生受佛教诫,我们要接受佛陀教育,我们要知道可行不可行,能做的,做就对了,这就是智慧;不能做的,要预防不要做,做了就是愚痴。所以,若能接受佛的教诫,『得大法浸润,慧命增长』。我们接受到法,就如法水一般,来浸润我们长久以来非常干旱的心地。我们现在得到法水了,所以我们的慧命能够成长。

  人人本具佛性,这颗种子在心地,得到法水滋润、浸润,就是慧命增长,这样叫做佛子。所以《法华经》里,这段(经)文说:『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这是在〈譬喻品〉里。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经譬喻品第三》

  舍利弗(等)弟子,大家发现到——我今天才知道,我是真正佛的孩子,我是从佛口所生。因为法从口出,我们从心来接受此法,所以『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此法能转化我们,从凡夫入贤圣地,这是『从法化生』。

  『得佛法分』,我们能用心,慢慢能将佛法入心。入心就是铭记住,所以叫做『得佛法分』,佛法一分一分已经入我们的心来了。所以,佛陀开始『说是大乘经』,开始说此大乘经。

  ◎说是大乘经:佛计大小之根机,而说大小之二教。对于小机,说声闻缘觉之法,谓为小乘。对于大根机人,说一乘微妙真实大法。是名大乘经藏。

  『是大乘经』,那就是《法华经》。佛在四十多年来,仔细地了解,所以『计』就是心灵来计划,心灵来体会,计量,现在这些人能得什么法,我用什么法。这些法无不都是大乘的基础,铺路的基础,所以『佛计大小之根机,而说大小之二教』。小乘、中乘二教,声闻、辟支佛这二种教法。

  大家应该记得,声闻就是以『四谛法』,辟支佛、缘觉,那就是『十二因缘法』,这是二种教法。对小机说声闻、缘觉之法,这二种教都列入小教,是权巧方便的教法。对大机者,大根机者,那就是说一乘微妙真实大法。这就是要说一乘道的目的,它是一乘微妙真实的大法。

  我们能感觉到,法能影响很多人。慈济是从台湾为发祥地,我们现在能看到,已经普遍这么多国际间的国家,从最富有的国家,一直到最贫困的国家。虽然很贫,但是他很快乐,他能去做好事,看到别人脱离苦难,快乐啊!其实,这都是一乘微妙真实大法,这就是要为人群去付出,微妙,『是名大乘经藏』。

  ◎记如是:如法修行人,谨持戒定慧无漏学,实践六波罗密,立四无量心。

  『我记如是人』。『记如是』,那就是如法修行的人。『记如是人』,就是如法修行的人。意思就是说,谨持,很谨慎,能防非止恶,能积极精进的人。这种谨持戒定慧无漏学。

  在芸芸众生中,我们的心不受这些欲乐诱引,不受其他的烦恼来污染,这就是非常谨慎的持戒。非常恭敬,谨慎持戒,戒定慧无漏学,实践六波罗密。我们若能将心顾好,将身的行为顾得好,又能更加积极行『六波罗密』,还要入『四无量心』。佛陀将来就是要为这些人授记,『来世成佛道』。

  未来,未来,在未来生之世。这未来生之世,到底还有几个生呢?不管了,总是我们现在要好好的方向对准,路这么长,我们决心走。将我们这念心好好顾好,今生、来世,到了最尽头,路若没有偏差,同样能成佛道。

  ◎来世成佛道:于未来生之世,修精进行,不偏倚,立中道,将得成最上正等觉。

  所以『于未来生之世』,未来生,总是路走久也能到。只要六度,『六波罗密』、『四无量心』好好走,『三无漏学』顾得好,这样往前走。所以『修精进行,不偏倚,立中道,将得成无上正等觉』。

  我们要行在中道,真空妙有。空,空中有妙有,我们若执空,拨无因果;执有,我们会迷信,会沉堕下去。所以,我们知道一切皆空,但是空中有妙有;一切都真空,但是真空中的确有微妙有。所以无为法中,这个道理我们若能通彻,所作为的有为法,无不都是道场在修行。道理若通了,相信事事皆通,条条道理都是通菩提道。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佛子说深妙道
下一篇:深心入法髓
 真如性现 尘去光现
 化解深心所著
 因缘而生戒慎三业
 行道进德
 不可思议法
 说法因缘不思议
 闻法精进离凡入圣
 佛佛道同 导迷至觉
 随顺众生随宜而教
 适悦诸佛本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1月28日─走访生命电视教育中心[栏目:福德日记]
 番茄豆腐汤[栏目:素食菜谱]
 南传法句经 第十六:喜爱品[栏目:南传法句经[白话版]]
 成人之恶,身染恶疾[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念佛应具足的三个条件(西安2月10日佛七晚开示)[栏目:体慧法师]
 净与秽之分别[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礼拜的时候观想自己的仇敌在前方,可是这样我的心里就特别的烦躁...[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栏目:韩焕忠博士]
 58 骑牛觅牛[栏目:大机大用]
 心灵对白[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