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去糟糠存贞实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88

  去糟糠存贞实

  ⊙立志护念圆净戒,完整无瑕玉纯洁,内外明澈无瑕疵,外行内修表里一。

  时时都是这么想,学佛就是讲究一念心。一个人顾一念心,怎么这么难顾呢?常常都说,『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我们既然发心要修行,那就是要立志愿。志愿既立,我们的志要好好守住。我们的心若守得住,保护得好,如此我们的身心都能够清净,所以说『立志护念圆净戒』。

  我们若是好好立志与护念,我们的心保护好,保护于这念心,自然我们的戒就守得好。『戒』,戒能防非止恶,所以我们若守得住戒,守得很圆满而且清净,这个『圆净戒』是我们人人的慧命。所以,慧命之髓,这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守护这念心。

  不只是『圆净戒』,还要『完整无瑕玉纯洁』。就如玉一样,玉的价值在哪里呢?价值于它内外都很完整无瑕疵。同样的,我们的心,道心也要顾守得如玉那般完整,那么的纯,那么的干净。这念心若纯,我们的人生,在世间才有价值。因为你的心很纯真,自然对人处世就是诚、正、信、实,没有一点隐藏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这是人生的价值。

  不只是外表,还要『内外明澈无瑕疵』。真的是要很清净,很完整,我们的心就是要顾到这样的程度。甚至外行内修,表里一贯,就如一片玉,能够很纯洁的价值,一点瑕疵都没有。修行人的价值,就是在这念道心坚定,没有污染。

  所以,前面的经文,那就是因为学佛的人,他就是我慢,或者是不信,或者是增上慢,像这样,这个四众弟子要听法,就无法很透彻要听下去。一直感觉到佛陀所说的法,也是四十多年,也听久了,再怎么说也是差不多。所以这种增上慢,或者是我慢,或者是不信,这种的四众弟子,在佛陀开始要说大法之时,那就已经有五千人退席了。这些人就是贡高骄傲之人,也就是不想要守好规戒之人。

  这些人就是『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疵』。就是脏污的东西还是隐藏于其中,不想要将错误的、脏污的去除。他不肯去除,他还隐藏于内,所以叫做『护惜其瑕疵』。像这样的人,有过失不肯改过,这种人是小智。开始要讲《法华经》,五千人退席,『小智已出』,这是前面的(经)文。『小智已出』,不堪受大法之人,已经五千人出去了。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玼,是小智已出。』《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所以,接下来这段(经)文就说:『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小智已出』,是『众中之糟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人家割稻?稻子割下来时,晒干后倒进风鼓之中,那个风鼓有扇叶,把它卷进去,稻谷留下来,空谷就飞出去。同样的,这种糟糠,这种就是留不住的,它很自然的就被淘汰掉了,那就是五千人。这五千人是增上慢、我慢、不信,这些小智之人。这种人是众中之糟糠,就如空谷,风起,它自然就飞走了。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很贞实的人,不要像空谷。我们法要入心,法若入心,那就是粒粒都是真实的种子。而我们若是法不入心,就如稻子已经空掉了,内在无法。

  ⊙众中之糟糠:以喻稻谷空无实,如憍慢之比丘及麤恶之辈,空腹高心。喻小智人,自以为独出之智,实乃修行众中之糟糠。

  看,『众中之糟糠』,那就是譬喻『稻壳空无实』。稻子里面是空的,没有饱穗的稻子,稻壳是空的。就是譬喻骄慢之人,这些骄慢的比丘,或者是比丘尼,或者是优婆塞、优婆夷,以及『麤恶之辈』,很粗心,没有很详细的心来接受法,法听了就漏过去了,这种粗心大意,不是真实要学佛、闻法之人。

  这种人就是『空腹高心』,肚子里空空的,但是他的心很贡高骄傲。这种人就是小智,没有智慧,很小智,只知道表面的,不知道深奥的道理,只看表面而已。这种人叫做世智辩聪,智慧不深,很粗浅的人。

  这『自以为独出之智』,以为:『我全都了解了,我全都知道了。』『佛说一,我已经知二、知十了。』『佛说一次,我都了解了。』『过去佛所说四十多年的法,我都很清楚了。』有这些心念,他就不会再用心继续来听,佛陀一乘实相圆妙的道理,他就不想要再听下去。这种就是小智之人,自以为我全都知道了,是修行众中的糟糠。

  我们内心若有修,看人,人人都是佛,我们对人人都能尊重、感恩。这就是饱穗的稻子。真的内心若有真实的人,自然他就能尊重佛,尊重法,尊重人。这全都是真正有修行的人。所以,我们学佛要真正修行,修入心。若光只是形象出家,表面上称为修行人,若只是这样,佛陀是不允许的。

  所以佛陀,『佛威德故去』。那五千人退席,就如风鼓在吹稻子一样,佛陀就是将这些人稍微淘汰一下,不要让他在真实法中观念又偏差了,学了,又是再扰乱法的次序。所以佛陀自然就等待、等待,观机,这些根机是不是堪得受法?不堪得受法之人,他自然自我淘汰,所以五千人退席了。这是佛的威德,所以这些人退去了,所以叫做『佛威德故去』。

  ⊙威德:尊严摄受谓之威,又能降伏邪恶为威。凡言德者,完善正大光明,称为『德』。

  何谓『威德』,『尊严摄受谓之威』。佛陀真的让人看了,内心就起了尊重,于佛的面前如规如矩。无论他在外是如何的不好的习惯,来到佛前,他就规规矩矩,这就是称为『摄受』,也称为『降伏』,这就是『威』。佛陀让人看了能尊重,这称为『威德』。他能让人见到佛,自然心就被降伏下来,原来不好的习气,自我调整下来。这种称为『威』。

  『德』呢?德者就是完善,真正完美的善良。就如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夫子,他是很良善,对人很温和。『威而不猛』,他虽然很有威严,但是没有让人看了很凶,就是有那个威严。『温而厉,威而不猛』,这就是孔夫子的德。

  孔夫子是人间的圣者,就有这种『温而厉,威而不猛』,还有『温、良、恭、俭、让』,这全都是圣人之德。在世间的人,圣人如孔子,都有这样的德,何况是佛是出世间的圣人,宇宙的大觉者,这个威德,所以他非常的完善,正大而光明。所以,佛的威德能够摄受众生不好的习气。

  不过,摄受下来,修行在个人。能够继续真心,想要接受佛法之人,自然他就留下来,没有真心要受佛法之人,自然他就退去了,所以『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这样的人就是『鲜福德』;『鲜』就是『很少』的意思。就是五千人退席的那些人,『不自见其过』之人,或者是『于戒有缺漏』之人,或者是覆盖他的过失的这些人,这些小智慧,自作聪明之人。这些人称为『斯人』,这些人『鲜福德』,就是缺欠福德。这就是譬喻『无福不堪受大法』。他就是没有这样的福慧,所以不堪受大法。

  ⊙斯人鲜福德:喻无福不堪受大法,终被佛之威德所震慑。风吹空榖留贞实,五千退人退席而去也。

  这些人就如空谷一样,风要吹,壳就飞走了,这就是空的。所以『终被佛之威德所震慑』,被震动到。所以,他不肯听的人,他就是离开了,『风吹空谷留贞实』,这空的稻子就吹走了,留下来的是很贞很结实的稻种在。所以,五千人退席了,佛陀说:『退亦佳矣!』退去也是很好,免得听法,错解佛意,在外面谤法,将此法,『一念偏差,失于千里』。所以『唯有诸贞实』,现在留下来的这些都是很贞、很实的。

  ⊙唯有诸真实:法离迷情,绝虚妄想,云真实。经云: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法离迷情,绝虚妄想』。此法没有一点迷情在,都是很实。佛陀教众生是觉有情,觉有情之人就已经离开了迷情。用感情是要用觉,觉有情,不是滥用感情,所以懂得『法离迷情,绝虚妄想』。那我们的内心无虚,没有不实之事,表里纯一,所以绝对没有妄之事情,这个妄想、杂念全都去除了,这称为『实』。

  所以经中,《法华经》中有一段文:『如所说者,皆是真实。』佛所说的教法全都是真实的。要在那里听法的人,也是真心的,所以全都是真实法。

  各位,学佛,我们必定要用心来听。佛陀处处都一直告诉大家,要认真听,『善听』。这『善听』就是认真听。佛陀对舍利弗还是再说,既然这些人都是真实的心,要留下来听法,『舍利弗,善听啊!』大家既然愿意留下来听,大家要仔细听。叫舍利弗,就是等于叫大家,舍利弗是听众的代表者。

  所以佛陀说:『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佛,不只是释迦佛,所有的佛,『佛佛道同』,所修行的过程,所得的法,都是那么的真实,同样要为众生说真实法。众生就是根机不整齐,所以所有的佛,都是佛出人间,教导众生都是要先用无量方便法。诸佛都有这样的力量,所以我们人人对人说话,就是用方便、善巧,同样要有那分真实的力。不要让善巧方便变成了太过放纵,若是这样,心又拉不回来,那就很麻烦了。

  所以,佛陀的智力,佛的智力就是方便力。前面也说过了『妙权』,是真正微妙的权巧方便之法,这称为『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所以,学佛要相信佛所说法。佛的法,就只有一项,希望人人回归我们的真心本性。所以我们学佛者必定要有这分立志,立志护念我们这个圆净的戒。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完整如玉,要很纯洁,这样才有价值。所以各位菩萨,修行,『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所以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持戒莫缺漏
下一篇:善巧方便力
 真如性现 尘去光现
 无量道法 勇猛精进
 设权导实引入佛道
 持戒修福种正因
 开佛知见离垢清净
 无贪最富如法行道
 发心修行不退转
 佛心本怀妙谛深奥
 转识成智成就慧命
 佛佛道同悲智双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对境的关系[栏目: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