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古代佛教典籍的建议
◎释永信
一、现状和问题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近年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长时间以来,以佛教寺院为载体的古代佛教典籍的保护工作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似乎成了中国文化延续很多年的一个“潜规则”——在历朝历代的大型类书的编纂中,佛教典籍所从属的子部释家类所收的经典数量都相对较少。然而,佛教经典是不是真的就应该处于如此不受重视的地位呢?毫无疑问,回答是否定的。千百年来,佛教典籍的刊刻多次引领了中国印刷史的风潮,并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我们现存最早的木版书是唐代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最早在大型图书编辑过程中使用千字文编号是从北宋初年《开宝大藏经》开始;以印度为例,它的一些王朝历史要靠中国《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为重要参考资料。保留至今的佛教典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夺目的璀璨明珠。
佛教在中国古代文化生态中自觉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传播者的使命。佛教典籍的刊刻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始终未停息过。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能够保留到今天的十不余一。这些典籍大量收藏于寺院的藏经楼,多半是束之高阁,无人管理。受气候、虫蛀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这批不可再生的古籍正在慢慢失去其可阅读性和可收藏性,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将给我们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与伤痛。
二、举例
中国嵩山少林寺地处中国北方,空气湿度小,气候适宜。有近三千册古代佛教典籍得以保留至今。
2007年9月,少林寺专门聘请故宫博物院专家和民间著名古籍收藏家赴少林寺对这些古书进行鉴定并一一进行著录。结果,发现少林寺所藏典籍中,有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上千件……这些珍贵文物长时间放置于经柜中,有一部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立即想到礼请古籍修复方面的专家来少林寺对这批佛经进行修复。
由于国内精通古籍修复的技师奇缺,我们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技师。技师的高超技艺使得原本被破坏很严重的经典得以延续生命,修整一新的古籍被移藏至更安全、更整洁、更利于保护的图书馆中。然而,古籍修复的超高成本使我们又一次陷入困境:仅仅修复了十几本经书,便花费了几万元。面对上千册需要修复的佛经,我们需要支付相当一大笔钱才能完成。
我走访了河南当地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一些寺院,发现,我们所面临的困惑在其他地方同样存在。在祖国的南方,很多寺院古代佛经的保护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因为南方潮湿的环境更不利于古籍的收藏,同样品质的图书,在同样得不到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南方的古籍比北方更容易遭受霉变。而北方一些寺院由于古籍保护意识薄弱或经济实力等原因,往往只收藏不保护,情势不容乐观。
为此,我们嵩山少林寺率先制定了古本佛经的保护计划,依据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籍保护基本方针,确定了我们所藏古籍保护的两种基本思路:
其一:延缓性保护。
陆续筹集、申请资金对这批珍贵文物进行修复。
其二:再生性保护。
1)依据原书版式、装帧形式仿真影印再造部分古本佛经。
2)组织拍摄全部古本佛经,进行数字化加工。
三、建议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除依靠自身条件继续对所藏古籍进行缓慢的修复之外,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其一:请国家文化行政部门在寺院古本佛经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这包括四方面的情况——
1)国家拨专项资金用于古本佛经的修复。
2)国家拨专项资金用于善本、珍本佛经(尤其是够得上国家一级文物的佛经)的收藏,主要用于建设适宜古书收藏的良好条件(如建设恒温恒湿的寺院博物馆或藏书楼)。
3)国家拨专项资金用于珍稀古本佛经的出版。
4)国家拨专项资金用于在僧团内部培养古籍修复的人才。
其二:建议国家文化行政部门建立佛经普查和修复专门机构。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对全国的古本佛经进行抢救性的普查和修复。建立《国家珍贵佛教古籍名录》,使得佛经的保护成为全国佛教团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嵩山少林寺愿意作为试点,在全国僧团中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