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行与福报(善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3

  善行与福报

  第一四三期, 在线慧讯

  善乐

  中国佛教源自印度的大乘佛法,奉行「菩萨道」的理念,力行「福慧双修」的宗教生活。大乘强调「悲智双运」,这与声闻的「定慧总持」是有些不同的。大乘佛弟子景仰佛陀「福慧两足尊」,因此也学习佛陀,愿意多生多世「福慧双修」。「福慧增长」也成了中国佛教的普遍祝词。

  历史上的佛陀是否真的是「福慧两足尊」呢?对笔者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不是一般所理解的那样。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是人间的圣者,人间的佛陀就当然也应当有一般非常真实的人间性。

  佛陀涅槃后,佛弟子对佛有着无尽的怀念,深深的怀念中,带着一般宗教的心情。离佛的日子久了,怀念中的佛陀,其人间的真实性也就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神化」的佛陀了。佛陀被神化了,被神化的佛陀,传说也就比较神奇了。

  然而,在阿含及尼柯耶的圣典中,佛陀仍然是一位非常真实的人间圣者。例如在长部的《大般涅槃经》(Mahaparinibbana D.N. II)中,佛陀也像常人一样,对优美的自然景色也会感到欢悦,也会因衰老而容易疲倦,路途走得久了也会口渴。总之,佛陀也经过了像一般人那样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不同的是,佛陀能处之泰然,并以他那深邃的智慧勘破生死的迷惑。

  若就「福慧两足尊」的「福」来说,南方的传统则以为佛陀时代最大的福报者并不是佛陀,而是其阿罗汉弟子-施华利尊者(Sivali Thera)。此方的民宅、巴士、商店等大多数都供奉着以手吃钵饭的阿罗汉,此即施华利尊者,这有它的典故。施华利尊者多生多世曾遇佛,每次遇佛,施华利必定以妙饮食供佛及其弟子,因此获得了极大的福报。增支部(Avgutta Nikaya I, p.24)中,佛陀赞叹施华利尊者为「福报第一者」(即最受供养者)。据说,当佛陀欲前往卡地拉瓦尼亚.乐瓦他(Khadiravaniya-Revata)时,因为路途饮食贫乏,佛陀还要有劳施华利尊着同行以方便获得供养(Apadana II, p.495)。可见施华利尊者的福报比佛陀大,有他在的地方,一切饮食终不缺。实际上,佛陀也曾经挨饿,即于婆罗门村时托空钵及晚年安居时吃马麦。

  然佛陀为何又被尊称为「福慧两足尊」呢?其实,福有两种,即(一)pubba,是由种种布施供养而获得的福报,尚属轮回业因;(二)kusala, 是由持戒修定净化内心的净业,能成就解脱(慧根)。故「福报双修」的福,不是指布施、供养而获得的pubba, 而是指从戒定慧而修而得的kusaladhamma。菩萨行布施波罗蜜不求福报(三轮体空)而以「舍」为圆满的德行(四梵住之一),故北方的传说:「修福不修慧,白象戴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是有不同意趣的!简言之,「福慧双修」就是「三学总持」的意思,此中的戒定俱足,才是佛法所谓的「福报」。(施、戒、定为三福行,于此行者若再修慧,才是真正的「福慧双修」)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改变了我的一生(冰人)
下一篇:八风吹不动
 真正的幸福(君冈)
 当下是美(黄靖雅)
 方便开示(虚云)
 至诚朝山,菩萨送供——读《虚云专和尚年谱》有感
 飞雪感悟(刘里加)
 从《寒山诗》看寒山子生平(肖太国)
 佛教典籍对小说文本的意义(达芾)
 亦僧 亦诗 亦菩萨——记唐代著名高僧寒山(智海)
 农夫与锄头(曾月淑)
 舒眉任笔酬--我的因明研究回顾(沈剑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格花堪布讲述霍西老修行人的故事[栏目:格花堪布]
 菩萨慈眼视众生[栏目:太阳我的心]
 The Dharma Realm of Gods[栏目:Ven. Master Hsuan Hua]
 以佛法的观点看科技问题[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净空法师法语(续编)[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141.问曰:若除佛更无如实知者,二乘云何得涅槃?大菩萨得无生忍?[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恒伽提婆居士[栏目:不动佛·感应]
 请问,在家修行、到寺庙修行或闭关,还有就像您这样云游,这几种修行方式,哪种比较适合我们?[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圆觉经白话解六 为何凡圣有别[栏目:圆觉经白话解]
 云何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说:“成立无为法无自性...”[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