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大只佬》 的因果
 
{返回 陈沛然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4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大只佬》 的因果

  电影《大只佬》是不是在讲佛偈?
  为何大只佬还俗?
  为何大只佬最后又再穿和尚服?
  女警李凤仪死得值不值?
  《大只佬》其实想讲什么?

  本文之分析是以佛教之因果论,来建立一个立体的分析架构,诠释自成一个体系,希望大家共沾法喜。
  ********************

  《大只佬》 的主题是讲佛教的因果业报。

  「业」是梵文Karma 的翻译,意思是实现出来的行为活动,而这行为是个因,必定会有果报的。《俱舍论记》曰:「造作名业」(卷十三);《成实论》 曰:「业是受身因缘」、「万物从业因生」(〈业因品〉)。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是指一个人做过的事,必有果报,永远都跟随著,抛不开的。此即因果法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因果的公道。面对因果,可有三种态度:

  1. 逃避因果
  2. 改变因果
  3. 接受因果

  逃避因果

  第一种态度是逃犯孙果,代表「逃避因果」。

  万万逃不掉,果报永跟身。

  结果他日日活在惶恐之中,多次犯罪,杀了小翠,躲在深山,藏身洞内,精神错乱,头痛难堪,活在人间地狱,十分可怜。

  经过10年逃亡,终於忍受不了,接受大只佬的规劝,回去自首,接受法律制裁,愿意接受因果,抱头痛哭,终於精神得以安顿。

  改变因果

  第二种态度是大只佬屡救女警,表示他希望「改变因果」。

  他有直观能力,能见到李凤仪前世是日本兵,杀人无数,因恶业太大,今生必须受报,做什么也不成,不能逃脱。原先大只佬因为看到她善良,才决定救她。救了两次之后,前世业影呈现,便知自己无能为力,表明不会再为女警做任何事,因为做什么也没有用。

  为何了因还俗,变做大只佬?因为青梅竹马的好友小翠被逃犯孙果杀害,事发当日,因为追凶,走到断崖,但跳不过去。救不了小翠,又找不到凶手,非常气愤,乱棍打树,发泄心头之恨,却一手打死一雀,无意而杀了生。坐在树下七天七夜,看著死去的小鸟腐烂,看见了因果。

  了因看到因果,觉得虽是公道,但再也做不了和尚。故此放下一切,脱下袈裟,光脱脱跑掉了。光脱脱是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毫不隐藏来面对自己。

  明知因果法则是公道之理,但感情上实在是过不了关,真是看不开,心里很是痛苦。这其实是未算真正接受因果。

  大只佬何时由希望「改变因果」,而转变为「接受因果」?就是在追捕凶手,於山洞之中开悟。心魔与心佛交战,最后深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之智慧,才能放下,方才了悟。

  李凤仪上山找孙果,不幸被杀。大只佬抱著尸体痛哭,气愤莫明,追入山洞。在山洞之中,见到另一人,此其实是自己的心影。未开悟之前,执著前尘往事,活在怒恨之中,故此五年来的自我,心灵如穿破烂衣服的乞丐一般。

  跟著便是心佛与心魔交战。以恨还恨,以棍还棍,以打还打,一一相报。恨怨去到尽头之时,两败俱伤。心魔主宰自己!

  奄奄一息之际,心佛作动,一念顿悟。天堂地狱,全乎一念之间,放下恨怨。你放过人,人也放过你。你心灵宽恕人,和颜悦色,别人也祥和待你。方知道心怀恶念是多么可怕。

  未悟之前,他看见小鸟前生做过什么事,明白为何小鸟轮回为畜生,为何被打死,故此该死。

  他又看到小翠以前做过什麽事,也看到孙果以前做过什么事,知道他应该打死小翠,故此小翠也是应该死。

  同样,孙果打死小翠,大只佬认为自己就应该打死他,故往山上找他,见到他便要亲手打死孙果,替天行道,真是痛快!但孙果的亲友亦可报仇,打死大只佬。

  孙果今日杀了李凤仪,明日大只佬又杀了孙果,后日孙果的亲友又会去杀大只佬。怨怨相报,永无穷尽,最终万劫不复。如是因,如是果,昨日因转成今日果,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

  但是,佛只著力一件事:当下种的因。过去的已过去了,已是事实,改变不了。人唯一能够是掌握现在,努力改变未来。故此大只佬希望以后不会再有人被杀,最终真的接受因果,因此重披袈裟,可以再次做得成和尚了。

  接受因果

  第三种态度是女警李凤仪,代表「接受因果」。

  最初她从大只佬知道自己受前世之因果报应:前世杀人,今生被杀,觉得很不值,还质问上天:「干我何事?」更为此大哭一场。她也很努力行善,做个正义的女警,打击罪恶,也算是做善事,是自己救自己。

  最后,她想通了,横竖都要死,不如死得其所。如果死是无可避免,希望这样死,作为送礼给大只佬。

  因果报应不爽,人就算不能改变结局,但是,在过程之中,人也可以创造意义,也可以自决去做有价值的事。这是人生最伟大之处。李凤仪虽知会死,但心灵也可以安顿下来。无论是哪种态度,最终都是归向於接受因果,生命才能安顿!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这是公道,而非悲观。因为行善业,可得善报,善业之报也是如影随影,随身而去,抛之不开!

  *本文原载陈沛然博士著、何曼盈博士插图《佛法心灵清汤》1:因果、业报、命运。经要文化出版, 2004年8月初版。2011年7月修订。


{返回 陈沛然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去欲断爱,何能慈悲?
下一篇:佛教生命观:我走我前路――六趣众生
 我应该怎样听经学佛?
 人为甚么要涅槃?
 《无间道》――走上永恒痛苦之路
 心经语译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大只佬》 的因果
 佛教生命观:我走我前路――六趣众生
 禅学之特色
 烦恼是甚么?烦恼从哪里来?
 金钱是否万恶?
 去欲断爱,何能慈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五)士用果[栏目:圣者言教]
 《福份无量》--积福之道开示 布施与福报[栏目:祈竹仁波切]
 释迦牟尼佛传 第四十一章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廿三篇 惹琼巴的开悟[栏目:密勒日巴]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四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星云大师)[栏目:因果原理]
 为什么佛像要开光?[栏目:问星云大师]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一节 见地[栏目: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十二届:道智法师禅修开示(道智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杂阿含经卷第二(五五)[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